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钟荣光与孙中山的友谊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著名的教育家,老兴中会员、老同盟会员钟荣光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结识孙中山先生,继而追随孙中山革命,他们一生友谊深厚,始终不渝。   钟荣光,字惺可,1866年9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小榄镇,与孙中山同乡且同年。钟荣光在1894年中了举人,但他眼看中国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而清政府却奴颜婢膝,惧外忌新,毫无振作,在这种黯淡的形势下,钟荣光不知前途所在,意气消沉,流连烟赌,纳妾蓄婢,过着沉迷颓废的生活。   然而,孙中山的革命实践,给钟荣光以巨大影响,使他走上新路。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秘密团体—兴中会,并于1895年初回到香港,设立兴中会部部,以推翻清廷,建立民主共和国为职志,于同年秋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丘四、朱贵全等革命党人死难,七十余人被捕,在广州的革命机关被破坏,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对当时死气沉沉的中国社会,如暮鼓晨钟,振奋人心。钟荣光在此次起义中虽未冲锋陷阵,但他担任了后方的筹饷工作,为起义出了一份力。在此期间,钟荣光结识了许多对孙中山和革命事业有过赞助的先进人物,如区风墀、陈少白、郑士良、左斗山、杨襄甫等。钟荣光十分钦佩孙中山的革命主张,1896年他毅然加入兴中会,①成为早期的兴中会员之一。与孙中山一样,他也短发改装,示与清廷决裂。他从此一改过去放荡不羁的生活作风,戒绝鸦片;实行一夫一妻,释放婢女钟爱基,送她到学校读书,和妾侍邓主依脱离夫妾关系,供她学习医科。在政治方面,他积极从事爱国活动。为开通民智,鼓吹排满,发表言论激烈、切中时弊、宣传科学的文章。此时,钟荣光在与基督教牧师区凤墀,左斗山等以及美国传教士等广泛接触中,对基督教教义发生兴趣,洗礼入教,并深感救救民尤非学西方先进科学不可,遂决心转而从事教育事业。   1899年,钟荣光被格致书院(岭南大学前身)聘为汉文总教习。同时又报名为格致书院学生,随班学习英文,算学和自然科学,至1905年在该书院第二届预备班(中学)毕业。此时钟已三十九岁。   格致书院是1884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来广州的牧师香便文,向纽约长老会万国传道总会倡议在广州办的一间高等学校,次年长老会哈巴牧师与香便文牧师发起在中国创建基督教大学,得到中国留美学生监督容闳和一些地方人士的支持赞助,于1888年正式在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开办的。当初学生十七人。孙中山战友,“四大寇”之一陈少白,就是首届入学学生。生来的兴中会员,烈士史坚如是1898年入学的该校学生。   1900年秋,孙中山组织惠州三洲田起义,派史坚如在广州策应,但进展不大,于是决意自行谋炸署理两广总督德寿,事败被捕,钟荣光闻讯,进行多方奔走营救,未果,史坚如被清政府杀害。事虽不成,但钟荣光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值得敬佩的。钟荣光晚年还筹集了一笔专款,拟以岭南校内建造史坚如烈士纪念校舍,后因钟去世而未建成。   钟荣光一生致力于岭南的教育事业,他把教育事业与祖国的兴亡、民族的荣耻联系在一起,因此,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积极参与各项后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积极热情地支持学生的爱国革命行动。   在义和团运动的冲击下,1900年7月,格致书院移至澳门,改名岭南学堂。②是年,沙俄乘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三省。次年在莫斯科举行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的谈判,沙俄名为交还东三省,实则占领,威胁清政府出卖东三省的条约,在草约公布后,举国哗然。当时在澳门岭南学堂任教的钟荣光挺身而出,联合海外名流一百五十人,于同年4月致电当时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指出,“中俄约成,中外震骇。请严拒以救危亡”,③表现了钟荣光的爱国反帝精神。   1904年,岭南学堂由澳门迁回广州,在河南康乐购地建校(即今中大校址)。钟荣光举家随校迁往学校临时宿舍。从此他以岭南为家,为教育救国鞠躬尽瘁。   钟荣光自青年时代就起敬仰孙中山,继而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始终信赖、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1911年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爆发,岭南学生高剑父等参加起义。