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与“青天白日 满地红旗”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是由兴中会时期的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等领导人在香港兴中总部“乾亨行”讨论准备广州起义事宜时由陆皓东提议用青天白日旗代替清廷黄龙旗而演变来的。是年广州重阳之役流产,缝制好了的旗帜未能使遥,起义失败,青天白日旗设计者陆皓东殉难。   1905年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阪本珍弥宅邸召开成立大会。1907年2月28日,同盟会本部讨论中华民国国旗形式时,孙中山主张沿用青天白日旗。出席会议的其他同志则提出许多形式,计有四种:一、井字式,由廖仲恺提议,象征平均地权意义,黄兴表赞同,并提出青天白日旗式样不美观,与日本的旭日旗有点相似;二、金爪斧式,以示发扬汉族精神;三、十八星式, 以代表内地十八行省;四、五色式,民顺应中国历史习惯,代表五族共和。   孙中山力持青天白日旗,因黄兴说不美观,决定增加红色,改成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代表自由,白日代表平等,红地代表博爱。但当时争持不下,只好暂搁其议。   旗式问题虽然没有正式通过,但自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至辛亥广州三·二九之役,中经八次起义,起义军皆用青天白日满地红三色旗为标帜。这些起义中,黄兴多次任主帅,从未有过反对表示,说明他拥护孙中山的主张。   武昌起义后,武昌军政府悬挂十八星旗于门首。据田桐回忆,十八星旗是由青天白日旗演变而来:刘仲文自东京回国,带有青天白日旗,嫌其孤单,将圈边加点,芒梢加点,因有十二芒,制旗者少芒,起义以后,传写有别,遂变成今日之形式。②宋教仁、陈其美在南京、上海军政府则用五色旗。五色旗为程德全所拟。③青天白日满地经旗则为胡汉民广东军政府采用;井字旗则一度为陈炯明在惠州举兵时所用,陈部会师广州时,即废止。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仍在美国筹款,当他知悉起义消息后,于13日在芝加哥为同盟会撰拟预祝中华民国成立布告。11月11日,孙中山由美抵英京伦敦。伦敦的华侨来问孙中山关天国旗的形式问题,孙中山回答:“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并亲手用一张明信片,绘了青天白日的形状,并标记尺寸于后面。华侨即照样制成五十幅,两日间,遍悬城东唐人街。④   武昌起义后,临时政府成立前,为解决军费支绌问题,陈其美委托日人梅屋庄吉制作革命军军票,共印二百五十万元送上海交陈其美收。军票正面正中印有交叉的青天白日和表天白日满地红旗。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0日,参议院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取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并决定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咨请总统颁行⑤。孙中山于第三天即12日《复参议会论国旗函》中说:用五色旗为国旗一事,本总统“以为未可遽付颁行”。应等到清朝覆灭时,“民选国会成立之后,付之国民公决”。五在民族分配代色,取义不确,如以黄代满之类。辛亥前十余年来各地义军皆用天日旗,“青天白日,取象宏美,中国为远东大国,日出东方为恒星之最者,且青天白日,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义”。因孙中山“以为暂勿颁定施行”而未决国旗式样。⑥国旗虽然未决定,但南京临时政府仍以五色旗为国旗,这可以从当时参议院屋顶,总统府门前等建筑物悬挂的五色旗照片得到证实。⑦   4月1日,孙中山解任临时大总统职,临时政府北迁北京。5月10日,论讨国旗一案时,参议院经过剧烈争议后通过以五色旗为国旗。6月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按照约法分布国旗、商旗有海陆军旗式:“现经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商旗通用国旗,以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军旗,今日由总统公布。”⑧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要人宋教仁,7月爆发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战争,史称“二次革命”。孙中山以失败告终亡命日本。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在其《革命方略》(规格为4.5厘米X6厘米)的袖珍本的第五页,印制一幅4.5X4.4厘米的三色旗,确定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⑨   1917年7月,孙中山得到大多数国会议员和海军的拥护,南下广州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仍以五色旗为国旗,这可从许多主方面得到证实。1917年8月25日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时,全城高悬五色旗,⑩军政府门楼上高悬五色旗。⑾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仍以五色旗为其政府国旗,请看下面事实。上海国民党人在上海孙中山故居集中会庆祝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在故居二楼下面墙上悬挂五色旗;⑿广州庆祝辛亥革命十周年时悬挂两面大五色旗;⒀同年10月孙中山出巡广西,下旬抵达南宁时,欢迎者悬挂五色旗欢迎之。⒁   1925年2月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组织军政府,至1924年11月孙中山北上,这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在几次大型活动场合用青天白日旗,如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开学典礼,同年6月29日孙中山检阅军警团、7月23日追悼苏联军事总顾问巴富罗夫将军等。 但作为国旗,始终是五色旗为国旗,这可从以下资料知之。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30日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39次常务会议决议:以青于白日旗为党旗及陆军旗,以表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及海军旗。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告第八十号,正式颁布国民党党旗及国旗。⒂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正式作为国旗,乃是1928年南京的中华民国的事。1926年7月北伐虽驵天白日满地红旗随军北伐,但当时代表中国的北京政府仍以五色旗为国旗。直至1928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才议决:以青天白日国民政府国微,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12月17日公布。⒃因此有“青天白日旗乃被屈为海军旗者十有六年”,“终国父之世,固未尝及风表天折日满地红旗也,此埔其毕生之遗憾”⒄的慨叹。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正式成为中华民国国旗是1928年的事。 注: ①《革命逸史》第1集,第27页。 ②《辛亥首义回忆录》第4辑,第97页。 ③同② ④《党旗和国旗》(1929年5月国民党中执委宣传部印)第28页 ⑤《中华民国史料长编》⑵、第48、49页。 ⑥《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7、18页。 ⑦《纪念孙中山先生》106、107、110图。 ⑧《东方杂志》第9卷第1号。 ⑨《革命方略》原件藏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 ⑩《民国日报》1917年8月31日《非常国会开会记》 ⑾《孙中山先生画册》430图。 ⑿《中华民国史画》第363页左图。 ⒀《孙中山先生画册》462图。 ⒁同⒀462图。 ⒂《党旗和国旗》第49页。 ⒃《传记文学》第35卷第4期第86页《国旗史话》。 ⒄《国父民初革命纪略》(1984年广州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