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黎明前的黑暗 迎来祖国解放的曙光
我们有幸在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工作,并在专为追怀他的不世之勋而创立的纪念中学同广大师生一起进行了黎明前的艰苦战斗,迎来了中山先生生前梦寐以求的祖国的家庭。值此中山纪念中学建校50周年校庆之际,缅怀往事,不禁思绪如潮。 纪中师生秉中山先生遗教,渴望祖国独立,向往民主自由,建校之初即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追求进步,倾向革命,是一间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 1947年秋,上级党组织派遣海波到纪中开展地下工作,士?为寻找党组织也到达纪中。我们都是通过纪中校友黄兆富先生(纪中训育主任)的介绍进入党的方式恢复了党组织生活,并发展黄富泉入党,着手开展工作。当时领导纪中党组织活动的是中共珠江三角洲地工委。党给纪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团结教育广大师生,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党团组织,培养干部,为迎接中山解放作好准备。海波自纪中地下党支部成立后担任支部书记,士?任组织委员,黄富泉任宣传委员。 1947年春纪中由澳门迁回翠亨村之初,代理校长冯百励先生辞职,由不得937年以来一直兼任校长的孙笠先生另委唐颖波先生接任代理校长。 唐颖波先生是中山唐家湾(今属珠海市)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纪中创办初期即在该校任教,并兼总务主任;后任孙科先生的私人秘书,孙科任国民党立法院院长时,唐是立法委员。唐先生不但对法学和中文造诣较深,而且精通英文。他有志于发展地方教育事业。造福桑梓,1946年出任唐家湾中学校长。他任纪中代理校长后,仍兼掌唐中。唐先生为人办事认真,治校严谨。他知人善任,聘请具有进步倾向的纪中校友鲍康尧先生为教导主任,黄兆富先生为训育主任。由于他对其主要助手的信任,我们才得以在纪中立足。 纪中回迁之初,公有学生百余名,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唐先生不辞劳苦,锐意经营,锐意经营,加之进步学生的通力合作,很快就恢复了纪中的旧观,提高了教学质量,树立了优良的校风。学生发展到高、初中各四个班共400多人。 在我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几退的情况下,反动派在残存的占领区强化了它的法西斯统治。纪中是国民党军政当局非常注意的学校,我们根据上级的批示结合纪中的实际,充分利用“佥”形式,努力争取校方合作,加紧开展工作。地下党支部通过艰苦细致的发动、教育,先后建立了以进步学生为骨干的纪中合唱团、纪中剧社、中管乐队、读书会等到文化宣传学习组织,把全校三分之一的学生团结在这些组织之中。地下党支部成员自己担任剧社导演、乐队与合唱团指挥、读书会召集人等“合法“职务,领导学生开展活动。我们排练了一些较为进步又能公开演出的戏剧和歌曲节目,介绍学生读一些进步书报、杂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具有进步倾向的香港《大公报》,纪中就订了40多份,平均每十来个学生就有一份。1948年,纪中剧社还到石岐和澳门等地演出,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纪中的宣传活动,不但给中山、澳门地区带来了民主自由的新鲜空气,带来了祖国的奏即将到来的住处进一步提高了纪中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而且也大大地教育了纪中师生自己,逐步把师生员工引上革命的道路。党组织通过这些实际活动,发现、培养和吸收了一批先进分子入党。他们当中有鲍康尧、张汉文、张志光、马俊英、伍菊若、严慧玲、徐东翔、刘松添、容剑华、王旭、黄存宣、途径志文等人。纪中的地下党支部,成了带领师生员工向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战斗堡垒。 纪中的进步活动,引起反动派的惊恐,他们要同进步力量一比高下,妄图把追怀中山先生的纪中,变成他们培植反动势力的工具这是纪中的进步师生绝对不允许的。1948年,中山县“三青团”头子提出要在纪中建立“三青团”组织,发展“三青团”团员。唐先生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全校进步师生的反对。于是,他以需要“请示孙科为由,拒绝了这个要求。 1949年初,我解放大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风卷残云之势,向祖国的南方历勇前进,蒋家王朝即将覆灭。国民党广东宪兵怀念叶肇,怀着不可千人的目的,到纪中进行所谓“视导”,并要向全体师生讲“形势”。“形势”岂用他讲?纪中师生对即将解放的形势早已了如指掌。他们知道,叶肇不过是为了维持国民党苟延残喘的反动统治,进行反革命欺骗宣传而已。唐先生左右为难,地下党员就向他提示了驱走叶肇的办法。唐先生对叶肇说:“这里离共军游击区不到十多分钟的路程,常有游击队下山活动,如果开大会讲话,司令的安全恐怕……”叶肇一听,立即仓皇遁走,成为师生员工的笑柄。 