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木龙岁冢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木龙者,甲辰年隐语也,则康熙二年。冢者,坟墓也。木龙岁冢乃香山立县以来罕见之大屠杀事件。   清光绪癸卯科举人,隆都元亨里人士汤龙骧所撰《题木龙岁冢》诗云: [center]我至黄梁都,未识木龙冢。 今读劫灰录,令我毛发悚。 唐熙岁甲辰,闽粤克不巩。 郑经海道来,八旗丧骁勇。 水战胜负悬,将军节虚拥。 虎门薄崖门,边守肩弥重。 畏怀鲜威德,疆臣将贺?。 弃地爱主谋,介山实作俑。 界绳直如矢,内徙迫云涌。 胥吏恣敲扑,上官半?冗。 未沾复帱恩,已饱迁界恐。 贼篦沿能忍,兵剃奚胜悚。 黄梁邃林谷,居人未命奉。 逃匿避勒迁,深藏散丘陇。 叱咤班头伯,杀人逾蠛蠓。 招来假仁慈,加刃不旋踵。 血泻六胍渠,孩提靡遗种。 积年尸孰执,野木亦已拱。 冤魂付浩劫,茅搜自茏茸。 塚立骨久枯,碣成心暗捧。 欲向大吏言,强侠缩如蛹。 民贼任逍遥,堂皇金襅僼。 天道那可知,哀哉此林总。[/center]   清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子郑经部将郑锦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于珠江口滨海地带策动百姓造反。登基未久的爱新觉罗·炫华慌忙命内大臣科尔坤·介山巡视滨海地带,令强行迁徙居民至内地50里以外,香山黄梁都这沙尾、北下、厅独澳;黄旗都潭洲、黄圃诸乡皆在迁徙范围之内。介山抵达即下令居民于三日蚋内迁完毕,贫苦无依无靠者于限期内未能迁出,即派兵勇将其居室寮舍夷为平地。清兵乘机奸淫掳掠,百姓苦不堪言,家散人亡者难以计算。   康熙二年。朝廷又以番暴风骤雨市桥水上人周玉、李荣等聚众谋反抢掠为借口,诏令继续强使番暴风骤雨、顺德、新会、东莞、香山五县沿海百姓内迁,先用绳索拉直为界,滩以深沟划为内外,对稍趴跬半步者立刻杀害,死人无数。又将处于界绳中之屋宇一委拆毁。隆都、小晌、古镇、黄圃各乡、谷都、恭都、黄梁都大部皆在勒令迁徙范围以内,督迁官兵疯狂掳掠。时香山知县姚启圣沿有恻陷之心,为拘回百姓无辜遭劫蒙难,挺身而出,极力争取保护了近邑部分村镇居民减少和幸免灾难。为此,启圣遭革职逐出邑城之祸。   黄梁都居民多数留恋世居乡土,宁愿到深山邃谷藏匿,搞拒迁徙。平落总兵班际盛为了邀功,设下引诱居民出山逐个砍杀之阴谋诡计。他下令设军营于百姓藏匿的山口长连埔,出千示佯说:“凡出山报名受检查者,即列名上报知府,准许返回原居处复业……不予追究。”却暗中令持刀枪俞戟的官兵埋伏于营门内。藏匿者不知是计,纷纷出山报名。岂知报名之后,按名呼叫由前营门入;暗为伏兵“入者即杀”。于是受骗出山报名者无一人幸免,致辞长连埔尸横启蒙野,冷血杀人王班际盛不但逍遥,且邀功受赐金质佩剑鞘。若干年后解除徙界时,此处枯骨遍地,当地幸存的居民,惧骸骨成阜,埋葬后,树碑泐名曰:“木龙岁冢。”(《香山县志·卷二十二·纪事》有志其事。汤诗见载《中山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