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辛亥风云录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董玉波
香山县(今中山市)人民素有反对清朝腐朽统治的革命传统。早在1832年(道光十二年),反清组织就在香山县扎下了根。道光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均有三合会的反清武装斗争事件发生。1854年(咸丰四年),太平天国革命军威振全国,三合会在珠江三胸洲一带影响甚大。这一年8月3日,在香山县小榄爆发了规模巨大的三合会红巾军起巾。
1911年10月10日,在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重要据点,清政府封建统治的一个重心,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在此前后,香山县又发生了多起反清斗争事件:
[center][B]一、反清抗捐斗争[/B][/center]
辛亥革命前的两三年,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日无激化。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更为严重。除抽正税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要税,压得文教大劳动人民喘不过气来。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各阶层人民纷投入了反抗 清朝统治的斗争,抢米、抗粮、抗捐、抗 税事件,彼伏此起。
1910年,香山县设局抽收巫道 僧尼捐。五月初一日,石岐的僧道关闭寺观奋起抵
制,并连日派人分赴各乡筹议对策和争取群众支持。初六晚上八时,石岐(香山县城)众僧道和同情他们的市民聚集起来要动手拆毁抽收该项捐款的捐局。九时,该区巡警抵敌不住,派人向驻守石岐的清副将(俗称协台)马德新求援。顽固效忠清廷的马德新立即率领巡防营护勇几十人驰往镇压。忍无可忍的群众纷纷拿起砖石给予还击。一时乱石横飞,马德新被乱石击伤面部和肩部,巡警正局偌张某也被砖石掷破头颅,护勇慌忙鸣枪警告示威。群情愈发愤激,汹涌而上,连马德新的坐轿也砸烂了。到晚上十时,刚拆毁守该捐局的市民,一不做二不休,双蜂涌到以前承办过屠捐现在正承办海防经费及甑捐的劣绅陈善余的住宅。愤怒的群众捣毁墙壁冲入屋内,将住宅内的家具全部砸烂,然后放火焚烧陈头善余一家器物付之一炬。深夜十二时,群众趁势冲到上基盐愤,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向前,把盐仓的食盐全部抢光,再放火把盐埠烧毁。第二天上基一带商店全都关门罢市。
香山人民这场抗捐斗争,守全是群众性的自发斗争,缺乏严密的组织,缺乏领导。虽然当时已有同盟会成员在香山县活动,但他们对群众这一斗争,仍未予重视。然而这次斗争却为后来爆发的香山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enter][B]二、创社办学办报宣传革命[/B][/center]
1904年,刘思复、郑彼岸等 人城香山县城石岐郑宗荣祠内设立演说社,宣传革命。他们以《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等 材料,声泪俱下地声讨清军当年的残暴罪行。同年,郑彼岸、刘思复、林君等 七人,为充实新知识,学习救国救民的道理和本领,联袂东渡日本留学。并加入壁中山发起组织的同盟会。
