越南侨社话沧桑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冯照口述 冯永光记录
[center][B]风云幻变话沧桑,
披荆斩棘建异乡。
侨团共济众砥柱,
喋喋不休话满腔。[/B][/center]
“六十余年离故国,已年倦转还乡”。
家父去岁自台湾高雄市,只身回到故土探亲。饭后之余,谈及越南旧事,事事历历在目,不吐不快。
[center][B](一)[/B][/center]
民国三十年,旧社会盗贼如毛,迫使祖辈辞别故里,从广州辗转广州湾,乘“大眼鸡”船安抵越南南方堤岸。
南国堤岸,素有”小广州”的美称。是时社会无论经济,文化,习俗均酷似广州地区,交际使用语言是广州话;学校教学以广州话及国语为主;电影院以放映港产粤语片及粤剧演出居多;店铺,茶肆,多与籍贯联系在一起。如:出入口商的经营者,大多是潮洲人和福建人;茶台经营以海南人,广东人经营者较多;百货业以客家籍为多;银行买办则以中山人,潮洲人居首位。
[center][B](二)[/B][/center]
堤岸――越南西贡市,是通向南方各省的咽喉之地。它位于湄公河(我国支南澜沧下游)三角洲富庶地区。近百年来经越南华侨披荆斩棘,锐意经营,发展交通,繁荣了当地的经济,并使之成为南方各省,各种商品在湄公河三角洲的集散地。因此,越南南方,商业云集于此。侨胞经商办学也多聚居于斯。
1945年是本无条件投降后,旅越南各县华侨社团便陆续恢复。最早的要算”广肇中华理事会”,后有”四邑同乡会”,”鹤山同乡会”,南海同乡会”,”三水同乡会”,”旅越中山古曹同乡会”,”中山同乡会”等。各同乡会大多开展办学,办慈善,举办春秋二祭等联谊乡情活动.大的慈善机构”广肇医院”、“崇正医院”(以福建、客家人为主)、“六邑医院”(以朝州人为主)。
[center][B](三)[/B][/center]
广肇医院已有百多年历史,旧址在西贡市,当时只是方便医院。侨商卢苟将地契交出后,由西贡你老向当地交葛取回产权。以后在侨胞聚居的堤岸重建。当时由吕庆芬、何雨畴两位侨领当了二十多年主席。1963年,经社团协商推选蒋世良先生任院长一职。1968年,侨领谭浪伯当了二年主席。1971年,冯碧埂先生上任,因越南解放,冯先生马上回港。1973年,侨领陈超上任,已近尾声。
当时,该院楼房算是东南亚一流的建筑。院内除医疗诊室和住房外,还有灵堂24间,冷冻房可供停放14具尸体。董事会规定该院的宗旨:是为侨胞服务。该院的经济来源,主要由南越堤岸及六少和岘港等到华侨和善长捐助,以及院方200多间房产租金收,以支付院方辩论的赠医施药和院内职工、护士千多人的薪酬。
越南政府权更迭后,各社团被解散,广肇医院同时被没收。彼此院内失窃严重,床单、风扇、车轮等不知去向。自从断了侨胞的月捐支持,当局也难把医院经济维持下去,因此,医院便一厥不振、面目全非。
[center][B](四)[/B][/center]
越南虽与我国云南、广西广东毗领。但由于战火连绵,先后曾沦为法国、日本、美国的殖民地,致使越南华侨同胞与祖国较少联系。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那里公设领事馆,由领事尹凤藻及以后的公使袁子健操持。越南解放后又与我国交恶,实行排华政策,大量侨胞逃亡到德、法、美、加、澳大利亚等国,成了新的移民。越南华侨同胞与祖国虽鸡犬之声相闻而未有往来,皆因各种历史背景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