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昭和一、二、五区边区联防队
梁振昭(1915.11——1942.11)生于中山县第一区月角村(今属中山市板芙镇里溪管理区),从小在村中读私塾,15岁时,到石岐启发学校读高小,毕业后跟父亲华赐公在家种田,其长史振儒是檀香山华侨。 [center][B]成立村抗先,打击日寇[/B][/center] 1938年春,县上举办了青年战服务训练团,梁振昭和村人蔡祥、蔡镇光考入了该团,在团内结识了工作人员黄鞅、黄江平、阮洪川等地下党员,从中提高了抗日救国的认识。 同年12月,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振昭发动月角青年40多人,成立了村抗先队,他担任中队长。 月角东临岐关西路,西滨岐江河,位置特殊,地形险要,是石岐的外围屏障。县委、区委和抗先队很重视该地的开发和经营。黄鞅、黄江平、黄峰 、阮洪川、郑振等有关负责人,先后来过考察、指导,并多在梁振昭家里落脚,聚会研究。 1939年春,黄衍枢来月角小学任教师,食住都在振昭家里。黄老师是一区长洲人,共产党员。区委委任他为月角抗先队指导员。他善于接近群众,人们都听他的话,关心抗日。村内热气腾腾,一片生机。 在黄衍枢的教育帮助下,1939年3月,梁振昭参加了共产党。蔡祥、蔡镇光、梁豪也先后入了党。 春耕时节,月角更夫队进行改选。黄衍枢乘机对梁振昭他们说:“抗战救亡时期,枪杆子应由抗先队掌握,不能落在捞家份子手里。”抗先队经过研究,提出了“队员当更夫,所得更谷拨给小学作经费”的口号,动员群众投抗先队员的票。结果,当选更夫的都是抗先队员,梁振昭举为更长。更馆也成了抗先队部。 7月10日,日军出动飞机四架、炮艇四艘、铁拖一艘,向岐江岸边黄牛头山守军阵地猛烈轰击。梁振昭、黄衍枢他们听到了飞机声和炮声,认真分析了敌情。梁振昭当即率十多人朝黄牛头山驰援守军。 当日军20多人向黄牛头山靠近时,集结中队长苏汉良指挥守军30多人予以射击。梁振昭、蔡祥、蔡镇光、蔡简等抗先队员也及时赶到。他们冒着炮火和弹雨,把弹药、茶饭源源送上火线,军民合作,愈战愈勇。 日军再次进攻,强占了滩头。就在一瞬间,一艘炮艇触撞守军布下的水雷,顿时被炸沉,五六个鬼子也葬身水底。经过三个小时的战斗,日军悻悻窜回海上。这是中山县军民合作,敢于胜利的较早的战例。守和月角抗先队受到了一区区署的慰问和赞扬。 24日,日寇进犯横门地区,县委动员党员和群众,支援守军抗战。月角抗先队接到通知后,蔡祥主动率领十多人前往。他们在横门前线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支前指挥部谭桂明的表扬。 1940年3月,中山县全境沦陷。一些民族败类投靠日寇,为虎作伥。深湾、金钟等地也驻扎着日军,控制水陆交通要冲,并在黄牛头山畔竖起了一块“日军阵亡士兵纪念碑”,为其入侵歌功颂德。月角村的青年在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活动,打击日寇。村内蠢蠢欲动的伪保长企图夺回更夫队。梁振昭、梁豪等则组织群众对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责其不得乱说乱动。 5月间,黄衍枢传达了县委关于烧毁北台公路桥的指示。梁振昭与大家商议后,决定分两路行动。不料蔡镇光、蔡吉二人提着一罐煤油路经分花水村时,被当地自卫队疑为盗匪,加以拘捕,转交深湾伪军。梁振昭获知,唯恐二蔡落入日军手中,即派梁豪设法营救回来。烧桥的计划落空,月角爱国抗日力量也暴露了,黄衍枢、梁振昭、蔡祥等人只好到别处隐蔽。 [center][B]打入联防队,整顿纪律[/B][/center] 与月角村一江之隔的二区板尾沙、芙蓉沙,在1935年以前,有个号称“三沙司令”的匪首林敏雅(大涌安堂人),当年被国民党某部的团长梁公福围剿,潜逃澳门。沦陷后,林又伙同旧部梁友、钟友重拉队伍,各有三四十人,继续称霸板芙三沙。 梁友是金钟人。金钟、月角都相邻,两村梁姓又有世谊来往。由于梁振昭有一些名气,梁友找到他商议,提出把金钟、月角和板芙三沙的队伍结成联防队。此事经黄衍枢请示上级,得到同意。 1940年6月,梁振昭遵照党的指示,打入了联防队,出任副中中队长。中队部设在福尾沙围内。中队长梁友坐镇金钟老家,每月到中队走一两趟。此外,中队的管理事务,基本上由梁振昭负责。 梁振昭经过考察、了解,针对队员成份复杂、流氓习气重的情况,便从思想教育入手,狠抓纪律教育,严禁敲诈勒索、欺压群众,同时在军事上进行一些基本操练。 联防队的给养主要由收取保护费来维持。起初,个别小头目强取滥收,梁振昭即时制止,给以教育。梁友对此原不以为然,经振昭据理力陈利害关系后也表示支持,并制订了几条规定,以“三叔(梁友)”名义让队员执行。从此,队员再没有骚扰附近群众,过往客商亦主动交纳保护费。 通过整顿、操练,联防队的面貌渐有改变,梁友也因而有点好名声。板尾沙的钟友见了梁友也很羡慕,要振昭给他找个帮手,整训队伍。 8、9月间,经上级同意,黄衍枢派出蔡祥打入钟友队伍,任中队副,驻扎在板尾沙五围。与福尾沙的梁振昭遥相呼应。月角更夫队则由梁豪、蔡吉领导。 不久,梁振昭要梁豪到东卡兼任卡长,驻守福尾沙东堤,扼守岐江河。 [center][B]扩宽联防面,支援山区[/B][/center] 二区板芙三沙,地处一、五、八区结合部,扼水路交通要冲。