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哭临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史记·孝文本纪》载:“毋发民男女哭宫临界宫殿。”封建时代帝王殁,臣民举行哀悼仪式,到宫殿门外或灵堂哭祭。《论语·先进》云:“颜渊死哭之恸”。以痛哭流涕向死者悲歌致哀的悼念方式,也是香山民俗之一。旧有手抄本歌词,称“叹乃歌”流传民间,其主要内容,道德哭诉痛失贤慧;再则表示祈望死者魂魄上“西天之后,英灵有为,扶持保佑子孙后代与在生亲友安宁幸福等。但歌词不拘韵律形式,没有什么规范,致哀者可以自由抒发感情,畅诉衷肠,哭叹任何内容的词语均可。多见妇女哭叹,先至灵堂门口瞻仰遗容、叩拜燃香后,即进入灵堂,坐于客席,便开始哭泣哀诉,诉完抹干泪痕离座,让别人哭叹。摘录嫂嫂哭大伯叹词一段如次:“唉吔吔,天冇眼!我大伯爷确系善心大好人呀,佢生前一人担当全家计,勤劳辛苦唔计校,如牛负重冇怨言,诚心为着大细温饱去奔波呀!地府阎王真系阴功咯,咁早椤去大伯条例子呀!大伯爷呀,你生时为人杰,死后无愧当鬼雄。虔诚望你安息享用凡间香火共冥宝,求你扶持保佑在世子侄孙儿好,丁财贵寿一齐发,代代昌盛永世传呀……。唉吔吔呜呼呜呼”。
有的人借哭叹为题,抒发内心忧郁、悔过、牢骚,以致咒骂等等。如某中年男子因生意失败,面临破产,自度颓势无法挽回,因而投水自杀,陈尸于畔。其爱妻与之情愫披心,肝胆照人。她悲痛欲绝,拖男带女,抚尸哭泣,叹曰:“夫君呀,一夜夫妻百日,何况我俩结发十几年!有情爱侣饮水饱,一时失算可再起呀,何必咁蠢去投塘!唉吔吔,如今我背带手拉三四个,成班他女靠谁养呀?你死落阴间放晒手,难为未亡亚妹真凄凉呀……。”
有一农民失足溺死河中,邻人将其尸捞起,置于河畔薯地上,族人等生前友好怜之,到场哀悼人群踩坏薯藤颇多,为求减少损失,挥手驱赶和责骂人们破坏其生产。恸哭中的妇人闻之,于哭叹中反驳曰:“隔邻大爷?好心,见死唔怜太忍心;脚踏薯藤会爆笋,我夫死后冇还魂。使乜咁样不讲情……。”
有一对封建婚姻缀合的夫妇,感情不合,时有打闹。不久男的染疾死亡,时为农历九月,正是禾虫大收之际。其妻最嗜禾虫,街上小贩高叫“卖禾虫”,她却不可穿着孝衣去买,因此,她在哭叹脱口唱出了:“唉呀唉,夫死夫还在,可惜禾虫过造冇返来啊……。”遂成为街头巷尾讥笑闲谈话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