辛亥革命后,岭南学堂的学生热烈拥护,除一部分学生参加学生军随师北伐外,全校停课,组织了“筹饷队”,分赴全省城乡演戏宣传筹款,为新生的广东军政府募捐五万余元的饷款。④从政治上和经济上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新生政权(学生筹款队护照、劝捐册、收据等原件现存中山大学纪念馆)。此期间,钟荣光任岭南学堂的教务长。   钟荣光在岭南任职期间,孙中山先后三次应邀莅临岭南视察,并发表演说,把岭南作为他宣传革命的讲坛,大大激励了岭南师生的热情的读书的积极性,产生了巨大影响。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后回到广州的孙中山,应钟荣光邀请,于1912年5月7日莅岭南学堂视察,并对全校师生发表题为《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说,勉励青年学生为祖国建设努力钻研科学,指出:“今日所成,只推倒一恶劣政府之障碍物而已。以后建设,万端待理,负责何人,则学生是也。”“非学问无以建设也。”⑤他阐述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对于建设的重要性。孙中山视察岭南学堂后,对其校园的规划,发展及教学质量大加赞扬,并寄以极大的期望。   孙中山视察岭南学堂后不久,于5月间,钟荣光以同盟会员身份出任广东省教育司司长职,至次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爪牙龙济光入粤为止。在任职期间,他大力推行民国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民主办学方针,鼓吹信教自由,废除清代学部关于学生必须尊孔读经的规定,通令拆毁封建帝制时代遗留下的匾额旗杆及神像,并将清代的科举考场改为公共体育场;成立中小学教科书改编委员会,改革教学内容,废除旧学,提倡新学。又请准省议会通过拨款二十万元,派遣男女留学生一百多人分赴德、美、日等国留学。钟荣光根据我国文化科学落后,文盲多的社会状况,注重社会教育,没立巡回演讲队出发各县市,宣传新文化、新科学,破除迷信,还通过各种图片、幻灯、白话剧、通俗小报、新式通书等进行社会教育。设立图书馆和阅书室。注重师范教育,以培养教育人才。为贯彻教育部命令,使政界、商界、学界均实行阳历,在钟荣光任省教育司长的1913年2月春节期间,下令省城各校严禁春节放假,学校一律上课,不准缺堂;教员一律上班,不准旷工请假。如学生请假过半,校长记过处分,如擅自放假,校长给予扣发半月薪俸。阳历元旦时,各校放假两周,以此制度使人们重视阳历。   钟荣光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革命精神,努力于省教育司的工作,随着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失败,龙济光窃据广东,大肆镇压革命党人,钟荣光也遭到搜捕,幸得岭南学校监督晏文士掩护才侥幸脱险。当晚乘美舰出走香港经檀香山赴美国。在太平洋舟中,他感怀时局,痛惜革命事业遭受挫折,写成《广东人之广东》一书,列述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在他任教育司司长时期广东军政府旧布新的各种措施和革命精神,详述教育司的改革工作,用大量事实揭露袁世凯收买爪牙为祸广东的罪行,让海外华侨及时了解辛亥革命后广东的真实情况.   1916年6月,袁世凯在人民的声讨中死去,同年12月25日钟荣光回国。次年,岭南学校董事会聘钟荣光为该校的副监督(相当于副校长职)。   为反对北方军阀的统治,维护“约法”,孙中山于1917年7月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组织南方护法军政府,并被选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从美国回到岭南的钟荣光,看到岭南的财政状况到了难于维持的地步,开始意识到完全依赖外国教会人士来办教育是错误的,中国的学校还是要以中国人自己来办,才有出路。因此他向大元帅孙中山和广东省长朱庆澜要求援助。但大元帅府成立后,经费方面异常拮据,原因是广东财政全为桂系军阀把持,只能靠借债及华侨方面捐款接济度日。帅府所属职员,无薪可发,大家不分职务级别,一律每人每日只能领取广东毫洋二十二元,仅供个人食宿之用,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支持钟荣光办教育,孙中山还是捐了两千元给岭南。⑦此外,朱庆澜省长也拨了一笔款给岭南作教育经费。以及华侨学生家长的捐助,终于使岭南度过了难关。   由于桂系军阀的排挤,孙中山于1918年5月愤然辞职,归居上海。在西南军阀的横暴统治下,广东人民处于水水深火热之中。广东学生因反对北京段祺瑞政府和日本军阀勾结订立军事密约,丧权辱国,而组织广东学生联合会,进行长期性的团结爱国运动。钟荣光在1920年提出组织学生军的主张,以备和军阀一拼。提出枪弹由他负责供给,指挥战斗也由他介绍的人担任,为慎重其事,他派广东学联会会长、高等师范学生李朴生和高师学生林卓夫前往上海谒见孙中山,征求孙中山的意见。