这期间又陆续有些来历可疑的人到纪中任教,他们多是上边派来的或者“推荐”来的。有的以“进步”的面目出现,同我们争夺青年群众,有的以“党老爷”的脸孔出现,企图压制进步力量的发展。这就使纪中校内的斗争出现复杂化的局面。由于有上级党的领导,有地下党的从中工作,加上校方的支持,进步师生在与他们的较量中,总是取得胜利。 1948年,高某某来到纪中,教高二语文兼当班主任,他以“进步人士“的姿态在师生中进行活动,千方百计地拉拢学生。上级党组织及时地告诉我们,此人是老自牌托派,要对他的活动提高警惕。纪中党支部立即作了部署,使此人很快就陷于进步学生的包围之中,在校内没有什么市场。虽然有几个比较后进的学生常接近他,但他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解放初期,他仓皇逃往香港。 同年,张某某被派来纪中教“公民”课。国民党的“公民”课就是它的政治课,是他们向学生进行政治灌输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个人一方面向师生们吹嘘他的儿子因为忠于“党国”,一个当了什么官,一个当了什么长,企图把学生诱上升官司发财的道路;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肆意攻击共产党,吹捧国民党反动派。学生们对他非常厌恶。为了打击他的嚣张气焰,地下党、团组织经过周密的布置和屐,决定在期终考试时给他以狠狠的教训。他的“公民”课要把全体高中生集中到礼堂统考,那天,当他摆起架子,步入礼堂,发完试卷之后,学生在一分钟之内,统统交了“白卷”,举行罢考。他面对自己这样的“政治教育成绩”,气得脸色发青;面对如此敢于蔑视他及其“公民”课的学生,也怕得全身发抖。他不得不慌慌张张地离开了考场,引起学生们的哄笑。下学期,学校就把他解聘了。 1949年初,训育主任黄兆富先生因事辞职,唐先生拟聘江士?继任,经过党支部研究并报请上级党组织批准,士?接受了这一重要职务。黄兆富先生当时虽非我党地下党员,但他富有正义感,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比较进步,在我党的影响下,对当时的政治形势有比较正确的了解。他与我们及其他地下党员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任职期内,为我们顺利地开展地下工作,提供了方便,在共同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我地下党掌握了“训育主任”这职务之后,就取得了“合法”地向师生员工宣传进步思想的有利地位,但斗争并未因此而简单化。 国民党派到纪中的军训教官司,思想反动,经常宣扬自己如何有胆量,什么事都敢干等等,并在人们面前摆弄他的手枪,企图吓阻学生们的进步倾向。他充当反动派的鹰犬,密切注视我们的活动,经常到学生宿舍偷偷检查学生的书籍和私人物品。有一次他在一个来自欺欺人石门乡的女生的床上,找到了一封五桂山游击队同志的来信,信里写着“国民党反动派行将灭亡”等字句。他如获至宝,立即把此信交给代理校长唐颖波,企图大做文章,以破坏我地下党团组织。唐先生也感到事态严重,就找教务主任鲍康尧、训育主任江士?商量对策。地下党经过商量,向唐先生提出了“不宜处理”的建议。唐行策意了,决定把信交给那位女生了事,因而避免了一场风波。通过这件事,我们一方面要求全校党团员提高警惕,吸取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通过士?向唐校长郑重提出:军训教官司是隶属训育主任领导的,他对学生采取的一切行动,都要经过训育主任同意,否则,搞出总是引起动乱,训育处是难以负责的。唐先生同意了这个建议,并要那个教官“注意”。此后,这个军训教官的言行也不得不稍加收敛。 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为进一步扩大我党的影响,配合五桂山区游击队的活动,纪中地下党支部动员一批青年团员和进步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农村先后办起了六七间农民夜校,由进步师生担任义务教员。他们除了向农民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之外,主要是向农民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介绍解放区农民翻身闹土改的情况,鼓舞他们迎接解放。夜校的学员绝大多数是青年农民,他们很容易接受我们的宣传。这样做,既提高了一部分青年农民的文化、政治水平,又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工作才干。这些农民夜校一直办到解放后,学员中的绝大多数都成了农民协会的骨干力量。 纪中地下党支部为配合五桂山区游击队的武装斗争,以便集中兵力打击敌人,我们对地方驻有国民党军队谢╳╳部驻扎在翠亨村,对纪中地下党和五桂山游击队的活动造成了威胁。在上级党的统一指挥下,我们仔细地调查了解了敌人的兵力布防和火力配备情况以及日常活动规律,并把情报送给上级党转到游击队指挥部。一天深夜,我军对敌人发动了突然袭击,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沉重打击和收拾了这股敌人,随后又安全地撤职回山区。 