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言 孙社正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时间:1973年10月3日
年龄:82岁 61岁
地点:南朗孙锦言家
访问人:李伯新
社正(住南朗,孙中山的孙族宗亲)口述:据父亲说,起初迳仔朗。由旭贤公生茂林,茂林随母改嫁到南朗。广贤公30岁死,不娶。广贤、旭贤是亲兄弟。
抗战前,迳仔朗有一间屋,泥墙上盖由禾秆头夹起一片片遮盖屋顶,作孙氏祠堂,里边有许多神主牌,是孙家历代祖先的。后来该泥墙屋倒塌,就将神主牌搬去西亨孙行祠堂处。
左步村孙锦芳在唐山做机械总管,有几百万身家,和孙眉二人商讨搞乐千、乐南合作祠,后来因地点不合,没有建成。
礼赞公在明代洪武年间来中山,连昌公在下四府有后裔几百人,解放前有人来联系过。
孙梅生是小婆生的,其兄梅景是大婆生的,去南洋。梅景生子名眉,女彩银。
梅生生下四子,华祥、帝景(7岁死),在中山故居出横门之屋,是孙福的。孙福死,妻改嫁到韶关,有60多岁,有执仔(过继儿子)。
锦言口述:孙中山在日本革命时收养过一个儿子,辛亥革命后已找不到了。
孙眉收养一“加拿”仔,在檀香山,是半“唐番”,字建唐,名威,为人很高大。他留下几个儿女,现家族有30多人在檀香山居住。
孙玉成已去世,但其史留下一大群子女在檀香山。玉成的侄子名华贵,居住檀香山就有四五十人。
孙梅生也有一大群子女在檀香山。
在迳仔朗搬出的孙氏现只有二家人口存在。
社正口述:我在11岁时(1924年8月),随父亲去广州河南士敏土厂,见到在广州当大元帅的孙中山。孙中山面孔坳黑,穿一件白色的学生装,很旧。他要留我在广州读书,父亲见他很忙,准备北伐,不想逗留,坚决回乡。他送我们2000元回来做生活费。
锦言口述:南朗程植生,是孙中山的老师,南朗人。只比孙中山大7岁。
社正口述:南朗新填地程汉章,其妻难产,几个小时过后,情况危急。适逢孙中山在南朗均安当铺处和主人倾谈,突闻此消息,立即赶到产房,施行手术,最后用钳子夹住婴儿额角,顺利地出生,母子平安。婴儿取名铁生,成人后额角仍留有钳印。铁生对人说,是孙中山救了他母子的命,铁生近年已死。
南朗均安当铺,孙中山常去,和主人谈论国事。孙中山为该铺制造了一糖缸炸药。存放了几十年,后人也不清楚。抗日胜利后,该店年青主人见到黄糖便宜,入了一批货。把缸中之药倒出去晒,引起爆炸。出了大事。
锦言口述:孙姑太在故居住下时,有一位老工为名叫林举史。我八九岁时,去翠亨读书,和林一齐住。有一天,我去读书,天空一声干雷,把故居骑楼(走廊)轰倒,它是木做的,后来重建。
孙姑太有两个侄女,一个名叫修,一个名叫宁,她们来翠亨读了一年书又走了。
我在翠亨故居居住时,读了三年书。学校名叫培正分校,是孙眉公出钱办的,地点是翠亨兼善祠内。
故居骑楼倒后,找下栅建筑队来修建的,过去是用木板铺灰沙浆,无铁枝作骨架,上面铺阶砖的。故居骑楼拱门像孙中山在广州大元帅府的拱门一样形式。
陆华禧管理故居的时间最长。华禧死后,交由孙锦亨管理。锦亨又兼翠亨治安分署署长。
孙中山故居是孙中山自己设计建造的,现在的水井地方原是其祖居,孙中山在小屋中出生的。孙中山出世时,当时花香七日。孙眉在檀香山做工后才赚到一些钱,在家乡时是很穷的。连孙姑太也看过牛。
学成公的女儿亚桃,患骨节病,嫁南朗,生下炳昆、孙天德。原本是中山过继学成的。
秋绮姑太的丈夫林举,西江里人,生子林镜。林举曾经说过:孙中山开展革命活动时,用去我不少款项。现在反政了,什么都不计较了。
妙茜姑太十多岁结婚不久就守寡。其子杨聪,是亲人送的。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省长林铭枢送来生活津贴费,但妙茜姑太节省下来,用来建屋。接受一些茶资补助生活。
孙中山在广州任总统时(非常大总统),给德联2000元,给姐妙茜2000元。当时每千元换900元双毫银。我当时在崖口开米铺,妙茜姑太出资1500元,我出资500元。民国元年孙中山回乡时,我们每人受他分派500元。
孙中山并无亲友出去做官,只说“你们做生意就好了,做生意能支持两餐不忧就好了”。
陈铭枢曾给杨聪(连逢父亲)一个谘议员的空衔,每月受薪五六十元。
中山故居的铁床是不用席的,垫子用藤丝做心,上有白布做床单。我在故居睡时有蚊账,但不用放下,因为当时无蚊子。
孙中山吃饭和我们同台一起的,不摆架子,下一代态度就差了。
在中山故居做工的工友叫林举史,斗门人,是从檀香山跟随孙中山回来的。生来艰苦朴素,很勤恳做事,死后葬孙宅坟场。
建故居时,已开凿现在这口水井。厨房是围墙边的小屋子。故居木骑楼倒塌修理时,才拆去旧厨房,改用后边新厨房。
孙中山细小时,也牧牛的,当时养一头小黄牛。
孙家山坟:
孙中山祖父葬在黄帝田。纪中背后葬父亲达成公及大哥孙眉公。孙宅坟场埋葬有玉成、孙福一家。我们纪念先人,年年都是我们去拜山的,共有40多穴山坟。攸福隆背后是孙眉妻的,黄草冈孙炳基说仍有石碑在。
从前纪念中学是孙家地,我见到芒果、柚子等果木。迳仔朗孙家地的大树木,登记土地是70亩,登我的名字,交登记费70多元双毫银。旁边有姓何、姓麦的,居住叫借地方,也借给他们,不收租。姓何的也有祠堂。外姓叫借地,要写借据,玉成公管理。
翠亨村种田的人共有十多家。杨姓出外做洋务的不少,在家乡地土地,由姓冯、麦几姓人佃耕。这几姓北极殿不准挂灯的(按,农历新年人日男孩挂灯),无猪肉分。反政后手有猪肉分。
孙坟成姐嫁谭华根的祖父,有亲戚关系。
学成、观成的坟墓在犁头尖山,纪中背后,所以很少人去拜山。好的山坟如黄草冈、黄帝田,达成、眉公山坟有去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