1905年,郑彼岸等先后回国。林君复在他的家乡安堂创办”觉群”学堂,刘思复在石岐开办进德女校,郑彼岸创办“同仇”女学堂。按清朝规例,学堂要供奉孔子和皇帝牌位。但郑彼岸、林君不设牌位,改三跪九叩之为鞠躬。郑彼岸还在他创办的同仇女堂门口,挂出亲笔疾书的一副 对联:“同袍同泽,仇满仇洋”。自此,香山县的同盟会员利用这些阵地,联系青年知识分子,暗中进行革命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向香山群众、国内同胞灌输民主革命思想,1908年秋,郑彼岸等人在石岐创办了《香山旬报》。
1908年8月21日《香山旬报》在石岐出版。刘思复撰写了发刊辞:”为欲令邦人士女,指拭真智,咸革旧染,兴化厉俗,作我民气,因以恢复自由,振大汉之天声,发扬我邑人耿光,被于中土,乃勖免而作斯报。”发刊辞只有寥寥二百字,却大义凛然,明确地定布了同盟会人办报了宗旨:唤醒群众,振奋民族精神,反清复汉,争取自由。
报社主编为郑彼岸,撰稿人有刘思复、郑道实、李怜庵、黄冷观、毛嘉翰、李亦进、黄慈伯、郑精一、郑守愚、黄轩胄等人,当时,刘思复因在广州行刺清水师提督失败,受伤被捕,解押回香山县,尚在监狱中扣押。发行人是李怜庵,督印人先是肖硕璜后是郑自强(郑彼岸之弟)。报社设立一个”国光排印所”,承印《香山旬报》并接印社会各界各种文件,以资助报社经费。
《香山旬报》经营了四年,共出版了123期。其间出版到83期间,应华侨要求改为七日刊,更名为《香山循报》。辛亥革命香山光复时,又改为《香山新报》,生日出版。二次革命失败后,被龙济光所封而停刊。
同盟会人利用《香山旬报》宣传 革命。刘思复在狱中就曾用”寥士”为笔名,在《香山旬报》发表《民族与国土》的论文,清。当时的报纸杂志都以大清年号作纪
年,但《香山旬报》独异。它不奉清王朝的正朔,单以甲子纪年,以志神州陆沉,中原无主之痛。
该报还大肆抨击君主立宪,批判改良主义。当光绪皇帝颁布立宪的煌煌之谕,以图欺骗人民,苟延清廷残喘的时候,刘思复又在《香山旬报》上发表《立宪之里面》文,抨击改良主义,戳空伪宪 的真相。
1908年夏天,全国人民对澳门葡萄牙当局一再违约强占我国领土一事,愤怒抗议;并要求清政府派员交涉。《香山旬报》对葡萄牙贪得无厌地吞食我国领土主权一事,大声疾呼。揭露和抨南击清政府的屈辱昏溃腐败;唤醒国民起来捍卫我国主。它差不多每星期都刊载有关边界斗争的消息和评论。
《香山旬报》还尖锐揭露、辛辣讽刺污吏,土豪劣绅的丑行,为民请命。光绪三直一年(1905)香山县发生了徐桂案的大冤狱;奸官污吏何天保、何长清勾结劣绅何鼎元,横 行乡里,鱼肉乡民。徐桂欲为桑梓除害,揭发了他们的罪恶行径,壮志未酬反被诬陷为会党,被判永远监禁之刑。《香山旬报》为此再发表文章,声计清廷官吏、土豪劣绅蹂躏人权,违悖公理,为徐徐桂申冤。《香山旬报》还联合各界兴论大声疾呼。旬报主编郑彼岸还亲自和苦主亲属上京控告,奔走营救徐桂。大人民的压力下,清政府被迫释放了徐桂。
当时,邻县也曾出版过《东莞旬报》、《顺德通报》,但都县花一现。而《香山旬报》却以大无畏精神,战胜种种阻力,坚持了四年,以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而赢得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喜爱。而且在上、天津、汉口及香港、澳门,甚至南洋、旧金山、檀香山、温哥华、纽约各地都 有广大读者。《香山旬报》在思想战线上的贡献功不可没。
