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南屏、湾仔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05日 作者:黎一乐
南屏、湾仔是中山县(今中山市)第五区葫芦岛(今属珠海市)上的两个较大的村庄。该岛西部尖窄,东部平阔,形状像个葫芦。西部、南部是磨刀门水道的出海处,隔海与大小横琴岛相望;西北部与坦洲的河汊水网地带接壤;东北部有前山河经东岸向南出海,澳门和湾仔处在出海外东西两侧。南屏、北山、南山、湾仔、银坑等自然村沿前山河由北向南依次座落在岸上。岛上有黑面将军山、白面将军山、有髻等高地亘其间,海拔均在300米以上。全岛面积约70多平方公里,周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1949年10月广东战役期间,在我南下大军的迅猛进击下,原驻扎在东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退,逃入中山县境内。敌第109军军部率第196师集结于唐家,敌第321师、保安第3、第5师集结于前山、南屏、斗门和三灶等地,分期分批乘船逃住珠江口外各岛上。
10月30日,我两广纵队主力和粤赣湘边纵队第4支队在石岐与中山独立团胜利会师后,在曾生司令员指挥下,即分东、西两路向南跟踪追击残敌
对解放南屏、湾仔,并力求以付出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曾生司令员早已成竹在胸。11月1日他找到了中山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中山独立团政季黄旭,征询其对解放南屏、湾仔的作战部署的意向。因黄旭是中山县第五区人,长期在五桂山区坚持武装斗争,对五区前山河下游的前山、南屏、湾仔、坦洲等地的山川道路及地形地物十分了解。曾、黄两位首长在作战地图上对敌我双方态势进行了研究分析。黄旭主任认真琢磨后,对作战部署提出了建议。他说:“渡河地段应在坦洲一线选择,向联胜围进行突破为宜。有得条件是:1、大声振夏;2、突破点处于敌之侧翼,其兵力、火力较弱,我可避实而击虚;3、敌方已是惊弓之鸟,风声鹤唳,势必南逃出海,集中兵力攻其侧翼,可断其退路,利于各个击破。”曾生司令员接纳了黄旭的建议。黄还表示,愿意从中山独立团派出向导,协同战斗。
2日,两纵第2团、炮兵团和粤赣湘边纵队第4支队先后沿岐关东路跟踪追击敌人。两纵第5团、第4团先后穿过五桂山区,直下大布、坦洲,进入总攻前的出发地线内。中山县各区乡的支前指挥部纷纷出动单车队、民伕队、担架队,紧紧跟上解放军,把弹药、辎重、粮食送上前方。
3日,我军完全控制前山、坦洲,依托前山河的防御正面及其靠近坦洲的侧翼对敌人实行包围。此时,逃入中山境内的敌人大部分撤往海岛,只留下保安第3师在葫芦岛上。他们先行控制了船只,凭借前山河天险,与我军隔河对峙,不时发炮袭击我军阵地。企图摆脱我军追击,掩护撤退。
4日下午,两广纵队发起了歼灭南屏、湾仔残敌的总攻。当总攻的信号弹升上前山河的上空时,在炮台山附近的我炮兵团第1营的炮火立即飞向敌人防御正面的北山、南屏等阵地上,随后实施纵深射击,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下去。我军的神炮手还把炮弹打到湾仔及敌人的火炮阵地上。经过炮火的猛烈轰击,打得敌人懵头迷向,喊爹叫娘,稍后敌人才醒悟到,在他们头上落下的炮弹,不是土八路(指游击队)打的,而是老八路(渡江南下的野战军)打的!
发起总攻的同时,两纵第5团在团长刘培指挥下,在南屏以西的联胜围迅速突破敌人防线,猛打猛冲,于下午3时在南屏包围下保安3师8团的一个营,将其全歼。两纵第2团在团长黄布指挥下,随后过河亦攻至南屏,俘获一部分敌人。第5团指战员们发扬了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于晚上9时许攻占北山后,即向湾仔攻击前进。
两纵第4团在团长黄时金率领下,也在联胜围渡河,朝东南方向插入敌人后方,切断敌人后方,切断其退路。晚上9时,指战员乘着朦胧月色,攻占了黑面将军山后,即向银坑攻击前进,给湾仔守敌来个“兜笃将军”。在第2团的攻势配合下,湾仔残敌争先恐后钻进船上逃往海中,其中一部分乘船逃往澳门。未能钻入船上逃跑的敌人,在岸上破口在骂其长官是乌龟王八蛋,不顾弟兄死活,无情无义。当见到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冲到面前的时候,他们只好乖乖地放下武器,举手投降。
攻克南屏、湾仔一役,共歼敌402人,缴获迫击炮1门,六O炮3门、冲锋枪2支、长短枪282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