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群众,纪中师生更是欢欣雀跃,革命热情高涨,许多师生向地下党团组织提出了要求加入组织的申请。经党团组织批准,发展了一批党员和一大批青年团员,进一步壮大了革命力量。到解放时止,纪中的地下党员发展到20余人,地下团员发展到80余人,党团员人数已占全校人数的四分之一。纪中地下党团组织和进步师生的革命活动,受到了上级党的赞扬。在国民党统治区,在党还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党团员人数达到这么高的比例,在全国各类学校中是不多的。这反映了纪中革命传统之深和师生们革命热情之高。 1949年初,纪中基金委员会中的一些人企图把学校的教学仪器、教具、设备等校产转移到澳门去。地下党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进行了周密的布置,组织了护校队,分成若干护校小组,日夜巡逻。一方面防止国民党溃军游勇进入校区破坏;另一方面防止校产被秘密转移。 是年春,孙科校长前往香港途经纪中,他召集部分师生开座谈会,讲座纪中的前途问题。我地下党支部有计划地布置了一些党团员师生参加。他们向孙科提出,纪中的师生都景仰中山先生,热爱纪中,对纪中的前途充满信心,都想把纪中办得更好。因此,纪中现存的校产不但不能搬走,而且还要把存放在澳门的校产搬回纪中,以充实教学设备。孙科校长完全同意了师生们的要求。有了孙科的许诺,就堵住了某些企图转移校产的基金委员的口。加上护校队的严密防范,完好地保存了校产。 是年夏,随着解放大军的日益迫近,中山地区的斗争形势日渐紧张,上级党给纪中地下党组织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除了要做好本校和周围农村的工作外,还要派出人员到唐家湾、那州、三乡、南屏等地工作,有的学生则被派到五桂山游击区工作。 人民解放军挥戈南下,势如破竹,敌人望风披靡,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盼望解放。国民党反动当局也加紧了镇压和谣言攻势,妄图制造混乱,以遏阻我大军的前进步伐。纪中党支部抓紧了迎接解放的宣传教育工作。教师在课堂上,学生在学生会、读书会的活动中都进行形势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还在校内醒目的地方出了一张《解放战争形势图》,逐日标明解放大军的胜利进展,校内的政治空气空前浓厚。 在这国民党统治已是风雨飘摇的时刻,有一个不识时务的“国在代表”公然跑到纪中“参观”。他举目所见,到处贴着的尽是宣传我党我军方针政策和革命大好形势的报刊,便气急败坏地举起相机要拍照,早就在旁边注视着他的举动遥一位地下团员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些不许拍照!”这些昔日威风凛凛的“国大代表”只得收起相机,灰溜溜地走了。 9月下旬,广东国民党军队已溃不成军,中山县人民扬眉吐气的日子就在眼前。同月某日下午,经纪中地下党支部与五桂山游击队联系,游击队派了一部分队员到纪中与师生联欢。在胜利的欢声笑语中,游击队领导人宣布中山纪念中学光荣解放,在校门前,庄严地升起了中山县第一面五星红旗,学校内外贴满了欢庆解放的标语和人民解放军《约法三章》。 在欢庆解放之后的第三天,狼狈溃败的大批国民党军队(约三个师)经中山地区向海上逃走。有几个师级将领,带着大批随从,警卫森严地到纪中“参观”,当他们看到校内外都巾满欢庆人民胜利的标语时,大为震惊,声色俱厉地追问:“你们的校长是谁?”我们若无其事地回答:“校长是孙科!”“谁巾的这些标语?”“共军游击队!”在与他们周旋的同时,我们已派部分学生到不远的山上活动,摆出“游击队”的架势,以吓退他们,避免他们可能的捣乱、破坏,这一手果然见效。当他们看到山上有出没有定的人群时,慌忙问:“那些是什么人?”我们说:“可能是共军游击队!”他们急问:“游击区离这里有多远?”我们说:“不到十分钟路程!”吓得他们抱头鼠窜而去。 中山解放后,按县委指示,纪中立即派出上百名师生参加各项工作。海波到五区担任区委书记时调去一批人;鲍康尧去接管拱北海关,也调去一批人;士?留下担任接管纪中的军代表。蓁党团员和进步师生都参加了县委举办的青年干部训练班,经过短期训练后,即被派往各区搞支前工作。 唐颖波先生在解放初期仍任中山纪念中学校长,他离任后才由士?接任。 现在,在那一时期参加纪中地下党团组织的同志和参加革命活动的进步师生,30多年来,都在各条战线、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中山纪念中学的师生,他们在祖国解放的关键时刻,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山先生的伟大理想,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英勇战斗,送走了黎明羊的黑暗,迎来了祖国解放的曙光,他们的行动无愧于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名字! 愿纪中的革命传统和优良校风如松柏长青! 愿纪中新老同仁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 (原载《庆祝纪中建校50周年校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