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杨连合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时间:1962年5月24日   年龄:48岁   地点:崖口村   访问人:李伯新 [center](一)[/center]   常听祖母说:高祖殿朝公,最初由涌口村搬到翠亨村居住。曾祖恒辉公及敬贤公,以耕种及畜牧业为主。   敬贤公育下儿子三人,即达成、学成、观成。学成及观成从小出外营生。达成公17岁时,曾到澳门一间鞋店当学徒,师满时转到葡国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资四元。他为人勤俭,不肯任用分文。32岁回乡,和崖口杨圣辉的女儿结婚,进行耕种及伺养畜牧;同时为村人修补鞋类为副业。42岁长子德彰出生,45岁生女金星,四岁殇,48岁德佑出生,6岁又去世,51岁生我(即妙茜),54岁生德明(中山),59岁生秋绮。   父亲素爱风水,终年养一位来自嘉应州的舆师钟圣阳,修蚊整墓,以致经济困难。   大哥德彰18岁,远离家乡到檀香山郑强家经营的牧场做工,后来得到郑强帮助,自己经营一间小牧场,经济开始好转。   听翠亨村人杨鹤龄说:“曾见过达成公在晚饭后,坐在屋前大榕树下吸旱烟筒,讲述《水浒传》、《封神榜》等故事,以及在澳门时一些见闻。”又说:“中山母亲杨氏,是一位贤妻良母,妯娌关系很好。达成公两个弟弟学成、观成出外谋生,学成死于上海,其妻程氏在家;观成死于美洲,其妻谭氏改嫁。平时杨氏和程氏感情很好,对改嫁的谭氏亦难舍难离。翠亨村人说达成娶得也老婆。   孙中山也打不平,被打的村童衣服破烂了,向孙中山母亲投诉,杨氏先为儿童补好被打破衣服,转对孙中山说,将别人的衣服弄烂了就是理亏。有一次,包帝卓在祠堂赌博,孙中山拉他的辫子劝他不要再赌了。而帝卓认为,拉辫子将会输钱的,心中不满,后来,真的赌输了,就把孙中山狠打,以致不省人事。不久孙中山苏醒后回家。杨氏见孙中山负伤就对他说:“劝人不要赌博是好的,但不要拉别人的辫子,如打毒蛇,打不中要害,就必然受害的。”   听翠亨村孙梅生说:“我和孙中山在翠亨村童年同学,有时我和孙中山、杨帝贺等人,常去客家村的石门坑攸福隆村、生猪窦村和大象埔村偷看三合会中人练武术。自己愚昧,老是学不懂,而孙中山记性好,学得快,很快会打几路拳脚。中山说:“学好武艺,有了本事,长大去打满洲仔。所以他舞弄起担挑,耍起拳脚,懂点技击的人也点头称赞。”   听杨帝贺(也是孙中山童年同学)说:“杨氏三兄弟启操、启文、启怀,他们在外经商触犯了当朝官吏,引致官兵来抄家。孙中山父达成公去了集市,嘱咐孙中山去田间除草。孙中山见官兵来围村,村民到处躲避,就爬上大树观看。他见清兵在村中封屋,当封到我德文祖屋时,即跑回家去报讯,恰好我的伯母在他家里坐,惊闻这个消息,急忙奔回家中,向清兵头目求情,并指出神主牌和字架与杨家三兄弟有别。结果,我家避免了封屋之祸。但是,家中财物损失是在所难免的了。后来,达成公笑问孙中山:‘当时你害怕吗?’中山答:‘他们知道封错了,该说声对不起的,但他们却劫去了人家金银珠宝,真像强盗一样。假如他们人少,我又够打,我还要上前跟他们打过呢!’”   “孙中山爱做工,插秧割草,除草都很熟练。若海上合潮流,还跟外祖父杨圣辉到金星门附近海边取蚝(牡蛎)。他又善于游泳,入水似青蛙,能在水上仰俯游泳二三小时。” [center](二)[/center]   孙中山好友陆皓东的一些事迹:   皓东9岁丧父,跟随母亲从上海返回家乡翠亨村,和孙中山、杨鹤龄、杨心如相交甚好。