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参加1918年元旦庆祝大会后合影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纪念孙中山先生》208图的说明是:“1912年10月在广州庆祝辛亥革命十周年留影。”在《纪念廖仲恺何香凝》51图,沿此说。   《中山特刊》①对该图的说明:“民六年,先生率舰南下护法,在河南士敏土厂就职,王儒堂时任非常国会议长,坐先生之左。”   以上两种说法,孰对孰误,抑或两者均误?   关于第一说,《民国日报》②有详细报导:当时在总统府举行的国庆纪念,非常隆重,有各部总长,总统府秘书长,总统府参军长、大理院长、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海军总司令、总统府顾问、总统府参议等众多官员参加。据《孙中山年谱长编》载:伍廷芳为外交总长、唐绍仪为财政总长、廖仲恺为财政次长、陈炯明为内务总长兼陆军总长、汤廷光为海军总长、徐谦为大理院院长。③然而该图片中除廖仲恺以外、其余伍、唐、陈、汤、徐等均不在场。这说明此不图不可能是纪念辛亥革命十周年庆典所摄。   《中山特刊》认为是1917年9月10孙中山在广州士敏土厂就任大元帅职典礼上拍摄。根据也不充分。据当时报载:“孙君身衣陆军上将礼服。”④而该图中的孙中山则身穿西服。同时孙中山在非常国会就职时,廖仲恺仍在上海,迟至9月18日才启程离沪赴粤。⑤因此他不可能出现在9月10日所摄的孙中山就职典礼上。所以,此图也不是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大元帅典礼上的照片。   然而该照片摄于何时,何地,又因何事而合影呢?   近查叶夏声著《国父民初革命纪略》(1948年广州版)始知该图是摄于1918年元旦。该书插图“民国七年元旦护法摄影”是本文附图的局部,只取中间三排共36人(全图200人左右)。现抄录其所列名单(自右至左),前排:周应时、黎萼、祁耿寰、廖仲恺、孙中山、叶夏声、黄大伟、朱培德、吴铁城;第二排:×××、毛仲芳、梅放洲、李朗如、黄惠龙、×××、吴雅觉、×××、马湘、张惠长、陈庆云、×××、梅萼、×××、×××;第三排:叶毅民、赵超、徐维扬、陈群、×××、肖萱、×××、钱述、杨虎、×××、×××、李禄超。除孙中山以外的25个名单中,当时廖仲恺任署理军政府财政部长(1917年9月26日任命)、杨虎任军事委员(1917年12月5日任命)周应时、吴铁城、祁耿寰、黎萼、赵超均为大元帅府参军;马湘、陈群、李禄超、肖萱均为大元帅府秘书;毛仲芳为大元帅府参议,钱述为印铸局技正、梅放洲为大元帅府参军处庶务科一等科员。⑥其余是大元帅府工作人员,符合《国父民初革命纪略》插图说明:“民国七年元旦护法纪念摄影。”   图片背景是士敏土厂厂房前的空旷草地上。孙中山、廖仲恺、叶夏声所坐藤椅同1918年3月孙中山与大元帅府人员合影⑦时除孙中山、宋庆龄以及其他人员所坐的藤椅完全一样,这也说明是在大元帅府合影。而1917年就元帅职和1921年庆祝辛亥革命命十周年分别在省议会会址及总统府举行。   会场背景为何悬挂三面旗帜:中间五色旗,左边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右边十八星旗,即所谓第一国旗、第二国旗、第三国旗。⑧笔者认为,他们不但是庆祝元旦这一公共节日,更重要是庆祝因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胜利而导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的建立,庆祝国庆节。   叶夏声,字兢生,广东番禺人,1882年生。15风任香港《广东日报》、《中国日报》通讯记者。16岁赴日本留学。19岁回国,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二次革命失败后,出走日本。1917年任护法国会众院议员,同年9月任元帅府秘书、军政府代理内政部次长。⑨他长期追随孙中山参加民主革命,他指认坐在孙中山左侧的是他自己的该照片为1918年元旦纪念所摄,当可信。   孙中山第一次南下护法期间以哪种旗帜为军政府国旗呢?普遍认为是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军政府国旗。其实不然,是以五色旗为国旗,这点可以从本文所附图片背景以五色旗在中央,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海军旗)在左,十八星旗(陆军旗)在右可以证明。其次也可从1917年8月25日广州召开“非常国会”时全城高悬五色旗得到佐证。⑩ 注: ①《良友》1926年上海版。 ②《民国日报》1921年10月15日《新政府庆祝国庆纪念》。 ③《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第1354页。 ④《民国日报》1917年9月16日《大元帅就职纪盛》。 ⑤《双清文集》上卷第89页。 ⑥《孙中山全集》第四卷,第543—600页。 ⑦《纪念孙中山先生》190图。 ⑧《党旗和国旗》(1929年2月国民党中执委宣传部印)第32页。 ⑨《民国人物大辞典》,1991年5月版,第1256页。 ⑩《民国日报》1917年8月31日《非常国会开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