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协力俘残敌 和平解放五六区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05日 作者:容文达
1949年10月,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挥师南下,进逼广州。中山也解放在即,形势鼓舞着中山人民和枕戈待旦的中山独立团的同志们,准备迎接解放。
是月上、中旬,国民党广东保安部队1000多人用广州卫戍司令李及兰残部一万多人先后溃退的石岐。随着形势的发展,凤凰山区武工队发展为60余人的琼崖队,奉团部命,随时截击国民党溃散之残部。我和队长杨平立即布置,密切注意周围情况。中旬的一天。东坑村民兵前来报告:在塘包石径(东坑去杨寮、鸡山的山路)发现有数十名敌人聚集。根据情况,我和杨润平立即带队从坑尾村登山了望,果然发现前面山径结有荷枪实弹的国民党队约30余人。当时我们一方面埋伏两边山径口,加强戒备;另一方面派人通知东坑村民兵作好战斗准备。民兵闻讯后,率领该村部分群众数十人,手拿大刀、锄头、扁担等,前来助战。在形成堵截包围后,我们即向对方喊话,要他们投降。这支溃散残军听后慌作一团,见势不妙,派出代表与我们谈判,开始要求我们让路通过,我们当即表明,让路通过是不可能的,并指出他们已被包围,出路只有一条:无条件投降,并讲明我们政策是不杀不辱俘虏,留去自愿。派来谈判的代表看到我们态度坚决,而且环视近山头都是我们的人,知道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只好表示返回去与头头商量决定,我们表示同意。不久,只见他们在前面举起白巾表示投降。这样我们不费一枪一弹,就把溃逃的国民党残部一个排全部俘虏,并缴获轻机枪一挺,长短枪30余支。从这里看到:中山解放前夕,国民党残军成了惊弓之鸟,在我大军强大威力震慑之下,一触即溃;同时也看到,广大群众尽管手无枪弹,只拿大刀、锄头,也坚决勇敢地和我们一起战斗,充分体现军民的深厚情谊。
1949年月10月23日,中山县保警第三营黄锡球部,由黄伯龄率两个连起义进入五桂山区,接受改编为中山独立团第三营,黄伯龄为营长,我为教导员。10月30日解放石岐后,翌日我营奉命随两广纵队先头部队黄布团,从东路出其不发,解放五、六区。我营集中在长沙埔,晚上团首长召开了简短会议,明确任务:一、随主力部队解放前山、香洲、坦洲、湾仔一带乡镇;二、维持地方社会治安,防止骚乱;三、宣传党的政策,稳定人心。散会后,当晚我和黄伯龄率队直奔唐家、香洲。我们来到唐家前,为该乡警察所长唐天熊已率部投诚。驻在南溪的乡长黄汉仔、曾鹤华等亦已闻风逃往澳门,他们属下的警察所人员在我们到后亦散东西,国民党的散兵游勇亦向湾仔海面逃窜。因此,解放五、六区并未发生过战斗。
解放香洲、前山、坦洲后,我营先后转防于翠微、坦洲。在翠微驻防时,先后召开过村民大会和国民党乡警人员用其家属座谈会,主要宣传我党的政策,稳定人心,安心生产。我们针对乡警人员的害怕心理进行教育,指明出路,只要今后不做坏事,政府一律不予追究。通过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些乡警人员前来登记表示悔改,有些逃往外地及港澳的在其家属动员下先后返乡登记,从事生产劳动。在坦洲驻防时,针对这里情况复杂,曾用第三营部的名义出安民布告,颁布维持社会治安的一些规定的措施,如对蓄意破坏社会治安者,严惩不贷;解放前对人民犯过罪的只要坦白交代,根据情节轻重,进行从宽处理,抗拒交代者,从严处理;对举报坏人坏事立功者,加以奖励等。安民布告的这些规定和措施是起到积极作用的,我们驻坦洲期间,就有些过当过土匪抢劫人民财物的前来坦白交代,有些群众亦前来举报一些坏人,我们对此也作了适当处理。因此,当时社会治安是稳定的,农民从事生产劳动,商人从事贸易,对党的政策是相信的。1950年初,成立区、乡政府后,我营即奉调石岐、濠头等地驻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