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唱咸水歌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坦洲、横栏、港口、板芙等大沙田区,人们自幼爱唱咸水歌。大概因广大水网地带,原是咸水海滩,经珠江水经年累月冲积形成。旧日水利设施颇差,每于冬末春初,多数沙田受海潮侵渗而产生咸现象,故称咸田地带。这种歌调流行于大沙田区,而小冈平原区和桑塘区的人们是不懂此调的。咸水歌的称谓,料缘于此。   咸水歌大抵分为两大类,即两种腔调。一歹“哥妹”(沙田区方言的哥,音近姑,帮亦称“姑妹”)歌词以七字顺口溜为正歌,只求顺口,一般不论平仄;还有四或二字为副歌,配衬于正歌的开头或结尾,也有不用副歌的。如:“劳动冇歌真寂寞呀哩,对岸有人好对歌呀哩兄哥”。“妹好呀哩,哥仔割草正无聊,与你对歌好合时呀哩。”   夏秋时节于广阔绿苗油油的田野中割划,中耕之劳动者,人数虽多,但分散在田间,有的弯腰为禾苗所遮,看上云若人数寥寥可数。骄阳之下,传来:”高山流水悠悠长,亚妹情义更加长……”。嘹亮、纯朴的歌声,飘荡空野;然举目四望,又不见放喉者的真面目。青年男女于田间河畔劳动,他们隔河或远隔数十亩水田,以对歌谈情道爱。   “哥妹”的歌词内容,多以谈爱为主题,也有在劳动中互相逗笑,或谈生产庆丰收,比试农业生产知识、技艺、唱生活情趣等等。   另一类称“高棠歌”。比较讲求平仄音韵,唱起来若有浓厚地方方言特点的急口令。歌词如:   金壮举湾、多河滩,筑好大围水利过了关;   禾虫是蟹用箩担,靓谷堆成山;   勤劳致富好过去金山,自家有银山;   第日堆成个金山,幸福安乐罗阿哩。   也有既讲声韵,又限于七言的,如:   唔使忧来唔使愁,党唧领导好计谋;   农村实现电气化,百姓生活乐悠悠。   近40年来,多见于节日,庆祝丰收等区镇或乡村的集会上对歌,也有专门举行的对歌会活动。歌手们以流利的口、心思独到与群众化的文才,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急才,以咸水歌、高棠歌的形式,唱出真纯朴素、感情真挚、心术虔诚、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声调。60年代,著名歌手何福友等曾应邀参加全国民歌会演,受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赞赏。   咸水歌是珠江口咸淡水交汇处地带,俗称潮里所流行的歌谣,大抵因出自有咸水的地带得名。旧日潮居里的居民,多数是蛋民(亦称蛋民、蛋户、旦家)。今闽台沿海地区,世代剧海河船上的蛋户仍存在,以闽台沿海地区,世代居海河船上的蛋户仍存在,以闽台方言演唱的民歌,称蛋歌,又称船歌,流传至今。录《闽台风俗》所载,蛋歌谈情说爱调6段于次:   白云山上草靓靓,白鹅潭下春水生;   山上鹃啼郎记趣,水上蛋歌郎慢听。   兄弟着东妹西罗,父母严唔敢来罗;   十二精神带兄去罗,唔知亲史知唔知罗。   巴豆开花白抛抛罗,好当共兄做一头罗;   白白手腿分兄枕罗,口来相斟舌相交罗。   头壳晕晕霹霹弹罗,肚仔痛痛透心肝罗;   若得阿妹分我睇罗,先生免请药免煎罗。   日落西山是夜昏罗,起点孤灯照孤房罗;   日来想兄唔得暗罗,眠来想兄到天光罗。   小妹约在后壁沟,假意倚椅去梳头;   搭正若来着喀喇,哥仔招手妹点头。   这纯朴、粗俗、治荡、毫不遮掩真情袒露,听来有野陋感的直率,而韵味颇妙的歌词,于本世纪40-60年代,在中山模栏、坦洲等水网地区,也有所闻。上文段歌词为闽南语音韵调,其韵律与粤语音差异极大,但以广州方言或中山水网地带通行的语音诵唱,亦显得颇有韵味。基此,香山咸水歌是否源于闽南疍歌演传而来?虽未考究,然亦可从中忖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