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六、中秋节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中山市人民政府于1984年和1989年先后两次举行“华侨港澳同胞支援中山建设表彰大会”。前者于中秋节前一日在三乡中山温泉宾馆举行,提前于夏历八月十四晚赏月;后者于夏历八月十六日在石岐中山纪念堂举行,晚上追月联欢。两次大会均寓意于“月是故乡明”,人月团圆;表彰旅外乡亲支援桑梓建设事迹。会期虽短,而意义重大,取得完满成功,深为海内外同胞称是。可谓“古为今用”一成功范例。   自古以来,民俗以中秋节为团圆节、月亮节。凡汉族,无论宗教信仰属于何教何宗何派或无神论者,均有于每年夏历八月十五晚赏月或拜月的习俗,十六晚追月也相当普遍。有云此俗源于唐玄宗李隆基(公元712-756年间)游月宫。又有说唐代以前已有中秋节赏月拜月追月的记载。始于何代,仍待考究。   唐代诗人于中秋节对月抒怀吟唱咏叹甚多,如:“露从今夜起,月是故乡明”。“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杜甫)。“谁怜明月夜,肠断听秋砧”。“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一年明月今宵多,有酒不喝奈明何”(韩愈)。“夜止明月楼,相思楚天润。秋月照潇湘,月明闻荡桨”(刘长卿)。“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青满江树”(张若虚)。“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   世称夏历八月十五为“望月”日。气象家说:“月球与太阳黄经相差180时,总是在夏历八月十五日前生,故称八月十五为‘望日’也称‘望月’。该日太阳西下时,月球正好从东升起,呈现‘望月’的月相,是一年里月亮正圆、最明亮之夜。‘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确切的”。   中秋赏月拜月,也有在八月十六夜举行的。据说,浙江古城宁波,于宋代出了一位姓史的金科状元,出仕在京。某年,其母60大寿(母诞为八月十四),史状元告假返乡为慈母祝寿并与家乡父老故旧共度中秋佳节。不巧,史状元于归途遇大雨滂沱,道路泥泞,延至八月十六日才抵家。乡人原先闻史状元返乡祝母寿和度节,皆雀跃翘首以待,要等他回来一道祝寿与过节,定要隆重热闹一番,以扬光耀。史状元抵家后,提议于当日白天祝母寿,晚间赏月拜月,说:“以十六日为中秋节”。从此,宁波人世传以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节云。   我国兄弟民族,也有欢度中秋节的习俗。如侗族,于是晚月亮升起时,在山寨间举行芦笙歌舞比赛和互相拜会,称“行月”。   傣族则于月出前将香蕉、菠萝等佳果为供品同,置于阳台八仙桌上,待月亮升上树梢,照亮阳台时,阖家老幼围桌而坐,品果赏月,歌唱叙话,至月落方休。称“拜月”。   彝族中自称亚西(亚细)、撒尼的民族,傍晚从各村寨汇集于山村间之开阔地。姑娘长裙瘦腰;小伙长裤短褂,秋头缠布巾,与姑娘们对歌跳舞于月下,互诉衷情,找对象,尽情欢乐。称“亚西(亚细)跳月”。   苗族于中秋之夜举行芦笙歌舞大会,青年人借机互找意中人,互相表百心情与抱负,寄意于心地真诚如月亮之皎洁。称“闹月”。   外国也有兴中秋节赏月的,如日本,东京地区于八月十五和九月十三两个晚上都赏月。郡马县俗例要夫妇一起赏月,谓夫妇各在一方赏月不吉利。鸟取县伯耆区,称中秋节为芋神节,赏月以熟芋为供品和食品。秋田县仙北郡,世俗中秋之夜可以到别人家拿拜月供品。   汉族赏月拜月的食物与供品,通常有月饼、水果、汤圆、煎堆之类。尽可能于可以见到月亮的院子、天台、阳台摆食物于八仙桌上,阖家围桌而坐,在月照下共赏与品尝食物,基本是一个模式。所不同者,信奉道、佛教者先焚香烛拜月,后尝饼果。洋教徒与无神论者只座谈赏月,一般不焚香烛,不拜月。   香山人赏月拜月所设食物与供品特别丰盛,除饼果外,还有紫苏蒜子豆豉辣椒炒田螺,煎熟芋乸拉芋仔,以及鱼蓉粥或滑鸡粥或香鸭粥。拜月之后,尝饼吃粥,啜田螺、剥花生、菱角、啖香芋,品蕉果。