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天祥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简介:男,字献论,翠亨村人。幼小时常跟孙中山游玩,双方父母很要好,关系密切。在家乡务农,大革命时期曾任翠亨农会主席。
时间:1959年
年龄:83岁
地点:翠亨村
访问人:李伯新
孙中山先生(以下称中山)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丙寅十月初六日寅时)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他比我长十岁,我的兄长是他的同学。他在孩童时也常跟他去玩耍。他在故乡活动,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enter](一)[/center]
中山的父亲达成公,以务农为生。母杨氏,育下中山兄弟姐妹六人。长兄名帝眉,字德彰,号寿屏。二哥三岁亡。三姐亦于六岁早夭。四姐妙茜。中山排行第五,乳名帝象,书名文。六妹秋绮。当时一家八口,佃得土名龙田二亩半地来耕种及租些祖尝山荒来开垦,达成公晚上还给村中打更,来维持一家的生活。
在封建制度的盘剥下,农民生活愈来愈困难。村人纷纷向海外找寻出路。中山五岁时(1871年),他的大哥得友人帮助,远涉重洋到檀香山牧场当雇工。六岁的中山,则随着他的四姐到金槟榔山打柴,拾取猪菜。每年还要替人牧牛几个月,换回牛主用牛给孙家犁翻二亩半田地的工价。有空时,中山就帮家中做零活,在日常劳动中,他的身体锻炼得很是坚实。
[center](二)[/center]
1874年,有一个专营豆腐业的人,名字叫亚秀,村中的人叫他“豆腐秀”。他从大象埔(地名)搬到翠亨村,在中山住宅隔邻开设豆腐店。他有两个儿子,很是顽皮,年龄都比中山大,常常欺负中山,暗地里用弹叉弹射中山。他俩且非常狡黠,中山每次被弹射,想追赶他俩,都不容易追到。有一次,中山已忍无可忍,气愤极了,于是拿起一块石头追他俩,一直追到豆腐秀的店里,见正煮开一锅豆腐浆,一石头掷去,“咯”的一声,锅被打破了,豆腐花四溅。豆腐秀全家大惊失色,手足无措。豆腐秀见到掷石的是中山,于是赶到中山家里理论,在互相盘问向知道了事情经过及原委。豆腐秀自知理亏,把儿子大加责备,但又为锅破不能再用而发愁,中山的母亲见豆腐秀生活艰苦,自愿赔偿损失,豆腐秀深为感激。从此,他那两个儿子再也不敢欺负人了。
中山一贯是好打不平的,遇见两个小孩打架,就走过去制止,弄清底细,立刻参加有道理的一边,合力将理亏的人打倒。有一次,一个叫做杨培初的,恃着自己年纪较中山在,讲粗口侮辱中山的父母。中山听了十分气仇,和他争辩,继而打起架来。中山气力不如培初,给培初抓住辫子把头猛撞在墙角上(在冯氏宗祠门口),以致昏厥过去。乡人对他进行急救,他的母亲赶忙拿棉被把他蒙头盖脑地卷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才慢慢苏醒,但一直没有哭过。
中山常爬上参天高的大树取鸟窝,用石头掷击小鸟,乡人见他倔强好动,给他起一个外号叫“石头仔”。
[center](三)[/center]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持续了15年,虽然失败了,但太平军英勇斗争的事迹却深深地印在广大群众心中,翠亨村农民同样受到莫在影响。有位曾参加过太平天国军的冯观爽老人,在中山住宅门前大树下乘凉时,常常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中山非常喜欢听,他对洪秀全很是敬慕,称之为英雄。而对清廷的腐败,则十分痛恨。他常说:“洪秀全灭了满清就好咯!”
1876年夏委的一天,翠亨村人纷纷奔走呼喊:“清兵来了!清兵来了!”相率关门闭户,鸡飞狗走,有如大难临头。清兵像凶神一般到了翠亨村,进行封屋围捕。原来,本地几个富商(杨启修、启怀、启文三兄弟)在汕头一带贩卖“猪仔”(买人口做苦力)而暴富,后来事败,乃为外县控诉,知县派兵强国拿。当时杨氏伯母叫中山快去躲避,中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怕他什么!”反而跟随清兵去封屋,每封一间,他都跑回家去报讯。后来错封了杨贞义常一间,该屋的一个老太婆刚好避到中山家里,闻讯后急忙跑回家去,向千总(领队人)跪下诉说她和杨启修三兄弟无关,并且取下头上金钗送给千总,始得幸免。
[center](四)[/center]
