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风筝和风灯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放飞风筝,陶冶情趣。世称:“中国风筝,南有广东阳江,北有山东潍坊”而旧时于香山,放风筝活动,亦随处可见,妇孺皆识。放风筝不仅是小孩耍乐,大人也玩。俗谓风筝为纸鸢。每于九九重阳前后,午间至傍晚,于村纸鸢的样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长尾鸢,黏一长纸条于鸢尾部,以为定风,使纸鸢不翻滚。放飞时两人合作,一持导制线团站于上风头,一举纸鸢顺风走离约10米左右,站定高举让持导制线者扯动纸鸢逆风而起,逐渐升空,缓缓放线,使之升高飘远;这种纸鸢,主要作比高赛远耍乐。一为无尾鸢,由一人拉线放飞与制导;这种鸢可在空中盘旋、翻滚、斗拉等表演,耍弄者要有较高的技能与经验,所用导制线,以溶腊、蛋白、特制的黏胶等物蒸染而成,特别坚韧。三数放纸鸢发烧友相约,到冈端或房顶等高阜处放飞,升至高空盘旋打滚,两只或三只飞撞一团,捆作一起,耍放者利用一拉一放的导制技能,使纸鸢在空中斗拉、斗滚,斗线韧,最后,线断鸢飘者为败。
还有蜈蚣型、蝶形、蒲鱼型等式样。有的大型风筝(如“大档”),横直2公尺左右,用粗麻线牵引,其腾升力能把小童吊起。在风筝上设藤竹制作的声弦,升空后迎风呜呜作响,远远听闻,诱无数人引颈观看。
秋高气爽放风灯,是大人们的耍乐。过去许多村落一年一次玩耍。风灯形状如腌冲菜的大木桶,纸蔑结构。傍晚用时倒置,开口面向地,由数人执下沿托起,中间卷扎废纸布成团,注油渗透,下挂一串鞭炮。放时燃着油红,热气鼓胀风灯上扬,大家一齐放手,风灯徐徐腾空,火光熠熠,鞭炮在半空爆响,五光十色纸如花瓣飘下,十分壮观。
近40年来, 中山各地极少见放纸鸢活动。其原因是随着农业生产发展,高中低压电网若蛛蜘网遍布窨,使放纸鸢成为随时有触电事故发生的危险玩艺,人们惧之。而风灯常致山林火灾,已有明文禁令。在中山多数区镇,放纸鸢和风灯已成为历史的记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