孙陆二人后来就把村中北极庙的神像北极公及金花娘娘的泥胎搞烂过。   当地父老见孙中山、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四人的言谈,很是气人,号称“四大寇”,说是寇者,是“?星隆世,大逆不道”。   皓东19岁,再去上海学习电报,23岁毕业,任芜湖局领班。孙中山去香港读书,常有书信来往。(以上是陆华显回忆的)   皓东见清朝腐败,自从中吱战争战败后,国运徒垂危,辞职去香港,和孙中山共同筹划起义,负责顺德县一带的活动。   皓东能书善画,起草“青天白日满地红红旗”军旗的图案。   1895年,在广州武装起义,叛徒朱淇向其兄朱清(清廷青平局) 告密,再转报咱管带省河缉捕李家焯,由两广总督谭钟麟派兵围捕。   皓东很快得到情报,离开广州双门底王家祠农学会所在地。但发觉忘带党人的花名册,和朱贵全、邱四决返取回,陆怕他们临阵退缩,他们不怕。朱、邱作掩护,到所在地焚册,结果三人被捕。   三人被解交南海县令李征庸严刑审讯。陆被竹签打入十个手指而坚贞不屈,又插脚趾,仍破口大骂,反补五马分尸而英勇牺牲。   时间:1962年6月24日   年龄:48岁   地点:翠亨村孙中山故居   访问人:李伯新   中山住房:床上为红被面,白罗蚊帐,软枕白色绣花(绣什么花说不清楚),梳妆台有四方斗凳一张。入门左边放一大黑木柜,盛衣服用。正面有四张红色丁挂椅。二茶几,没有电灯。有小火水灯一盏。   中山书房:铁床上有白罗蚊帐,有日字书柜一个。台上有《东周列国志》、《四书备注》、达尔文《进化论》。   墨砚、毛笔、听诊器、药箱,怎样摆设难定,日历估计也有,难千里复制。   有孙中山18岁的照片。   台上有断纱灯一盏。   寿屏房:床前白色蚊帐一个,有被、席,有软枕,有衣架面盆、毛巾。   正厅:两边挂父母像,两旁有字架的,有寿屏的,有孙中山的,神龛有神牌位。   孙母住房:旧白麻蚊帐一个,旧被,有台一张,盛食物的,祖母常说她母亲是有小孩来玩时,就从罐中拿出食物来分食,有糖类,有时果。   床上有瓦枕手仗等。   客房:有荇床一张,长条凳,纸箱一个。   时间:1965年9月20日   年龄:51岁   地点:翠亨村   访问人:李伯新   内容:有关孙中山家世及翠亨村一些情况   关于中山父亲是否为家奴及何时迁居翠亨的问题:   我于1936年在上海和陈兴汉谈及的,陈兴汉原是中山住屋的邻居,后全家住于上海,过去曾任粤汉铁路及京汉铁路局长,中山逝世后曾护过灵。   中山祖先是从涌口转过来翠亨村住的,可能是殿朝公,因世代单丁,故孙中山一家住在村边的。按一般村民传统,村中什么红白事,何时也要出来干的,我错记稍提起孙中山几家是村奴,即遭祖母主痛诉,不能乱讲。当时有个叫邓慕韩的人来调查了解,我准备写语文章提出此事。邓说:“罗氏讲的从紫金迁来错了。”依据陈兴汉说:我家和村中几家也未加入村庙,是卖给祖庙作奴的,村中红白事,就是死了人,无子的也要充当丧子,若不向祖庙续回契据,即世代也是村奴。达成公未看庙,只看更,是村中人所不干的。奇怪的是翠亨村竟无人提起的。   当时涌口孙家家谱是从殿朝公上一代搬出的,只写卖出二字,并无下文。当时东莞孙家人来续族谱,受罗香林无理反驳,而罗无理由生搬硬套地写上紫金迁下的族谱,调查时,我也在场。由于这样,中山家族一向于翠亨孙家中是无猪肉分的。现孙家的族谱是卢夫人的(胡汝昌重抄)的。中山一家除孙眉一人外,连他的妻子也信耶稣教,把神主牌破了,重抄回此族谱,是一个人的手笔抄的。   