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余长白先生事略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05日    作者:黄联安 梁豪回忆 黎一乐记录  
  余长白(1915——1952),原名余赵城,香山县第二区叠石村(今属中山市大涌镇)人。1949年11月参加工作,任中山县第二区人民政府文教助理。1952年5月因历史反革命案被判死刑。1987年7月宣布平反,同时恢复国家干部名誉。   余长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与我党游击队取得联系,为我收编二区地方武装,做了有益于革命的工作,为此记其事略。 [center][B]一[/B][/center]   余长白小时候在家乡读私塾,稍长在石岐况修学校念书,专修科结业后,到广州知用中学就读。1933年中学毕业后,返回叠有利于村完婚,妻陈氏生下两子,继室林氏生下三子一女。   1933年秋,余长白与乡人创办了旗峰小学,并出任校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各地抗日呼声日高,我县爱国群众救亡运动蓬勃发展。中山第二区先后成立好几个抗日救亡群众团体。余长白、黄联安等小学校长参加了余启颖(二区民众教育馆主任)为会长的“二区抗战敌后援会”,举为委员。该会以民教馆为基地,在爱国医务人员的支持下,先后办了三其救护训练班,参加者160余人,有力地支援了叠石、横门和长岗等处的战地救护工作。 叠石地处中山西部边沿河防,与新会县仅一江之隔。中山的三灶岛(今属珠海市)、广州及郊外相继被日军侵占后,叠石沿河地带,已成为日寇进攻中山县的前哨阵地。余长白又参加了二区的抗日别队,举为区队长,发动群众守土护乡、防奸,参与战地救护,组织老弱妇孺防空疏散。   1939年间,日军入侵中山前夕,多次派飞机轰炸叠石。长白的长子因躲避轰炸而溺毙于鱼塘中,其你善培公(旅美归侨)也因避飞机泡浸在藕塘内,染病亡故,妻陈氏因痛失爱子家翁,心力交瘁含愤辞世。 [center][B]二[/B][/center]   1940年3月,中山县全境沦陷后,余长白等爱国志士,心怀国恨家分,以学校为阵地,运用公开或隐秘的方式,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后被委任为中山县战地国民兵团第二区第二中队长。他的抗日爱国活动,引起了日伪汉奸分子的注意。 1942年初,伪军公然拘捕了他,囚禁在村中一所民房里,准备将其押解到石岐去。当天深夜,长白乘伪军哨兵疏于防范之时,挣脱了绳索,?墙逃去。他到了第一区湖洲沙沟村(今属板芙镇),住在老朋友肖日新处。   肖日新是国民党员,祖籍二区南文乡大涌(今年内大涌镇大涌管理区),中山沦陷以前,曾出任湖洲联乡救护队长、中山县抗日自卫团的队长、第六游击区第二别动队组长等职。1939年间某日,在二区南文乡一间医务所里,肖、余两人邂逅相识,在抗战、救亡、救护的共同语言中,结为知交。中山县沦陷后,肖在挺进第三纵队第五支队里领取了一个中队的番号,拉起了队伍,自任中队长,成为湖洲附近一带的地方实力派。余长白来到湖洲后,长期在肖的家里出入,当了门客,参赞有关庶务,成为志同道合者,肖让次女认余为契爷。   1943年,肖日新向五桂山区游击队靠拢,建立了良好的统战关系。湖洲一带就成了山区与二区游击队之间的秘密交通线。在以后的抗战岁月中,杨子江中队的小队长缪雨天、民权中队的小队长冯载,都是肖家的常客。余长白也很了解和支持肖日新参与民族足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余还动员其六弟余赵陆参加山区游击队,因染病伤寒,回家医治无效身故。又介绍黄联安来沙沟小学任教。 [center][B]三[/B][/center]   1944年4月,反动分子彭河的武装袭击我二区游击队,中队长黄石生等三人遇害。在五桂山区的逸仙大队为了加强二区的抗日斗争,派出民生队驻守在湖洲附近,与二区游击队互为犄角,相机支援,策应二区的斗争。事前,逸仙大队政委谭桂明把肖日新介绍给民生中队指导员梁豪相识,要求肖协助民生队开展工作。5月间,肖把当时在叠石乡任国民党乡长的余长白介绍给梁豪相识。梁先后布置一些工作任务给余,如与周守愚等一些二区统战朋友加强联系和了解敌、伪、顽驻地的人数武器情况等。