历来是土匪、兵痞出没之所。沦陷初期,敌、伪、顽在此统治还很薄弱。自从梁振昭打入联防队后,县委十分重视此处,认为在这“四不管”地区建立我党的武装,发展抗日游击队伍,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为此,县委作出决定,把原属一二区区委领导的深湾、金钟以南一带的党组织划给五区区委领导。1940年冬,梁振昭、蔡祥、蔡镇光、梁豪等的组织关系,由五区区委派出党员郑超然来月角接上。 1941年初,五区区委派出杨韦(梁其颖)、黄健平(郑吉)、郑华胜等党员及一些进步青年打入了联防队,在白石环枕头角设立了保良卡。梁振昭安排梁其颖任卡长,兼任中队部文书。保良卡在区委的领导关怀下,逐渐发展到40多人,成为白石环十八乡的联防队,实权由梁其颖、郑吉掌握,并成立了党支部,由方贵荣任书记。保良卡与中队部、东卡的联络来往多由郑华胜负责。郑吉也多次来月角梁振昭、梁豪家里交换意见和研究情况。至此,联防队在福尾沙的中队部、东卡、保良卡和月角更夫队的队伍都由共产党员掌握。中队长梁友驻扎在金钟的队伍和板尾沙钟友部则与我党保持着良好的统战关系。 1942年初,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决定在五桂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1月,由中队长罗章友、指导员黄智(黄衍枢)率领先遣队进入山区扎下根基后,主力陆续进入。队伍扩大了,需要更多的粮食和给养。在黄衍枢的联系和动员下,梁振昭、蔡祥、蔡吉、梁豪等人,主动筹集了一批钱物,以及月角更夫队积存下来的更谷,发动群众挑运到三乡转往山区去。1942年共献出稻谷8000斤。他们动员群众掩护游击队,动员青年参加游击队。梁振昭的父亲就是一个热心支持游击队的老人。 联防队及其活动地区成为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与日、伪、顽占领区之间的缓冲地带,直接或间接地支援了抗日根据地。 [center][B]保卫白石环,英勇牺牲[/B][/center] 联防队成立以来,同敌、伪、顽等反动势力有过大小十数次的磨擦和斗争。1942年夏,党组织联系人郑超然背叛革命后,梁振昭、梁豪等党员更谨慎、警惕。7月间,五区区委改派党员郑文流(郑文,省政协离休干部)前来月角与梁豪重新接上组织关系后,该地区的斗争局面又有新的发展。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联防队所活动的水网地带,是人少地多的粮产区,日、伪、顽为之垂涎三尺。1942年7月,以挺三第7支队长肖天祥为首,伙同其他支队的头目等地方实力派,突然向板尾 沙五围钟友中队进攻,夺取了其地盘。中队副蔡祥突围后,返回月角家乡,后奉命转入山区游击队。 肖、钟之争,梁振昭十分震惊:是狗咬狗之争,还是我党的意图被泄露呢?情况不明。振昭对梁豪说:“不管情况如何,都要加强戒备。福尾沙是个狭长的沙洲,不利于长期固守。打得过就守,打不过就走。必要时把队伍拉过河到保良卡去,立足于白石环。” 不几天,梁友也到福尾沙商讨应变事宜,他完全同意梁振昭的上述主张。 10月间,田野遍地金黄,稻穗低垂,收获在望。肖天祥进一步勾结深湾伪军、汉奸大队长牛祥、三溪乡土霸陈容旺和一些国民党官员等,纠合三四百人,包围白石环地区,袭击联防队的保良卡。中队副梁振昭接到告急后,认为:没有巩固的白石环,福尾沙也守不住。于是对梁豪说:“你们也要准备,随时过河。”当即率主力过河增援,与保良卡的梁其颖、郑吉会合,组织队伍反击。结果,粉碎了肖天祥的联合进攻,保护了白石环地区的秋收。 肖天祥等一伙不甘心失败,于11月间,再次进攻白石环十八乡。联防队在梁振昭指挥下,集中力量同对方打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硬仗。在枕头角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梁振昭率郑华胜等到联防队员主动出击,打破了敌人的围攻。就在进攻途中,振昭同志不幸被子弹穿过胸下方,他为了党,为了保卫白石环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战友们用木艇将其遗体送往福尾沙,交东卡卡长梁豪转返月角安葬。 梁友闻讯后,即率金钟队伍转移到枕头角来,与梁其颖、郑吉、梁豪等会合。力量虽有所增强,但终因敌众我寡,不得不弃守白石环。当时,联防队被冲散了,有的转到三乡乌石,隐蔽在郑吉家里。梁友带着一部分人转移到坦洲金斗湾去,不久,他率旧部十多人潜返金钟老家。从此梁友离开了我党统战关系,另找靠山,拉起队伍,干着捞家生涯。梁其颖则奉党组织之命把部份队伍转移到八区月坑,编入陈中坚部。梁豪带着几个人转入五桂山区,编入抗日游击队。 梁振昭同志的牺牲,是我党的一个损失;月角村人民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儿子;联防队失去了一位有威望而又勇敢作战的指挥员。他的牺牲影响了联防队内部的统战关系;福尾沙、白石环地区的抗日活动也转入了更为困难的时期。 他虽然倒下去了,其抗战到底的精神,鼓舞着人们继续奋斗! 199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