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913年在香港与《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2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13年3月,在美国求学、年仅十九岁的孙中山长女孙娫因身患重病,由医护人员及友人护送回澳门其母卢慕贞夫人处治疗,6月底病危。孙中山于6月20日专程由上海赶赴澳门探视已不省人事的孙娫,23日晚由澳门赴香港,25日离港北上,29日抵上海。25日孙娫病逝。
孙中山23日晚由澳返港,24日早会见《士蔑西报》记者,谈及政局与建筑铁路等问题。此次谈话,在《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中题为《在香港对<早士蔑报>记者的谈话》(1913年6月24日),谈话内容已收录了前半部分,缺后半部分。
现先将谈话内容抄录如下:
问:北京之时局阁下能略言之否?
答:吾之政治手续,业已完竣,故现在情形若何,吾不能相告。且自宋教仁被杀事发生以来,吾不复闻问。然吾敢谓从前已竭力为袁总统经营,吾学言袁氏最合为总统,吾不独在中国为伊经营,即在世界各方亦然。
宋教仁被杀一案,吾甚恶之。 有谓北京政府与该案干连,殊属不公。然吾谓袁总统非自有干连,不过系有总理与有干连也,故袁总统定必略有所知。是以此事吾深恶之,且心殊不悦。
何时公举总统,未能逆臆。然非为宋教仁一案,则选举已久矣。或者将来不复有选举之事。
问:广东情形如何?
答:此次吾未到省,故情形如何,闻之甚少。
问:胡汉民氏现在何处?
答:胡氏现在港,并非秘密。前夕伊乘“宝璧”兵轮到港。
问:本港华人报纸刊登愤激新闻,关于胡汉民氏拨款偿还华侨一事者。
答:此尽谣言也。其实反正后,省城需银,故由香港及外埠筹借,其商人之款,经已归还,加息五分。现在胡氏预备支还外埠华侨,然只系还本,遂被反对。此事最属无理,不公之甚。据伊等自言,省城现在无银,,然此非其意,其银系借与胡督者。
以下内容为胡本《总理全集》、《国父全集》、《孙中山全集》等各书未收录,现补抄如下:
胡氏现派为西藏宣抚使。
至将来吾之行止,殊未有定,或者不久将往英国。惟目下复行北上,注意吾之铁路大计划。虽属吾现反对政府,未免有阻碍计划之进步,惟吾亦必尽力而为之。吾初时本欲将铁路权利,畀与外人建筑并由其管理,以若干年为限。若果如此办理,则铁路遍布中国,乃为最捷之方法。吾计约十年间,即可敷设六七万咪里之铁路。查由西历一千八百七十年至一千八百八十年,美洲建筑,约有八万咪里。自此之后,建筑之方法更快。中国现无资本自筑,若得洋人资本,即敷吾等所需。吾之所以劝将权利畀外人者,即此之故。可惜吾国人所见与余不同。虽然,就吾将来亦必尽力进行。
问:倘不得政府帮助,恐难将计划进行。
答:惟政府必不阻吾之前途。①
关于报纸名称问题,孙中山此篇是与《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为什么《孙中山全集》第三卷会有此差误呢?原因是沿用了胡编《总理全集》第二集(1930年版)《宋案发生以后之政见》中“在香港对早士蔑西报访员的谈话”这句话。其实,台湾国民党党史会编《国父全集》第二册(1973年版)已纠正了《总理全集》的错误,改“对早士蔑西报访员的谈话”为“对士蔑西报访员谈话”。
《总理全集》之所以有此误,可能是广州《民生日报》所载消息中有“昨早士蔑西报访员,特往见中山”这句话中的早字引起的。②在此,“昨”字应为“今”之误。该报导中有“至昨礼拜一晚,孙中山“复行回港,现寓香港大酒店”,“今”早《士蔑西报》访员,特往见中山才通。如果“昨早”访员往见中山的话,则孙中山23日还在澳门,因为23日晚他才回港,那怎么能“现寓香港大酒店”呢?
查当时香港报纸,只有《士蔑西报》而无《早士蔑西报》。
注:
①②广州《民生日报》1913年6月26日《孙中山与西报访员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