上述种种原因是达成一族作为村奴的证据(综合意见,达成公以上各代成为村奴的论据是:家住村边,办红白事,清明扫墓无猪肉分。又有陈兴汉所说,连合说四点理由是个人证据)。   又说中山一族何时入庙,为什么又能享受批耕祖尝田?则很难理解。 达成一辈家庭经济状况:   学成、观成是“卖猪仔”出洋的,这一点无人说过。我知道杨家启操等兄弟一向做“猪仔头”,是否他兄弟俩也是被卖出去呢?没有资料来源,只知道他俩一齐出洋,观成死于巴拿马,学成死于上海。为什么死不知道(有一说解放初上海有一转业军人来翠亨孙家认亲,说是中山家人,当时我祖母不同意接见,因有人怀疑我家是地主,故此祖母不涉事,后弄清不是地主,才理事。翠亨程宝嫦就知此事),学成妻程氏是哪里人氏不知道。其女亚桃嫁南朗新填地,现是程天德(已移居香港)的外婆。秋绮嫁榄边西江里林喜智,死期不知。达成在更楼住(即庙侧)作为看庙,不是庙祝是什么?达成在澳门学制鞋是青年,不知何许年。我在澳门时,听舅祖母卢夫人说,达成过去做事地点是澳门板障堂街,号数不详,这是制鞋的店铺,舅祖母和家人每制鞋必定到此地。听家祖母说其父在澳门学过制鞋的。   关于达成曾做过裁缝一行,我有所怀疑。在翠亨绝没有听过做裁缝一事。若他能做裁缝,翠亨站不住,可去石岐,或去广州做,为何他不去呢?做鞋是事实,因为他在翠亨村也曾制过皮鞋,因不合群众要求,无人兴买皮鞋,改制过布鞋。照我本人看法,只有制鞋一事,不曾做过裁缝。当时卢夫人回忆曾做裁缝,不知是根据什么呢?我所知道,孙中山和陆皓东二人折断神像手指一事发生后,同时离开家乡的。至于陆皓东因此一事离家的年限认真值得考究。   杨鹤龄和孙中山童年时代在翠亨是极少接触的,只有过年时才回。孙中山在檀香山回来后才开始有所接触。孙中山和杨鹤龄是通过谭虚谷在香港皇仁书院读书时相识的,由虚谷介绍的,鹤龄所说是夸夸其谈的。   孙眉出国,是从学成的田产中,将二亩多田押银百多两作川资才能去的,跟三乡郑强之父出檀。因双方有些不知什么亲属关系的,这是祖母口述的。   祖庙出资办村塾,地点在冯氏宗祠,请程植生之父任教。植生当时是伴读的,年纪比中山大不过五岁,乳名帝根。可能植生之父稍事出外,即由植生来代管一下儿童的。   杨家私塾地点可能在宝嫦家中的书房处,是杨族所读的。谭虚谷说和孙中山做过同学,在一起读书,可能不是。因虚谷有钱,可能在杨家办私塾读书。   据祖母说(又听梅生、帝贺几个人也如此说)是程植生之父在此任教的。   未听过赖佳山、程铁士人在翠亨教过中山。中山入皇仁书院的月份不了解。当时皇仁书院教中文,是根据谭虚谷口述的。   关于上书李鸿章时,先拜会同乡唐绍仪,所以先入天津见唐,通过唐绍仪而转递的,这一说法是根据郑道实(或郑什么,曾做中山县长,是中山县民主人士)所说,一般父老也是如此传说,即先通过同乡关系而上的,但现根据可靠性不大。   梅生、帝贺、华造三人中,华造在檀香山参加了同盟会,在孙眉农场做杂工,曾为同盟会当通讯员。帝贺是同盟会会员,梅生即不听见做什么。梅生为人很蠢笨的,和赞生同胞,赞生极聪明,早逝,梅生却长寿。   孙中山生前翠亨有八姓,即杨、陆、冯、麦、孙、苏、陈、钱姓,梁姓未听过。   迳仔朗村以姓何族为最大姓氏。到民国时代我所认识的仍有20多家,其他姓即有麦、孙二姓。   山门村民国时代不到十家,全部姓陈的。   孙中山出生时人工,孙姓在翠亨有多少户,不详,只知:   孙梅生(生二子)。兄赞生(已死绝)。其父和胜好可能是兄弟,不是同胞的。   孙来,字玉成,生子中宏,是迳仔朗孙家。