[center][B]三、辛亥香山起义[/B][/center]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广东方面香港同盟会总机关,决定首先在香山发难。主持这一工作的有香山人林君处长、郑彼岸、林警魂、肖楚碧、肖叔鸾、郑仲超、刘卓棠和东莞的莫纪彭、何振,湖南人任鹤年等等。1911年八,九月间,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肖楚碧等人在澳门南环41号设立起义总机关,召集各地革命党人秘密进行革命工作。他们制订了详细周密的起义计划。当时议定:1由林君复、林警魂兄弟两人在澳门主持总机关工作,并由林负责起义经费的筹集;2由林君复和莫纪彭、何振、郑仲超等人负责策动驻前山的新军;3以郑彼岸 在石岐创办的《香山旬报》社作为地下机关,一面策划营救尚在石岐监狱中的刘思复,一面由郑彼岸负责策反清政府在石岐城中的武装(巡防营、游击队、县团练局、县衙亲兵)。并
由郑彼岸和同盟会员郑道实以及前清举人高拱元、高西平父子联络石岐附近的,绅士,争取地方势力;4派肖楚碧、肖世冰史妹先回石岐,在正薰街(今民生北路)肖楚碧家中设立机关,作为同盟会开会的会址和秘藏军火的仓库。计划部署守完毕,立即分头执行。
起义的关键是策反清政府在香山的武装和争取地方势力。
前山毗邻澳门,当时清政府派驻有新军约三千人,为广东督练公所新训练的劲旅。
前山新军中营长任鹤年(湖南人)是革命党的中坚分子。郑仲超和何振二人刚从陆军速成学堂毕业,是革命党人和这次起义的领导者。他们和前山新军的下级军官多是同学或相识。因此,被委派到前山派反的郑仲超、何振、林君复、莫纪彭等 人任鹤年取得联系,得到他的支持。策反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革命党人基本上控制了前山新军,使这支军队成为香山起义的重要力量。
在县城石岐的武装主要有巡防营、县团练局、游击队和县衙亲兵。实力最强的是清副将马德新率领的几百名防勇。马某是湖南人,防勇是他从湖南老带来的,颇为善战。马德新派防勇严严密密地把守着城厢内外,是起义的最大障碍。石岐还有一个县团练局,主持人是郑雨初;游击队有队兵约80人,驻扎在石岐龙王高庙。游击队长是前清武解元黄龙彰。县衙亲兵约有30人,由王作标率领。郑雨初、黄龙彰、王作标均经郑彼岸分头说服,在起义前宣誓参加了同盟会。
与此同时,起义领导人加紧对地方势力的争取工作。石岐对岸的长洲、隆都,村多族大。如溪角刘姓、安堂林姓、南文肖姓,均是聚族而居,人口逾万的巨族;华侨很多,富有民族思想。这里地形也很重要。因此,起义领导人派人分头同各族姓的志士团勇联络。小榄地方辽阔,绿林最多。革命党人亦在事前派人联络其中的李就成、伍顺添二人,约期起事。
起义所需枪械军火,主要由澳门、香港两方面运入。经林君复等人做工作,安香兵轮的管带,由同情革命到乐意为革命出力,他多次为革命党运入大批军火。军火由林寿华(林君复妹妹)、肖世冰(何振未婚妻)、黄文干、黄芙蓉、刘振群肖叔鸾妻)等 女同志负责押运。她们把武器伪装成嫁妆,躲避过关闸的检查。抵岸时,在石岐城中巡逻的清兵满街头。
这些女同志勇敢沉着,处险不惊。她们乘户兴将枪械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到肖楚碧家或大涌林家秘藏。
至于筹饷工作,因林警魂与港澳商人、海外华侨及各省革命党人相识甚多,进行也很顺利。氖起义前的费用源源而来。
各项工作均准备就绪。起义大有箭在弦上、一觖即发之势。小榄有位开明绅士、前清生员何倍樵,他平时对清廷的倒行逆施深怀不满,听到武昌首义成功,他立即和当地绿林豪杰李就成、伍顺添等人,在小榄竹桥头全记酒米铺秘密开会策划起义。1911年11月3日,香山起义小榄发难。当地官吏闻风逃窜,乡通无一敢抵抗,二百多个乡勇缴械投降。义军提出”推倒满清,有平为吃”的口号来动员群众。当时米价飞涨,民不聊生。起义军担出的口号深得民心,小榄人民雀跃零售护。转眼间,全镇铺店坚起白旗响应。起义军占据罗涌口梁家祠作大本营,在各交通要道和险要地点派兵把守,并在员峰、沙口一带驻扎重兵,准备迎击来征讨的清军。
