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菊花盛会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南宋咸淳10年(公元1274年),栽菊、爱菊、赏菊之俗,随由中原迁徙南下的人群,传至香山。小榄地处多文人雅士。因之,爱菊之俗日渐盛行,至今兴旺不衰,且有继续超前之势。清康熙(公元1662至1722)年间,小榄镇百姓种菊蔚然成风,爱菊之家与育菊艺人不断涌现。乾隆初(公元1736年)举行首次菊花比赛会,是为以后菊展盛事的雏型。有书载:“一些文人墨客,于该年霜降后旬,设菊场,罗列名花,组织‘菊试’,品评吟咏,推魁首,别等第,俨然开科取士,按序颁奖。以后,氏族、坊社、图甲多结成菊社,由以文会友发展以文咏菊。每年重阳,菊友将自己的艺菊移到菊社观摩品评,饮酒赋诗,交流菊艺……”。嘉庆18年(1813年)由10大姓氏菊社倡议,举行首届菊花大会。设“12琼楼,3千花圃”,花卉星罗棋布,又有梨园歌舞,骚客咏吟。入夜则灯火辉煌,舟楫穿梭,人流涌涌,热闹非凡。伊始,订每逢60年举行一届菊花大会(干支60年周而复始,即六十花甲子。清代以康熙、乾隆两朝社会较为安定,百姓有所休养生息、农业生产有所发展。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及其孙,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均做皇帝60年,众对分两公孙有所怀念。60年为期,大抵缘此。)   同治末年(1874年)由何、李、麦三姓菊花会联合举办第二届菊花大会。内容增设“大型斗菊筵,广征诗词联赋”。九九重阳日,邀各地名人雅士,“发思古之幽情,吟之咏事”。评选优胜,冠名誉,给奖赏。石岐长洲黄绍昌名列前茅,誉称“菊花状元”,其应征诗《四律·登风度楼有怀张文献公》诗文如次: [center]风度三唐世莫门,岭南全璞独思公。 故宫黄叶空凝碧,古宅青山尚曲红。 独步文章词客冠,千秋事鉴老臣衷。 封章倘遂诛庄贾,便是中兴李郭功。 归燕高飞障海东,玉堂回首画楼空。 早愁胥吏登前席,谁道胡儿乱后宫? 谷口车铃还夜雨,箧中羽扇已秋风。 可怜积善高门后,谣诼娥眉一样同。 开元闻道急图功,章疏金涵礼眷隆。 三杰诗同酬宋璄,四方馆俨待姚崇。 如何私语金钗密,不共高谈宝座雄。 孤愤岂徒伤岁月,晏安从古误深宫。 牛李纷纷气焰雄,抚时深愧古今同。 论才公亦无门阀,裂土谁真有战功。 伊吕道侔期后起,羯胡尘归望孤忠。 重来九鹤都鸾凤,鹰隼相猜住事空。[/center]   注:①张文献即张九龄,唐玄宗时大臣、诗人。韶州曲江人,长安进士,曾任右拾遗、左补阙,开元21年(773年)擢升中书侍郎、中书门下同平章事(掌实权的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后撰有《感遇》诗12首,著《曲江集》、《千秋全鉴录》等。②诗人对张九龄寄以无限同情,并给予高度评价。对李隆基怠于政治,和李唐王朝的衰败朝政则给以无情的鞭笞。   其另一首应征诗《七绝•菊酒》云:   [center]园林风雨夜来狂,黄菊撙前尚有香。   为报柴桑家酿熟,便须酪酊过重阳。[/center]   注:柴桑是西汉时置柴桑县,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西南。晋以后历为当浔阳郡和江洲治所。是东晋诗人,五柳先生陶渊明的家乡,也是他隐居种菊与写作之所。小榄种菊与研究菊艺成风之后,人们誉之为“小柴桑”。   民国23年(1934)举办第三届菊花会。“在镇内分设东南西北中5个展区同时展出,大街小巷群卉纷陈;各大姓祠堂、庙宇、坊社均设花棚或花街、花楼、花景、花塔、艺菊场等等……同时举办农业展览……远近慕名来参观者逾百万人次。   1959年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届菊花大会,易名菊花展览会。这次菊展会设4个展区,同时举办工农业生产和盆景展览,分设12个展馆。粤剧名伶红线女等曾应邀演出名剧助兴。《羊城晚报》、《广东画报》在报道中誉称小榄镇为“菊城”,为人们所接受。   自此,菊展会期必为每10年一届。因“十年浩劫”,1969年未能如期举行,延至1978举行第十届菊展会。因受各种不言而喻的原因所影响,展出范围小于上届。但在以大立菊为研究有较大的发展,首创造型菊世,展出有立体浮雕感的人物、飞禽走兽、鱼虾蚌螺等造型数十款;其中以巨型菊艺“天女形花”,令人赞叹。   1979年10月举秆第三届菊展会。时值国内推行“改革开放”政策,群情欢呼雀跃之际,因而促使会盛况空前。花场跨越整个小榄镇,花街长逾10里,不论工农商学,户户摆自家培育的菊盆于门口,展场设传统景色50处,达到万紫千红,群花况艳、多姿多彩,芳香处处的境地。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县三个粤剧团和佛山杂技团应邀作助兴演出;还有舞龙舞狮,燃放烟花,五人小龙竞渡等活动。展期8月,昼夜万人空巷,热闹非凡。星马港澳280多个赏菊团,华侨裔、国际友人、港澳同胞共1万4千多人应邀前来参观,内地参观者逾百万人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丽的电视台等数十个新闻传播机构派员前来采访拍摄。   80年代以来,小榄公园每年都有菊艺展出。1986年举行一次大型菊展,亦即建国后第四届,亦颇成功。   《本草纲目•草部•菊》载:“时珍曰:《陆佃•埤雅云》:‘菊本作鞠,从鞠,穷也。九月菊有黄华;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菊花为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与日本,今世界各地普遍栽种,品种繁多,为著名观赏花卉。白菊黄菊可供饮料原料与食用;中医以为入药,谓其性微寒,味甘微苦,气芳香,服之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主治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等症。   农历九月为菊花盛开期,称菊月。   古代有菊糕、菊酒。《梦梁录•五》载:“宋人于重阳节食菊糕,饮菊酒”。《乾淳岁时记》载:“都人是日饮菊酒,訉萸簪花,且各以菊酒为馈,以糖肉秫面,面杂为上,上镂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又作蛮王狮子为上,上镂肉杂为上,上镂肉丝鸭饼,缀榴颗,标以彩旗,以作蛮王狮子于上,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佩茱萸、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崔暑•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诗云:“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古代有菊花枕头,把晒干的菊花装在小布袋里枕用,相传有祛风、明目功效。《陆游•老态》诗云:“头风便菊枕,足痹倚藜杖”。《洪希六•枕簟入林僻》诗云:“桃笙寄惫满,菊枕便昏花”。   宋人刘蒙著《菊谱》,为叙述菊花品种最早见的书;范成大著《范村菊谱》稍后。明黄省曾著《菊艺书》,清陆廷灼著《艺菊志》,皆研究菊花品种与植艺的专门书籍。可见古人对菊的喜爱的赞赏。   菊灯。据《乾淳岁时记•重九》载:“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列万菊,灿然耀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所指即南宋乾道与淳熙朝(1165-1188年)间,宫廷中于每年重九设菊观赏,举行灯会活动盛事。小榄菊花会亦源于此。                                  菊花会展                         (原载《何谦摄影作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