纪中建成后,中宏搬到翠亨胜好家中住。   孙汉林,生子帝福。   达成和学成是二家,是分食的。因孙眉出国押了学成的田而交息养他的。未押田时耕他二亩多不是四亩,土名在何处不详。   达成开荒的田不是中学迳仔朗,因该地我认识全是树林。我记得荔园圃,有许多阴沟的。只有在龙田之侧,有荒地约有一亩多,开荒种过东西,我记得有荔枝七、八株,龙眼一二株,其余是酸杨桃(我们叫三捻),番石榴五六株,地上种有红薯等,生产不到什么,到后期已不耕。孙来接手耕,后将该地打上禾坪,面积很少的。   我记得由迳仔朗至攸福隆交界一带是树木。迳仔朗山地,好像没有见到荔枝树,因我这时年幼,记不起是否有果园,可能天详所说是真的,因他年岁比我大得多。   关于迷信风水问题,以达成为主,人称为懿林。他常用自己的长辫作罗盘去拉向的。钟圣阳是敬贤所养的,敬贤是出于同情心,本来是杨家养的,钟又各敬贤相好。敬贤也有周济于他,因为钟私自点了一穴“皇帝田”舆师的批语说,“皇帝田,上有楼台下有园,左有旗,右有阁,一对鱼生两角”等等。后又点了一穴黄草冈马眼地,批语“地名黄草冈,大海作名堂”等不详述。   我祖母说敬贤耕田已有些家底,叫小康之家,但我对“小康”二字难理解。如此穷困,何谓小康?祖母说:中山五六岁大,祖母问他,何姓占他的园(孙何争地办界)什么时间给回我们?中山说:“给!我长大就给!”这是其母作占卦、问卜,自己的地有希望,询问于无知儿童的,谁料他竟如此回答。当时迳仔朗何姓族大,常占孙、麦二家地面的。即现在纪中校舍中,最低一层地面是何家的,上一层以上是孙家地界,现凡孙姓的都葬于此。   关于田价银,即以谷为基础按时价折银。一到秧子下田即要交齐。即一种下秧时就要交足租,租金固定下来,不理这一造有收无收,是耕田者碰运气的,就是失败,地主也不理的。若租谷是夏秋收成后才交的,就不是田价银租了。   户丁银即入庙银,有男孩入庙一定按规定交足款的。   不知皓东父名,据陆华显说,皓东虚龄七岁死父亲。其父和上海帮即上海人开绸缎布业的。皓东祖父也是在上海开布店的。皓东父亲死后,其他人将他的股份侵吞,因此皓东9岁回翠亨村住。当时他回来只讲上海话,不会讲翠亨话,很少孩子和他来往。他在起义被捕初,什么也不说,有时说上海话,审讯者不知姓氏何方。因当时审讯者的媳妇和皓东的媳妇(少东妻)是同胞姊妹,故此知道内幕。   后来皓东去上海学电业,得其舅父在上海的资助才有可能去上海读书的。在上海芜湖领班而辞职后回来结婚,日期要以后冷静推算方较准确。后来皓东大顺德大良镇凤城山脚地方也开过绸缎布庄,这是根据陆华显口述的。   山门陈昆耕,曾在石岐中西药局当师爷的。在第一次起义后,皓东死不久,就被捕捉的。听说行刑时,吊他在井底,浸几天,这是刑法之一,因何事被捕不知。   孙中山、杨鹤龄、杨心如、陆皓东四个人,是翠亨折神像后,未读大学时村中父老命名为“四大寇”的。   据说杨鹤龄在香港也是三合会头子,会讲背语(切口),人称他为“三哥”,专作财政上支持的。   关于翠亨“四大寇”在最初起义时准备了剪刀等准备剪辫之说,我不了解,未听说过。   卢夫人由朱卓文于1915年带往日本与孙中山办离婚的。当时有人问卢夫人为何要离婚,她说:“进教的人(信基督教)不能娶一个妻子”。她因不识字,在离婚书中,只签一个“十”字(信基督教的意思)。   孙中山的妹妹是在1912年(农历三月初二日)死的,享年虚龄42岁。   时间:1974年9月17日   年龄:60岁   地点:崖口村杨连合家中(杨连合已开始半身不遂)   访问人:关隆山 杨泡德 李伯新   内容:关于恢复中山故居原状的情况   祖母说:民国前中山故居无骑楼,民国后才建的。