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英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简介:男,翠亨村人
时间:1965年8月22日
年龄:70岁
地点:翠亨村
访问人:李伯新
翠亨村人长大,多数出洋或去外地谋生,因本村土地瘦而少。
我回忆在童年时翠亨村耕田极少,耕田最多是陆雄国(陆帝照之祖父,已死20多年,现在有100岁多些)。他青年时在沙田做老把,后来不干,回乡耕田,佃耕约50亩,有3个儿子,农忙时请客家人耕种,不请长工。化经营计划很大,种有果树2亩,其中有荔枝,甜橙、桔、杨桃等,将土质较好的田来改种。后因田潮湿(即地下水多)收成不好,失败不种。种果是大约在1905年左右。
其次耕田多的是杨邦文(杨柱之父),耕有10亩左右,另自耕3亩,共13亩,
杨汉文(板之父,东顺之祖)自耕极少,佃耕8亩。
杨培初原有16亩极差的田,后来卖了,去檀香山孙眉处做工,后不干,有二子亦在檀香山(现翠亨“向南”屋是其子建的)。培初中年才回来耕田,自耕二三亩, 不会耕,请叫亚水的耕仔做工,后来不耕了。
谭羡畅,本是崖口人,因贪翠亨园山仔地方好“风水”,盖茅屋住下。后来生下几个儿子,耕落户于此,也佃耕到田三五亩。
我童年所知道的务农的户数就是如此,耕田的人都养有牛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