长白也不负游击队重托,及时圆满地完成任务。   日军投降之前,敌、伪、顽向我五桂山区抗日游击队发动“五••九”大扫荡期间,我主力部队隐藏在南坑北面山窝里避过敌人锋芒后,一天入夜时分,罗章有、杨子江带领冯开平、林伟干的民权中队70多人,奔向肖日新家里隐蔽,后转往湖洲山顶隐蔽,共四日四夜。在伙食上、警戒上,肖日新始终给予支持。 日军投降之后,山区主力部队实行战略转移,五桂山区内外仍然笼罩着白色恐怖气氛。国民党县当局竟以“勾结共军”罪名将曾任“挺三”的中队长、国民党一区党部代理书记长的肖日新予以拘捕,押解往广州,后保释出狱,避居香港,参加我党领导的旅港中山青年联谊会。叠石乡顽固分子也给余长白扣上“勾结共军”的帽子,向反动当局告密,余不得不潜行外逃。   1946年初,余长白逃往广州,正当生活无着,飘泊彷徨之际,遇上龙头环友人王超武,王动员余加入了中国民主社会党。后余被派返石岐充任该党中山县党部主任委员,党部设在民安街10号。   同年秋,梁豪从中山六区(今属珠海市)调回一区,主持武工队工作。余长白通过肖日新的关系,又同梁豪接上了联系,主动把参加民社党的经过及活动情况向梁豪和盘托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考察,梁豪同意余长白以民社党主委的公开身份,协助我党进行地下工作,并布置一些任务给余,相机行事。这一统战关系,余长白一直坚持到中山县解放。 [center][B]四[/B][/center]   1949年夏天,为迎接和配合南下的解放大军进军广东作好准备,中共中山县委积极贯彻执行中共珠江地委提出的对国民党党、政、军人员开展策反工作的指示,决定由一二区区委委员刘达之、蔡庆权和武工队队长梁豪等加强对二区的策反工作。一二区区委除向党团员传达贯彻指示外,还布置余长白返回二区开展统战工作,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长白在执行任务中,作出了许多努力,如把各乡村的更夫队(乡警队)的人数武器查清楚,还把岗背村的警长拉了过来,作为内应。二区警察所有较强的力量,事前,刘达之已布置青年团员、港头小学教师陈萼华(陈若)负责该警所的策反,把其班长何振华秘密拉了过来,并在所内发展了多名联络员作为内应;余长白和肖日新则一道说服所长高苞弃暗投明。在策反的日日夜夜中,余长白在一区、二区、石岐之间往返奔波,付出不少辛劳,还数次冒险独自进入山区向武工队长梁豪汇报情况。   8月间的一天,梁豪率武工队员数人偕同肖日新,从石鼓乡出发,穿山过水,抵达二区青岗乡黄联安家里,会见了准备举行起义的军警负责人,其中高苞在余长的联络下也前来参加。随即共同商谈、安排起义具体事宜。   9月上旬的一天,我武工队挺进第二区,在余长白和乡警的安排下,驻扎在岗背村内。接着,警察所由班长何振华带领警员12人起义,向武工队报到。在此前前后后,武工队共收编地方武装人员约100人。根据上级指示,以武工队为骨干,把全部人员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中山独立团第十三连。任命刘达之、林华泮为正副连长,梁豪、蔡庆权为正副指导员。这支新生的人民武装,于10月底跨过江河,同兄弟连队一起进入石岐,与南下的两广纵队胜利会师,迎来了全中山县的解放。   中山县第二区人民政府成立后,任命余长白为文教助理、人民公产整理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区委领导还委托长白主持治理赤洲河水利工程。他遵照上级指示,发动和依靠群众,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变水害为水利的工程任务,他为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付出辛劳而感到自豪。   以上,是余长白的人生历程,是一位30年代的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中,经过曲折途径走向光明彼岸的艰辛历程。   注:肖日新是在1952年被判处死刑的,1986年已宣布平反。文中有关肖日新支持山区抗日游击队的事迹,是由林伟干同志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