孙锦言将故居东西搬走。杨珍炒菜较好就推荐杨珍管理。杨珍是个爱干净的人,孙中山也是个喜干净的人,找对了人。我在翠亨中山故居住时,林镜也在住。祖母要搞完清洁才准去上学的。多是两人住一床。但大小铁床不准我们睡的。该铁床是铺上白洋布的,书房后面的小室是孙吕妻住的。屋子每一个角落不准存有尘土的。   孙中山喜欢用白色的白朱罗蚊帐,白床单,白布枕头。医院病房式的用具。帐帘也是白色的,很朴素。   在总统府侍候孙中山饮食的人叫林春,是林镜的叔堂兄弟,西江里人。林春原是在粤汉铁路做送饭送茶的低级工,被介绍去服侍孙中山夫妻。烹饪的厨师叫欧玉,是南海县人。孙中山每人每餐饭开支二角钱。他喜欢食豆芽、豆腐、猪肉等。鸡鸭少食。还有曹白咸鱼、红咸鱼头煲豆腐。陆华禧是庶务长。后来华禧在故居工作,学识讲几种话,住在眉婆的房子。陆华禧死后,孙科叫华禧的妻子去上海管理粤汉铁路事情。   故居存下几套书,有《东周列国志》、《太平天国演义》。有孙中山批注,有红线的。《孙子兵法》他也喜欢看,如战国时代田单用火牛阵等的内容。还有八家讨论集、韩愈、柳宗元、三苏、王安石、欧阳修、曾国藩等文集,放在柜内存着,大木柜一格放书,一格放瓷器。   加伦将军和张难先来访,在书房内住过一个晚上。   房子在春节常摆吊钟花及水仙花。大厅最多。   书桌上有墨砚、朱砂笔、毛笔、笔洗等。   孙中山曾题一“寿”字给杨殷。他在广州时和杨殷颇好。我在广州时,杨子江喜欢饮酒,我替他买酒。有一地球仪,孙中山在南洋革命时用过的。   孙中山在澳门镜湖医院行医时,因要去广州,就将医具送给陆镜清。   孙中山的同乡陆华畅,陆天详的堂兄,是檀香山兴中会的通讯员,和中山同学杨帝贺三人在檀香山常聚在一起。孙眉舅父,也是兴中会会员。   曾听陆华显说:“孙中山和陆皓东争论后,陆皓东出头去联络程璧光、程奎光,在新军中搞策反入手。用爆炸及暴力的观点,孙、陆二人是共同的。   孙中山细小时,常去石门村看人打武(国技),他自己也懂国技的。   孙中山起义失败后,坐小艇逃到这里,见过其姐姐后,再向澳门方向逃去的。   孙科:生二子二女。长子治平,次子治强,三女惠英、四女惠华。   孙科在上海哥伦比亚路住时,翠亨杨劼恒侄杨杏簪是孙科的管家。   孙秋绮细子林帝镜,西江里人,生病死。秋绮大女林耀梅,服侍宋庆龄。从大本营直到上海故居,她也在宋身边工作。   林帝镜生四个子,我不知其下落。   林耀梅,嫁崖口人,生一子谭惠廉(字雅夫),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娶陈兴汉女为妻,现可能在上海。   陈兴汉,宁沪铁路(闸北站)当铁路局长,和马湘很要好。   秋绮死后,其填房在香港生子帝晏,生女亚兰,又一女燕群(已死)。   陈兴汉是孙中山和陆皓东二人在翠亨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时负责保卫的。   陆兰谷:翠亨村人,是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参加者,后被捕坐牢。出狱后不久死去。   陆华显:和孙中山同年,也是孙中山的警卫员。   陆华禧:是孙中山故居管理员,陆祖悦是他的儿子。   我于1924年在广州大元帅府见过孙中山,我看过他写“后来居上”四个字。孙中  山曾说:“安知来者不如今,后生可畏!”当时杨宝常、陆献山等几个人去见孙中山。杨宝常是校董,杨说翠亨谦善祠作学堂办学,专程去请孙中山拨钱办学,孙中山说:清朝是我们合力推翻的,现在办学也要群众出力才能好办的。   