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春联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春联,即除夕于户外张贴之楹联。俗于除夕夜间11时多燃爆竹送旧岁,闭户;翌日凌晨启门,再鸣爆竹迎新年,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屠苏含双重意思,一是春暧入屋;再则年初一钦“屠苏酒”。除夕闭门之前,须做好迎新年的一切必备的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在大门旁贴好春联与横匾(横额、横批)红钱(贴于门楣的熨金红纸块)。
楹联,俗称对联,亦曰联语,以其上下两联相对而得名。乃词藻瑰丽,寓意奥妙,深入浅出,字数不拘,但求工整,平仄协调之中国古老文化艺术之一。历为百姓喜用喜闻,乐见乐读。稍鹅有点文化者,一般都可理解其含意;即使词语深奥,一经点明所指,亦晓之八九。它是文学与书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是一种抒怀言志,既可讽时刺世,又可以描述美好,歌颂幸福、宣扬真善美的工具。人们阅读一副好的对联,不但会从中获得一种艺术享受,丰富精神生活;而且,通过欣赏领会,可以得到启迪、激励、鞭策。甚至可以用作武器,冲击一切丑恶的东西。因此,近千年来,对联发展兴旺不衰,遍及全国,传至外国,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喜爱和善于撰写楹联。辛亥革命后,先生曾到浙江绍兴祭奠秋瑾烈士,为纪念秋瑾而命名的“风雨亭”撰联曰:
[center]江户乔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center]
又于1918年视察梅县松口时,为同盟会会员谢逸桥的“爱春楼”撰两联曰:
[center]博爱从吾好
宜春有此家[/center]
[center]爱国爱民,玉树芝兰佳子弟;
春风春雨,朱楼画栋好家居。[/center]
国民党统治时期,民间出现过不少句字相等,内容严肃真实,忿悁有节,读来令人激愤,而又觉得扼要贴切地抨击和谴责旧社会与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腐败无能的对联。又令人党得嬉笑怒骂皆可成联,读后在激愤之余,又有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削得家贫如洗,沦于流离失所的悲惨境遇如现眼前之感。录四联于次:
[center]民国万税
天下太贫[/center]
[center]年年难进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爆竹一声辞旧岁
冷饭半煲迎新年[/center]
[center]鱼局、肉局、烟鬼局,局内者欢,局外煮愁;
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注:针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税务局和警察局。)[/center]
本世纪80年代以来,所见内容焕然,寓意既深刻,又纯朴,显示时代感极强,且不失其古雅风格的春联。录五副于次:
[center]八字安定人同乐;
四化繁荣岁月丰。
文明古国励精图治;
东方巨人雄姿英发。
英雄有用武之地;
发财无后顾之忧。
描绘瑰丽蓝图,合力开闯新局面;
完成光辉业绩,齐心突破旧规模。
瑞雪片片兆丰年,家家恭喜发财;
腊梅点点报新春,人人庆贺安康。[/center]
充分显示对改革与开放政策的拥护,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