孙中山对此极为感动,以极诚恳亲切的态度指示他们:(一)你们是学生,学生要研究高深学问;革命基础在有高深的学问;(二)军阀可以由我的军队去打,还用不到学生去打仗;(三)民众不了解革命的道理,不拥护革命,革命还不成功;(四)学生最好是做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好,我的军队就会打败军阀的军队。军事行动与宣传工作是相辅相成的。⑧钟荣光组织学生军的事虽未办成,但从这段史实中也可以看出钟荣光对时局的关切及其对孙中山的信赖。   1921年4月,广州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同年5月5日就任大总统职。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叛乱。火烧孙中山官邸观音山粤秀楼和炮击总统府。   当16日凌晨事件发生后,孙中山只身离开粤秀楼奔赴省河军舰,他的卫士和宋庆龄则在住地英勇抗击叛军,直至子弹用完才撤退。当宋庆龄于17日脱险抵沙面友人家时,无法通过被封锁的水陆交通到黄埔与孙中山会合。钟荣光得知宋庆龄求援的电话,于18日派悬挂美国国旗的岭南大学电船域多利号接宋庆龄到岭南大学。当日宋庆龄转乘江风小电船到黄埔孙中山行营会见了孙中山,有些资料记载,钟荣光亲自护送宋庆龄至黄埔。同庆龄由江风复回岭南大学住钟荣光家黑石屋(今中山大学第一招待所),第二天,(19日)宋庆龄由孙中山的美籍顾问那文陪同从钟家出发赴香港后转赴上海。陈炯明为逼孙中山下野,写了一封亲笔信托钟荣光送交孙中山。陈深知孙钟间的友谊,钟为了调停孙陈关系,使之重新和好,愿作中间调解人。钟荣光于7月初登永丰舰将陈信交给孙中山,中山看后,态度坚定,他对钟荣光说:“事已至此,唯一办法就是竞存(陈炯明字)真能悔过来前来相见,他能如此,我不仅宽恕他,而且还要用他。他可转告竞存,办法就是如此”⑩钟荣光去后,再无下文。   1923年春,广东及西南各路将领驱逐了陈炯明,克复广州,并迭电邀请孙中山回粤。2月21日孙中山自沪返抵广州,旋复任大元帅职,大元帅府仍设在河南士敏土厂。同年12月2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第二次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怀士堂发表《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的演说,论述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所做事业的成功。他勉励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要把中华民国重新建设起来,让将来民国的文明,和各国并驾齐驱”。在英美等国驻广州领事在场的情况下,孙中山不畏强权,强烈谴责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对广东政府收回“关余”而对我国采取的炮舰政策。他说:“现在白鹅潭到了十几只兵舰,他们的来意,完全是对我们示威的。这种大耻辱,我们祖宗向来是没有受过的。今天兵临城下,诸君是学者,担负国家责任,应该有一种什么办法,可以雪此耻辱呀?应该从学问着手,拿学问来救中国。”演说后孙中山受邀到钟荣光住处黑石屋茶点,并继续谴责帝国主义侵略的政策。   孙中山第三次到岭南大学是1924年5月1日晚(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应邀出席岭大举行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晚会,并在会上发表演说。他号召大家向烈士们学习,“应学他们的志气,更加扩充,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岭南大学每年在“三·二九”那天或前一晚上都举行集会和聚餐,以纪念黄花岗起义,缅怀革命先烈伟绩。   1925年3月12日晚,孙中山逝世的噩耗传到岭南大学,岭大立即致电北京孙中山行营唁慰,继于13日晚八时,全校师生员工开追悼会开孙中山生前演说过的地方怀士,到会者千余人。这是广东开追悼孙中山大会最早的一个单位。广州市各校在广东大学礼堂致祭孙中山是在3月19日,那天,岭南大学全校师生员工亦赴祭。可见岭大对孙中山的深切怀念。   孙中山逝世后,钟荣光继续奉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他在第十五双十节纪念会上发表演说,勉励岭大师生要真诚信仰中山主义,实力奉行,以期不久达到革命真正成功。他指出:“现在我国尚为帝国主义所压迫,不平等条约尚束缚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如果遵从孙先生之遗嘱,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也不久可以达到解放目的的。”接着他号召与会者要是非分明,“今日之北伐战争是是非之争,应该一齐加入革命战线,然后,能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到军阀。本校有工界有学界,总要两家携手协助,同走上革命战线,以辅助革命国民利益的事,我们要加以赞助”。   