香山乃膏腴之地,物产丰茂,食品繁多,中秋赏月阖家团聚,一年一度,多设食物共尝,理所当然。此外,还有两个因素:其一,中秋节通常处于白露后,秋分至寒露两个气节间,所谓:“白露秋分定禾苗”,“寒露三朝,迟早稻穗尽标”,晚造田务已基本完成,只剩下排灌与追肥尾期劳务,人们较清闲,而务农者占大多数,非农户亦与农户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故此,人们喜于休闲间欢度中秋节,迎接秋收冬种即将到来;其二,信鬼神、讲天数、运气与先兆的习俗,世代相传,长年累月环绕于人们脑际。因而增设具有地方特式的食物与供品,又别有主观意思。田螺生于泥倂中,夏秋时节最肥美,于月首怀卵,月尾仔螺成壳吐出,旧俗取其对月而生,有多子多孙之意;其味甘性寒,有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等功效;此间气候于中秋时节仍很炎热,食之有益无害,且啜啖时别有滋味,下酒亦佳。芋乃公孙同棵植物,取大小芋同碟上桌,意在公孙四代同堂;而八月芋正是成熟恰到好处之时,特别香松软滑可口。菱角亦名芰,多数两角者称菱,少数三角四角者曰芰;其花浮于水面,夜间随月而转,若葵花之向阳;取之供月,含开枝散叶和以花对月双重意思;其味甘淡,性微寒,有安中消暑,止渴解酒之功,亦暑天佳果也。花生又称落花生,开花后落地结成果实;正所谓: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者也;世称花生为“相思”豆,食之不厌,且营养甚丰。   据考家说:于宋代才有“月饼”这个词,此前中秋节所用饼食,不称月饼云云。   中国饼,相传三千年以前,殷周时代已有饼食,如浙江一带,有带馅“大师饼”。汉代张寡出使西域,曾带以胡桃仁为馅之圆形饼。唐代则有多层薄面为皮,以豆沙为馅的“红菱饼”,分大小两种,为当及以后颇负盛名之饼食;沿至本世纪50年代,仍有“大红菱”、“小红菱”见之饼肆。北宋时,“小饼”与“月团”饼普及于民间。及后,称中秋节用以拜月赏月的饼为月饼。至清代,月饼品种花式日渐繁多,且质味精益求精。中国月饼大致分为京、津、苏、广四大类,广则广东月饼,而香山月饼历来为广饼中最优品之前列,至现代之中山月饼,仍盛名于国内外。石岐以致乡下饼厂饼店所出月饼,分素月、肉月、蛋黄三大类。素月有白莲蓉、红莲蓉、黑豆沙、红豆沙、椰丝、猓子等品种,主要供僧尼道姑,好素食人士享用;肉月则分为三仁、五仁、金腿、椰丝等品种;蛋黄月饼则于上术素月与肉月中加入原只咸鸭蛋黄制成,分为单黄、双黄、四黄等品种,。在包装形式上,在抵为铁盒、纸盒、方形与圆形。四方形的每盒装4个饼,寓意于“四方平稳,四季康宁”;圆形的每盒装8个饼,一特大的置于中,以7只体积较小的放周围,称“七星伴月,八方吉祥”。   中山月饼之所以皆色、香、味优胜于驰名月饼之林,原因有四:即制作技巧与调味工艺融会了京津苏广四大类式之长;用料上除本地具有之蔗糖、榄仁、花生、花生油、各式豆、猪肉、鸭蛋等丰富的优质资源外,又选进北方上乘的杏仁,两湖特级莲子、金华火腿、海南特级椰子等等,不惜成本,以求精美良;所用面粉,则占了邻近港澳之优势,采用世界名牌精细品;再则吸收了国外炮制西饼蛋糕等各方面之优胜特技,所谓洋为中用。因此,所出月饼,多为皮薄细腻,馅足酥软,咸甜巧妙,香气外溢,见者垂涎之不凡佳品。   如今,百姓生活日渐提高,一般工农小商、公教人员之户于中秋之夜,桌上皆置有莲蓉蛋黄之类;即使经济生活贫困之家,尰寡孤独者,也有普通月饼应节。饼肆有一种用下等面粉混合粗米粉,和以溶糖和下等油料制成的“糙米饼”出售,其价格相当于普通月饼之1/5至1/10之间。人们称之曰:“穷家月饼”,已为人们遗忘矣。   还有些更加贫苦者,则买“糙米饼”也难于支付,但拜月无饼怕对月光不敬,唯有设法筹借几文钱买几只“棋子饼”应节。“棋子饼”状若象棋子,比普通棋子稍大,实心无馅。   看看今日,想想旧时,盼盼明天,有益无害。却有的新发之户,只认为全凭一己本事致富,不知月是故乡明,不惜优厚境遇,已食尽人间精美,偏说国外月亮大些,骂街苛求,乃无知者也。然亦有捱过苦头,尝过“糙米饼”者,亦转喰簧之舌,恶语胡扯,硬说蛋黄中恶骨头,忘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