起义第二天,香山协镇马德新亲自率领协署防营百多人和黄龙彰所部游击队80人乘着几艘小火轮,从石岐开赴小榄镇压。何倍樵、李就成率军在小榄沙口(即渡头)迎击。兵船尚未靠岸义军就发炮猛轰,击沉兵船二艘。而游击队一到达小榄就反戈一击,与义军合流反攻防营。马德新知情不妙,且战且退。经过三四小时激战,清军被 打死打伤四五十人,马德新率残部狼狈逃回石岐。第二天,马德新立即带几名亲信出省城去请救兵,后来在途中也被截获。这样,小榄光复了。香军成立时,李就成的队伍编著为就字巴基斯坦,随香军赴穗。
至于前山方面。营长任鹤年,已和澳门的革命党人取得联系。前山有所恭都小学堂(后改为凤山小学)开办未久,革命党人苏默斋、刘希明、陈自觉等人由日本回来,进入学校,利用学生身份做掩护,对新军官兵进行串联发动工作,此时业忆发动成功。原籍前山的澳门富商陈芳之避陈永安,也是同盟会员,为这次起义,慷慨解囊,颇轻罪推崇。11月6日,准备起义的新军军官全部聚集到黄茅斜陈永安的祖居石室内秘密开会。到了傍晚,前山各处一声暗号,遍竖白旗,起义爆发。新军一位高级军营见势不妙,急忙从前山城墙跳,拼命向澳门方向逃去。兵不血刃,前山要塞光复。新军各部队随即推举任鹤年做全军司令,何振为副司令,立即准备向石岐进发,光复石岐。
前山新军起义成功当日,石岐方面未接到消息。林君复即日兼程返岐。11月7日,在正薰街肖宅召集革命党人开紧急会议,决定即日起义。下午,隆都方面的团勇纷纷集合,其中溪角乡民军由刘卓棠统率,龙聚环乡民军由刘汉华统率,象角乡由彭雄佳统率,豪吐乡帖高胜湖统率,安堂乡由林秀统率,申明亭乡由杨落云统率,南文乡由肖某统率,人数总计不下二三千人。领队的有华侨、学生 和已收编为团练的绿林豪客。民军浩浩荡荡向西河路进发,直取石岐。这些队伍虽然是临时集合起来,又未经过训练,但革命热情很高。各队伍先后在石岐龙王庙汇齐,然后分成两队:一队由梁守带领,由南门入城;一队由郑彼岸带领,由西门入城。当时,马德新已离开石岐前往广州求援;守城防勇无人主持,不敢抵抗。县知事覃寿?,原是湖北孝感县进士,曾留学日本,接触过新思想,到任仅仅二个月,见大势已去,亦不敢抵抗 ,因此,两路人马安然入城,除在南门及县署击毙两防勇外,双方未发生大冲突。由西门入城的队伍,首先占领县衙,王作标统率的亲兵即投入革命队伍。县知事覃寿?听到外面人声鼎沸,知道革命军已到,便匿藏在乡绅式文家里。不久被革命军侦查了出,带回县衙。他表示降服。第二天,将县衙印信交出。
11月8日,革命军在水关街协门设立机关部,公推黄龙彰、梁鸣光、郑雨初等人主持,专门处理军政;又在城里深巷的高氏大宗祠设立民政部临时办事处,公推郑彼岸、高拱元和附城一些士绅担任,仍以覃寿?为临时县长,负责维持。与此同时,召集石岐绅商各办组织筹集煺饿,支援前方。一切部署妥当,社会秩序迅速恢复井然有序。西门大街的振兴商店店主热心革命,预早已制面一大批戈天白日旗。此时,革命旗帜插遍城楼和全城各大路,全城气象焕然一新。
石岐起义时,广州方面还未起义。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厉兵秣马企图负隅顽抗。他们得到石岐起义消息后,在11月9日,派江孔殷率江大兵舰开赴石岐,伺机报复。江大兵舰到达石岐海面时,起义军早已在沿岸 设防扼守,清军见民军改朝换代势浩大,众志成城,不敢贸然登陆。双方对峙到下午,前山起义的新军已兼程部赴抵石岐城郊。全城人心因此大为安定,江大兵舰见无机可乘,只好退去。
就在这一天晚上,石岐义军接到电讯,广州也爆发了起义,革命军占领了广州。11月10日前山新军奉命改编为参谋长,当日由郑彼岸、林君复等人领队出发,支援广州。香军驻扎在广州西关一带,纪律严明,严格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广州市民的热烈欢迎。不久,香军又改编为北伐军,随姚雨平北伐,至南北议和后,该军解散。
香山(中山)人民的历史功绩,永垂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