收回帝国主义在中国窃取的教育权,中国学校由中国人自办的主张,钟荣光早在1917年就向孙中山提出过,决心以中国人自办的力量筹办岭南农科大学,这一计划得到孙中山和财政部长廖仲恺的大力支持,由省政府拨款五十万元作为农科大学开办费,自1921年起,每年补助常年经费十五万元,并拨给坟地九百亩建立农林试验场。岭南农科大学完全由华人与政府所办,是岭南大学收回华人管理教育的先声。其后钟荣光不论在国内外,宣传这一主张,都受到各界人士和华侨的拥护和支持。1924年1月在美国芝城青年会上演说时,他认为:“靠人终非久计,应当尽量发达,以得将来接收华人自办。兴办学校,实为现在救乡救国之事。”他在同年致芝加哥《少年报》主笔书中,表明他惨淡经营岭南的目的“期以逐渐脱出外人管辖者,只念吾家子弟学生何以全靠邻人教育,吾国土地(农场)何得交与外因管辖,”“以收回岭南自办为唯一之目标。幸农科大学成立,第一步已达到矣”。他向华侨呼吁:“大家鼎力则收回外国人在中国所办学校,当岭南为嚆矢。”   在全国革命高潮的影响下,经过多年的斗争,岭南大学终于927年8月1日举行新旧校董交接典礼痤此岭南大学收回华人自办,实现了钟荣光的多年宿愿。钟荣光被推举为私立岭南大学首届校长,是当之无愧的。钟荣光担任职后,尤兢业业,为祖国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钟荣光纪念伟大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积极筹办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1886年,孙中山抱着“以学堂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的目的,进入广州博济医院读书,此为孙中山学医之始,一年后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博济医院为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攻生柏架创立于1835年,为远东西攻西药之祖,1855年在医院内附设医校,初仅收男生,1879年兼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之先河。   1930年岭南大学董事会与博济医院董事会商议联办,经数度会议,决议博济医院移交岭南大学校办,在该院原址筹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院,”以纪念曾在此就学的孙中山。后来夏葛女子医学校合并于岭南大学所属博济医院,定名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为岭南大学各学院之一。作为岭大校董会主要成员之岭大校长的钟荣光,在筹建孙逸仙博士纪念医学院时出力最多,贡献最大。他奔走于各方,到各地筹款,他向南京政府请款,领得五十万元的建筑费,又请准常年费十万元,建成了当时广州最堂皇美观的新型建筑物。在医学院前面的广场上,屹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文是: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中华民国廿四年十一月二日纪念大会立”。为办好纪念孙中山的医学院,钟荣光直到临终,仍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广东省府加拨建筑费和常年费。   钟荣光与孙中山一样,向来不私财,不治产,生平以学校为家,死后唯一的财产就是家私什物而已。其寓所黑石屋还是美国黑石夫人捐赠给他的。   回顾孙中山与钟荣光的革命友谊,使我们看到一个旧式知识分子是如何在国家危亡关头,在革命潮流的感召下,走上爱国革命道路,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钟荣光并不提倡单纯的“教育救国”或“科学救学”,他把救国与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救国不忘教育,教育不离爱国,这种道路,不仅在当时是正确的即使在今日,也仍值得称赞。   注:   1《钟荣光先生传》,岭南大学同学会1967年版,第16页;陆丹林《革命史谭》第283页。   2《广州文史资料》第二三辑,第6页。   3《李文忠公全书》电稿三十四,第32页。   4《钟荣光先生传》,第31—32页。   5《国父全集》,第二卷第238页。   6钟荣光《广东人之广东》,第22—54页。   7《钟荣光先生传》,第99页。   8《传记文学》第六卷第三期,第31—32页。   9马湘《跟随孙中山先生十余年的回忆》,《辛亥革命回忆录》(一),第584页。   10《广州文史资料》第四辑,第29—30页。   11《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二号第35页。   12《南大与华侨》第三卷第二号,第10—11页。   13《南大与华侨》第四卷第三号,第1—2页。   14《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一号,第1—4页。   15《南大与华侨》第二卷第三号,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