翠亨村是个70来户的小村庄,但姓氏可不少。杨姓有钱、人多、族大。他们专请一位老师给子弟教读。其他近十姓的人家叫“杂姓”,较为穷苦,就联合请一位老师在冯氏宗祠教学,是为村塾。中山因家贫,7岁尚无钱读书,到10岁(1876年)才入学。当时有一位姓黄的老师(名字忘记了)因年老无牙,讲话声似蟾蜍,人称“蟾蜍黄”,鸦片烟瘾很重,常常一两天不能上课,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尊重。他所教读的书有《三字经》、《千字文》、《幼学故事琼林》、《古文评注》几本,但从不解说书中的意义,学生读来读去,到头来至多只会背诵不出而在孔子像前罚跪。中山感到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于是就向教师提出意见说:“老师,我天天读书,不知书中讲些什么道理,这有什么用呢?”老师听了大发脾气说:“呀!你竟敢违北先贤之教么?”中山说:“什么事都要讲道理,就是不知书中讲什么道理。”老师拿起戒尺准备打他,后又想到这个学生做功课是好的,打他,恐不服众;不打,又怕坏了教规。只得说:“我只管教书,不管讲书。”并给中山一句评语:“不是做人上人,就是做人下人。”
[center](五)[/center]
1878年6月,中山随其兄友郑强夫妇赴檀香山,在意奥兰尼学校学习。由于接触到一些近代科学知识,于是对拜奉偶像,加以反对。他的大哥奉关帝,把神像挂在中堂,香火供奉。中山却悄悄地把它扯下撕烂,他的大哥知道后,大怒,罚他下跪。
中山17岁时(1883年),其兄打发他回翠亨家乡。他结识了陆皓东、杨鹤龄、杨心如等人,最为友好,对聪悟的陆皓东,他更是形影不离。一天,中山和陆皓东跑到北极殿(庙宇),把北极帝君竖起的中指折断,并说:“你这样威风,现在又奈我何?”接着又迅速跑到邻座金花殿,将金花娘娘蛋脸划成又花又丑怪的大花脸。我那时年纪还很小,站在门角窥视他俩的行动,心中十分恐慌,怕牵累到自己,赶快跑回家中。当时村人叫骂了一阵也就罢了,没有和孙家怎样为难。父老们不得已只好将金花娘娘泥胚收起,放在陆家祠楼上去“避难”。
[center](六)[/center]
中山自檀香山回家后,我们这群小孩很喜欢和他接近。听他讲述些异域风光,我们甚觉有趣。他又编造一套为我们最爱玩的“走兵马”游戏。中山当时已是青年,但仍很天真,他要当我们的指挥官,把我们这群小孩编成两队:一些做兵,一些做贼。我们也乐于听他分配。开始时,兵捉贼,贼围兵,互相追逐,谁捉得多,谁便是胜利者。他教我们把“贼人”当作“满洲仔”,追逐时,在村中各条街巷乱跑,大声喊叫:“捉满洲仔呀!”村中父老听了很惊慌,有正在洗澡的,立即围着毛巾出来喝止我们。但我们玩得兴高采烈,那里还顾得这么多,每天晚上,必定玩到大汗淋淳才会走回家去。
[center](七)[/center]
1892年,中山在澳门、石岐、广州行医,经常回家。他的楼上(现中山故居)有个小缸,里成盛着白色药粉,有时他的四姐妙茜帮他晒晾一下。一天,吃过晚饭,中山拿出一块白布,从小缸中掏出一些药粉搁在上面,走下楼加上一些沙土,再小心地将白布包扎好,走到闸门上看一看,然后摇手叫我们退后。我们都很纳闷,只听到中山说:“看我们的炸药威力大不大!”接着火光一闪,闸门上一条七尺长、一尺多高,刻有“瑞接长庚”四个字的大石条立即现出一道裂痕。这条裂痕至今依然存在。
1892年,中山学成医业后回家。一天,陆檀生的妻子难产,又没有人接生,虽有几个老妇人帮忙,但她们不懂医术,全家人束手无策,十分焦急。檀生知道中山是医生,可能会接生,但又想男人怎样好为女人接生呢!很觉为难,但还是硬着头皮去请中山。中山立即表示乐意同往。他的叔母知道后却百般阻挠,认为男人给产妇接生,是一件很“衰运”的事,但是也阻止不了他去救人。在产妇房中,中山细心检查产妇腹部后,也不用什么药品和器械医治,只是抓着产妇肩上的胛骨,在床上抖几抖,产妇开始舒服一些,不久婴儿就产出了,母子安然无恙。婴儿取名细麟,现今60多岁,旅居檀香山。
同年,中山的大哥从檀香山寄回款项,由中山亲自设计建筑一所房屋(即现今的中山故居),将竣工时,请到几个客籍人夯实庭院的围墙基有一个工人腿上生疮,很久未愈。一天,有一个走江湖的人,手上拿着竹筒,“咚、咚、咚”敲着走过来(竹筒咚咚作响是作为招引顾客的标志)。当他走到施工地方时,这个工人请他医治疮疾,但索价高昂。刚好中山外出回家,问明底蕴,就对工人说:“唏,我是医生,为何不找我替你医治,而去听信这些骗人的‘江湖佬’呢?”。这个江湖佬看见有人倒他的台,大怒,立刻在身上拔出飞铊( 是一个如杯大的圆铁,勾上铁练,是练武术的人一种武器),恶狠狠地指着中山说:“我一飞铊打断你的腿,也能医好。”中山见他这样凶银可恶,立即把穿着长袍的长袖放下,伸手在正厅台上抽屉内一摸,伸出几个手指,用长袖遮着,对江湖佬说:“我一‘对面笑’(手枪)打死你,也能医活。”当时在场的人为这紧张场面而担心,江湖佬也霎然色变,我们一些人着好做丑,把江湖佬打发走了,就问中山:“你的手枪是怎样的?拿来看一看。”中山伸出手指笑着说:“这不是手枪吗?”众人见了,皆哄然大笑。
中山于1894年后,在外奔走革命,再没有回家了。直到1912年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才于夏天回到翠亨村,做了十桌酒,欢宴村人。中山先生还站在凳上讲了一番话。第二天,他又北上去,从此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他了,但他却至今还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