孙细银嫁容X,生子海襟。海襟是黄埔军校学生,是蒋经国的死党。他生子容有章,在广州士敏士厂当职员。细银是孙中山的养女。   孙信霞是孙眉的养女,嫁南屏(现属珠海市)容姓,生女容妙,现仍在澳门孙公馆工作。   孙中山母亲的崖口杨家人。   孙眉妻也是崖口杨家人,杨日是其亲房,神经病死。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武装起义失败后,从广州取道珠江口直到崖口,在祖母妙茜处住了三天,自己再撑艇出金星门去澳门,后来去香港转赴日本的。   孙中山和陆皓东在故居书房谈论到深夜,叫卢慕贞去做宵夜(夜餐),卢不愿起床,我祖母起身动手做。祖母对卢氏说:“我细佬(弟)叫到也不起床!”她们吃酸萝卜,自制豆腐。当孙中山和陆皓东长谈到天亮,卢催他俩去睡,连叫过几次。这是孙中山从檀香山回来,筹划武装起义事宜。   注:关于孙中山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1895年10月)逃离广州,从珠江口去澳门,中途登岸有几种说法。杨连合说:孙中山亲自驾艇南下,从崖口登岸,见其姐妙茜一面,住上三天才离去;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第一期会刊,载小榄何仰镐语文章说,中途在小榄 登岸,在大祠堂住三天才走。孙中山在檀香山的同学钟工宇回忆:在唐家登岸几天,才经澳门过香港。   时间:1978年2月24日   年龄:64岁   地点:崖口村杨连合家中   访问人:萧润君 杨泡德 李伯新   孙中山祖父敬贤公生三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   达成公生长子眉,次子佑(早知),四女妙茜,五子中山,六女秋绮。   学成生一女名桃。学成是被“卖猪仔”去巴拿马。其女桃嫁南朗,即程天德祖母。天德在日寇沦陷时,因生活苦,去韶关找孙乾,找不到,以后不知所踪(注:程天德现住香港美孚新村,在南朗圩尾也建新屋,热心家乡公益人士,每有港澳人士捐赠家乡物质,如建学校、医院等等,都是他自费为公家妥善筹办的)。   观成:生一女名缎,嫁茶东乡,列夫陈秋光。生一子名铁山,大女淑英、二女碧。   陈叔英嫁孙科为妻,陈碧嫁曾启辉(刘伯益的秘书)。   陈铁山娶崖口化美人为妻,抗战时断消息。 堂属:宁波太,孙中山在十四世祖时这一房的分支。十三世祖还有关系。   宁波太后人:   孙赞生:生一子孙振,在广州培正中学读书,将近毕业时死。他和孙乾很要好,其死,孙乾也很惋惜他。生一女名孙细,嫁坦洲林详。抗日战争时去了韶关,渺无消息。   孙梅生:生二子,长子华详,是无线电专家。次子帝景,旅居檀香山,返家乡结婚。妻是外莞(即外沙)乡人。 孙缎去檀香山一段事:   故居由我祖母管家,当时孙眉妻和卢慕有磨擦。孙眉妻叫孙缎去檀香山,在孙眉处做工。   我太公杨紫辉,名帝光,同在檀香山孙眉处做工,后去台湾和杨心如做茶叶生意。   孙眉,外号叫“生张飞”。两牛在相斗,他力能把牛分开,一个人打几十个土人,人称“生张飞”。   孙威是孙眉取子过继父辈二房人。我住屋入伙摆酒席,他用坛饮酒。人是半唐番,后来死在翠亨,本地无后人。   孙眉:生一子孙昌,号振兴,生二子,长子名满,在广州士敏土当厂长。次子名乾,当过中山县县长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