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星夜突袭谭公祠 全歼保警第四连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05日    作者:黎一乐 黎明亮  

  中山五桂山区武工队原是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在主力转移东江、北撤山东之后,由留下来坚持斗争的32人为基干组成的队伍,在党的领导和革命群众的支持下,经过三年多狂风暴雨的斗争,粉碎了反动派的不断封锁和搜索,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1949年5月,中共中山特派窒把在五桂山区活动的武工队进行整编、扩充,把在第四区及附近一带的武工队,分成若干小组,隐蔽在各乡村开展活 动。   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其覆没的命运,加紧了对我山区根据地的围攻,恣意危害群众。4月下旬,竟把堡垒户、桥属贺婶夫妇(贺带、甘华盛)抓去,捏造“通匪”罪名将其带返石门村外,在公路边的山坡上危害,用以威迫、恐吓石门 九堡的群众。   中山县的反动武装,主要是国民党警察局辖下的四个保安警察营,这是专门对付我人民游击队的部队。其中以谢文泉的保警第二营最顽固。该营集中两个连(第五、六连)驻守在翠亨村,对付石门九堡一带的人民武装和革命群众。谢文泉又派其亲信谢湛强的第四连驻守崖口乡,对付南朗、合水口一带的人民武装和革命群众。   中山特派窒和武工队员们为了替贺婶夫妇报仇,讨回血债;为了打开斗争局面,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广东,先后派人侦察保警二营的营地。经研究,按“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的原则,决定向该营驻扎在崖口乡的第四连谢湛强部开刀。为了制定更缜密的战斗计划,由武工队长杨棣率领杨金彩、肖响、梁光、王球等潜返崖口乡。经过十多天的侦察,掌握到以下情况:   保警第四连约有70多人,武器有轻机枪4挺、掷弹筒1具、长枪约50支、短枪约20支,连长谢湛强是个顽固分子,每天都带队伍由崖口经南朗进入合水中一带“扫荡”我游击队,迫害山区群众,早出晚归,风雨无阻。谢为人骄横跋扈,自恃人多枪多,把“土八路”(即武工队)不放在眼内。他把两个排、另两个班及连部集中驻扎在崖口西堡的竹坞谭公祠内;另一班驻扎在东堡附近杨家碉楼里,备有轻机枪1挺。   竹坞谭公祠座北向南,前、后都有有较为开阔的空地,祠堂分前殿和后殿,当中是一个天井,两侧有庑廊与前、后殿相连接;前后殿人各有正殿及东、西偏殿。后座是主殿堂,其正殿后壁下方有一砖砌的约一米多高的长形台墩,台墩 上有个大神龛,神龛里摆设着谭族历代考妣的牌位。前后殿堂的东、西偏殿就是当时保警四连的士兵睡大铺的地方。祠堂西侧另有一排建筑物(下称西厢):第一间是偏间,作起居室,是连长、排长、庶务长、文书等连部人员办公兼睡觉的地方;和二间只有三面墙,作备用的休憩之所;第三间是厨房。该建筑物与祠堂之间有一条走廊作通道。祠堂大门外有一块方形的地坪,宽约20米,长约15米。东、南、西面都有一堵高约2米的砖墙围着,围墙上方又加设一道铁丝网。南墙西端开了一个门口,门外是一条东西向的街道。谢湛强下令在门外旁边修筑一座半圆形地堡,东南西都有射孔,可警戒三个方向,每班岗哨,者有三个敌兵一 起进入警戒。这是一个戒备深严的军营。谢湛强也自夸防卫坚固,声称“入得来,出不去”。   7月28日上午,已“化整为零”的武工队,今日又“化零为整“,黄旭、梁冠等负责人在长江乡大寮村主持召开了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甘汉英的白企小组,甘子源的石门九堡小组,杨棣的合水口小组,四区上游郑坤明小组,丫髻 山的杨兴小组等共34人。会上,杨棣汇报了侦察崖口敌人的情况后,大家充分发扬了军事民主。杨棣又说:“组织突击队强行冲进谭祠堂是不明智的,应在祠堂屋后,用炸药炸开一个大洞,让突击队乘机冲进去,不但可以减少伤亡,乘虚攻入,而且可以利用爆破声的余威,将敌人震慑下来,……”这一建议立即得到县委武装委员梁冠的赞许,并问道:“用10公斤炸药够吗?”杨棣回答道:“太多了,有6公斤足够,多了威力大,会波及附近民房。”使用炸药为突击队开路的方案确定了。接着就是研究作战的具体细节,并决定于当天晚上奔袭敌营。   