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回忆中山解放前后的党组织工作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05日    作者:谢月香  
解放前夕:   我于1949年3月从顺德调返中山五桂山区工作,参加了中共中山县委,负责组织工作。经过日军及国民党军队几年的反复扫荡,山区的共产党员钟太原、甘国良、甘顺英等壮烈牺牲了,已暴露的有计划地撤退了,个别害怕的逃跑了,到1949年初,除了当时的部队领导干部和部队骨干不到10人,因此我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五桂山区区委组织起来。县委指定我兼五桂山区区委书记,山区几个老党员刘汉洲、黄国友、甘正辉(土改时发现他于1947年已向国民党自首过)、区廉和在长江乡工作的梁坚同志为区委委员。不久从广州调来的大学生党员黄云同志也参加了区委为委员,负责油印室工作。区委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各乡党支部,通过他们宣传人民解放军迅猛南下的大好形势,迅速组织贫农协会,动员妇女,进一步发展党团员。经过几个月的宣传发动,五桂山区属下的各个乡的贫雇农男女已基本上组织起来,成立了区贫农协会,黄国友为主任,谢恒(回乡技工,党员)为副主任。各乡党支部、团支部也迅速建立了起来,约9月左右团员已发展到场00多人,就成立了县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筹委会,我兼主任,刘汉洲、凌伯棠为副主任,并在长江乡召开了庆祝大会。在会上,有一大批青年参加了游击队。各乡团员还在配合游击队出击崖口、唐家、前山、翠微等战斗中做了不少侦察、送情报、放哨、巡逻等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由于部队各游击小组都迅速发展成连队,各连队需要建立党支部,许多经过多年考验的老游击队员都参加了党。到解放前夕,地方与游击队发展的党员共有100多名,达到了上级要五桂山区发展100名党员迎接解放的要求。   解放前夕,县委还在五桂山区召开了群众大会,成立了支前委员会,黄东天为主任,凌子云为副主任。为了迎接中山解放,县委还开办了妇女、军事、干部、党员及接收城市的干部训练班,各有数十名干部群众参加,由书记黄旭亲自主持,传达地委委解放全中山的指示,宣布入城应注意的事项,并宣布经地委批准的谭桂明为中山县县长,黄乐天为副县长,以及县府各科的人事安排。 解放初期:   1949年10月30日,我们游击队干部战士、工作人员、起义过来的官兵和部分山区群众共1000多人,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举着红旗列队浩浩荡荡开进石岐城,石岐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打着锣鼓,烧着爆竹在华佗庙来道欢迎我们。入城后,县委曲个委员已分成几摊,黄旭、梁冠、吴当鸿留在独立团,黄乐天调了去广州民族学院学习,赵明仍留在八区,梁泰猷留九区,只有我还留在县委组织部。那时组织部只有我一个人,连个干事也没有。因心情兴奋,加上工作繁忙,我虽然眼睛发炎,已经红肿,也顾不上去休息治疗,还晚晚“开夜车”(加班)。在山区时,我们只管辖五桂山区区委属下的各个乡党团支部、群众组织、凤凰山、丫髻山游击小组、五桂山区及八区各连队党团组织。而入城第二天,地委就派刘云同志将一二区(书记黄敏元、委员刘达之、蔡庆权)、四五六区(书记曾海波、委员刘凯声、谢秉才)、石岐镇(书记刘成器,委员许平、王灵辉)、三区(书记张枫,委员叶洪、吕胜)和九区(委员邓永年、郭苏永)等五个区委党员关系交来。为了适应工作开展的需要,组织工作做了如下两件事:   第一件:各区都单独成立区委和区政府。因一、二、四、五、六区的老党员不多,帮分开区委后一、二、四区只有区书和区长及个别委员:一区黄敏元区书兼区长,二区刘达之区书兼区长,蔡庆权是宣传委员,四区谢秉才区书,从山区调黄国友当区长。由于纪中发展的教师党员有几个能力较强,除仍留江士?在该校当校长外,曾海波调五区当区委书记,鲍康尧调拱北海关当军事代表。五区除区书曾海波外,调原在凤凰山工作的游雪当宣传委员,魏文忠当副区长,组成区委。六区刘凯声当军代表、支前指挥部主任。解放前已成立的几个区(镇)委,也作了人事安排:三区除张枫当区书,叶洪、吕胜为区委委员外,啬了原三区地下党员袁世根当区长,苏松柏当组织委员。九区梁泰猷当区书,郭苏永当区长(注),邓永年、杨显茂当副区长,组成区委。七八区赵明当区书兼区长,委员除原来的赵岳雄、林伟明、周挺外,还啬了梁其颖,当副区长。石岐镇仍由刘成器书记)、许平、王灵逃组成镇委。五桂山区仍由潘灵(书记)、刘汉洲(区长)、甘正逃(副区长)、余华娇人组成区委。当时新的县委还没有组成,县领导只有县长谭桂明同志和我,以上各区(镇)新的领导和区(镇)委,只是经谭桂明同志批准就招待了(十区是非曲直950年初才成立的)。   第二件:大批召集和训练征粮干部。“民以食为天”,当时秋收已过,海南还未解放,广东也还没有完全解放,要支前,政府、区府工作人员都要吃饭,军队和人民都要吃饭。当时迫切的工作是要征粮,但当时县府及各区工作人员都寥寥无几,怎么办?靠认去征呢?我们正在焦急时,刚好省委派了南下的杨光同志来当县委副书记,他在北方接收过大城市,有经验。他提出在长洲大祠堂开办一个为期一星期的短期训练班,马上通知各区各派100多名共青团员和个别还未安排工作的党员及青年积极分子来参加学习。训练班由杨光同志亲自讲课,主要内容是讲当前形势、征粮意义和政策,我负责编队、抓思想、安排事务等。学习完后马止编成十个征粮工作队(那时十区还没有成立,是个大九区,征粮队大一些),分派到各区征粮。征粮工作完成后他们就留在该区工作,成了各区各部门的工作人员。   完成以上两件大事后,我的眼疾越来越严惩连报纸也看不了,黑眼珠内起了许多白点,谭桂明、杨光同志都劝我去广州治疗。1950年元旦至3月底,我先后去了广州人民医院和澳门鹿?(注:全名记不起)医生处诊治,4月初才回来负责县青妇委工作。   1950年1——3月,地委才从“两纵”分别派郑仲康、游耀民到一区,叶破浪到二区,蔡端到四区当区委委员,这时这几个区才组成区委。六区在1950年1月成立区委时只有两人,刘凯声当区书兼区长,麦沙是青妇委员。   注:梁泰猷在来信中说,解放初期,他任九区区书兼区长,但我记得是郭苏永当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