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盛事篇

一、神诞演戏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邑城与各都镇乡村,有神坛庙宇数以百计,每一坛庙供奉多们菩萨,尊其中一位为镇菩萨,如大王公、关帝公、北帝公、天后娘娘等。每年坐镇菩萨庭辰,立庙的村庄或街坊筹办演戏庆贺,称演神功戏。公尝富有的,聘请由著名角色组成的广州大粤剧班来表演,称”做大戏”,在神坛或庙宇前广场盖搭大戏棚,收门标入座。其时廖侠怀、罗家权、新靓就、何非凡、芳艳芬、谭玉珍、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等红极一时的名角,也曾到邑城和乡下演出,每次演5日5夜,称“一台”,名角夜晚出场,次等角色与学徒演日场。公尝不大富裕的,请次等戏班上演,称“半边班”。软穷困偏僻的乡村,则到邑诚请由闲散艺人临时组合的班子上演,这种戏班道具服式极简单,演员与乐手们自己找挑道具前来,多数演一些“爆肚”戏称“过山班”。也有上演木偶戏的。   凡大戏班演出,首晚先演序幕戏“六国大封相”,主要演示名角6大台柱或8大台柱的功架,俗称“台步”,文武生演苏秦坐车,由正印花旦推车,文武生、丑生、小生等台柱分饰6国国君;人们看其功架使得,则以后4晚场场爆满;在“六国大封相”中若有个别演员行差踏错,以后每晚看客必零星落索,戏迷们的欣赏水平非常高。“半边班”没有能力演“六国大封相”,唯以“八仙贺寿”为序幕戏。“过山班”有时凑不上“八仙贺寿”,唯于序幕戏中演“济公拜神”之类以代。曾经发生过一些戏台笑话,如一次“半边班”演出《西厢记》,扮山大王的演员出场时,套裤脱落不自知,摆两摆坐下时,演喽罗的学徒首先发现,他急中生智,立刻趋前下跪,道白曰:“大王不好了,后堂起火,大王脱裤了”!演出大王的立时猛醒,即应“好好好”,起身转入后台。若得戏迷哄堂讥笑。又一次“过山班”演出《武松打虎》,本来3个回合,老虎不死,弄到演武松的大汗淋漓,不得收科,戏迷也觉得奇怪。原来戏班戏班演出前聚赌,“武松”输钱不认帐,“老虎心有不甘”,在舞台上耍手段,非要他答应转入后台即时清还赌债不可,他俩在台上边打边辩论,幸旧时没有打扩间器,使戏迷不知其故,弄至筋疲力尽,“武松”唯有答应始得收科。   也有因请不起戏班,以“唱女伶”(曲艺班)或“木头公仔戏”(木偶戏)凑应的。   每逢神诞演戏,必大开赌档和鸦片烟馆。县衙、警局、县兵、乡公所执事人员与庙坛值理会的头头,上下沟通一气,乘机制规抽水,以中饱私囊,却苦害了平民百姓。人们要交纳演戏费,招待趁热闹的亲友,当义务维持秩序。或忍不住去赌两手番摊牌九,更有不成器的儿郎去学吹鸦片等等。往往因演神诞戏闹了几天之后,至使人们囊空如洗,又荒废了部分园田。   无论民田区或水网地区,皆有类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