下午4时,梁冠向各战斗小组下达作战任务后,县委书记黄旭也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各组又进了一步检查武器和行装,朝向预定位置出发。天色渐暗,暑气渐消,满天星斗也渐渐显露出来。善于夜行的武工队员们很快就到了崖口,分别入既定的作战位置内。   黄旭、梁冠居中负责指挥,并率长枪组7人作预备队,在崖口王陈府车站附近丛林处隐蔽,监视、预防从南朗、泮沙前来增援之敌。另一长枪组杨兴等到8人埋伏在竹头园附近山坡路与公路汇合处,警戒阻击来翠亨村增援之敌, 并布设地雷,以便伏击。   负责攻击谭家祠堂的兵力共17人。队长杨棣率领爆破手缪显、杨彩金和突击队员肖响、王球、梁光、甘传等但任主攻。甘子源、郑惠 标带领火力组共8人,携带轻机枪一挺迂回至祠堂前方埋伏,进行正面钳制;麦红军的手枪组3人迂回至祠堂东侧,临视门口地堡的岗哨。   至于驻扎在东堡附近杨家碉楼里的另一班敌人,即置之于不顾,预料斗打响后,他们不知虚实不敢出击。晚上10时左右,各个战斗组均已做好战斗准备,等待攻击口令(哨音)。就在这关键时刻,敌哨兵发现了某些可疑动静,虚发一枪壮壮胆子。不料这枪的弹丸打在东南面民房的墙壁上,并向东北面折射下来,恰巧击中麦红军的腿部。这枪声一响,杨棣立即下令爆破。缪显听令后,一个箭步冲近祠堂屋后,把炸药包支撑在屋后偏西墙壁上,随即点燃导火索,急忙搞通向安全区。过了2分多钟,未见爆炸。   杨棣上前查看,原来是导火索失效,便将手榴弹塞进炸药包中引爆。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震撼夜空。硝烟过后,见那祠堂后墙西部开了一个直径有1米多宽的大洞。说时迟,那时快,杨棣喊了一声“冲啊”,和突击队员一起,从洞口冲进祠堂内,举枪对着在床铺上惊魂未定的敌兵一阵扫射。敌兵死的死,伤的伤,活着又会走的都往大门口外逃。   杨棣把刚缴获到的一挺以机枪立即扔出洞外,交给梁冠使用,又在祠堂内拿起第二挺机枪,这时见东南角落有敌拴扔了颗手榴弹过来,即捡起它反掷过去,继而用机枪一轮扫射,把挤往大门口的敌人打得鸡飞狗走。他迅即冲到大门口外,对着西南角地堡的哨兵来一次点射,扫倒了3个敌哨兵。在祠堂前方负责钳制的甘子源、郑惠标等也密切配合,及时冲入围墙内,制服了从祠堂内逃出的在围墙东面挤成一团的敌兵。   区性在地坪内,人们出听到西厢房内连部的敌人慌乱得很。杨棣便不作声,走近西厢房窗外扔进一颗手榴弹。爆炸声过后,敌连长谢湛强只穿着内裤,两手空空,十分狼狈,从房内走出来,绕走廊,从横门跳向祠堂内时,遭到杨棣一轮点射,腿部中了3枪,踉踉跄跄,窜往祠堂大门外,躺在地上装死,还把几具死尸堆自己身上,得以蒙混过去。   突击队进西厢敌连部,将敌人赶进殿堂天进中,同其他被俘的一起,由杨棣进行训话,让他们了解当前我方的大好形势,告诫他们不要再为蒋菲军卖命,放下武器,站到人民的方面来,才有出路和前途。随后,突击队当场把这40多名敌兵予以释放。   经过现场清理所得及事后获悉的数字,此次战斗共毙敌13人,伤敌24人,俘敌20余人(敌军有一排长,是晚外出)赌博,临战未归,战斗结束后,在祠堂里用手枪打伤自己的腿部,佯作参战负伤,以免遭上级处以极弄),缴获掷弹筒1 具、弹5枚、轻机枪3挺、步枪50多支、手枪2支。我武工队仅出动34人,全歼敌人一个连,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斗。   崖口战斗的胜利,大挫保安警察部队的器张气焰,大长五桂山区武工队和人民的威风。从这时候开始,敌军不敢再进入山区“扫荡”。他们由过去的进攻改而采取防御的态势,而我武工队和革命群众侧反其道而行之。保警第二营营长谢文泉损兵折将后,将其余部(第五、第六连)从翠亨撤往第三区古镇时,不敢取道从崖口直上石岐这一捷径,而是取道,萧家村经第五区三乡而去。   崖口战斗之后不久,中山县国民党警察局长陆文浩(崖口乡人)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自知何去何从,于8月间,派人与我中山特派室负责人黄旭联系,到香港九龙谈判有关其本人率部投先靠共产党事宜,并取得成功。   中山县的人民群众在县委领导下,对敌人开展瓦解工作,动员表年参加武工队等,支持建党、建团、建政工作。9月中旬,中山独立力宣布成立,下辖4个营共13个连和1个自卫大队,独立团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由梁冠任团长,黄旭任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