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八 河口海鲜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珠江口咸淡水交界地区,夏天洪水泛漫,水味淡;秋后上游下流水势缓慢,南海咸流上涌;科春交替之期,河道涌汊与浅海滩涂水味变咸;春天雨季又回淡。加之气候温和,故动植物性微生物丰富,适应鳞介鱼虫栖息繁衍,历来盛产鱼是蟹,即俗称海鲜各物。择其较驰名者试述于下:
鳝 又称?,学名?鲡,有风鳝、白鳝、黄鳝、荇鳝、骨鳝等品种,作名肴论之,以风鳝为最。其体形似蛇而肥硕略短,皮幼滑无鳞片,背部灰黑色,腹白色,善回游潜泥,每年秋后北风起,由江河上游随水流而下,至河口咸淡水交界处毓,春夏间,幼鳝逆江流向上游,至秋后怀朝鲜族 成熟又随水向下游漂游。人闪掌握其回游规律与生活习性,于霜降后至立春时节,在江河下游水流较猛处设定轩网装捕之,每遇北风劲吹,必有所获,至雨水时节则收网,此时已无风鳝可装捕矣,中山东南西部均有此类定轩网作业,盛产风鳝。
风鳝肉肥硕香嫩,体无横骨,可谓啖啖皆肉,蒸熟啖之,若吃猪膏而不油腻,其骨爽而不脆,嚼之鲜甘,有一种特大风鳝,身长不及一公尺,体重则达15至20公斤,也有更重者,称风鳝王,其气味更佳,但产量不多,一套定轩网(俗称淦趟)一年能获八尾十尾可称侥幸,一般只可捕得三五尾,风鳝王价值甚高,几乎全部为重港澳岐大酒楼以高价收购,市场少见。港澳有的以海鲜宴席驰名之酒楼,每烹鳝王,必先巾出街招千示,可见其珍贵一斑。
不论蒸、炒、炆切片打边炉、作羹汤,风鳝皆属上品。烹制时,欲望其肉爽脆,可于切件后先以盐拦匀略腌然后下锅;喜爱软滑者,则于煎蒸熟后调盐,勿论以何法烹制其佐料不离蒜子,珠江横门?外浅海多风鳝,南朗冲?门等地渔民,于秋科初春时节,用特制之工具铁鱼划捕捉之,产量观。
其他鳝类亦可烹制佳肴,惟色气味皆不及风鳝。
蟹 在珠江三角洲,人们说蟹,一般指青壳蟹,同属一类有羔蟹、肉蟹、花羔蟹、水蟹之分,羔蟹是怀卵丰满的母蟹,肉蟹是精液成熟的雄蟹。蟹是水陆两栖野生动物,于咸淡水交界之草滩泥墩中,有泥洞蟹巢,每年产卵孵化一次,产卵后蛰居泥洞中蜕壳,待新壳长硬,则出洞到水中回游觅食,或栖息于浅水下淤泥坑洼中。捕蟹有四种方法:一是刺网,二是饵钓,三是灯照,四是秋冬季节于浅水泥滩踏足迹透捕此法最讲究技术技巧,捕蟹者于白天将近潮涨时,在浅水泥滩沿着特定的方向缓步淌水行走,留下定位脚迹于泥中,引诱蟹类于涨潮时暂栖,第二天潮退时,再沿原来方位准确地步踏原脚迹,脚板触及蟹类,则踏实之,伸手用小网具捕捉。南朗冲口门渔村和横门渔村就有怀此种绝技者,且有女性。
古药书说:“蟹味咸,性寒,除热解结,散血,通经,续筋骨,治漆疮,然寒胃动风、胃痛者忌之。”蟹味极鲜美,若宴设蟹肴,有经验之厨子,必安排宴中后期上桌,因其味居于任何佳肴之上,人们啖蟹肉之后,其鲜味留口中良久,再啖其他菜肴必觉乏味。
南朗、民众、横门,坦洲、乾务、平沙、白荇、南水、三灶、唐家、香洲等地盛产羔蟹,一年四季皆可品尝。
沙虾 勿论出于咸水淡水,虾类皆鲜甘,性温补。咸水虾种类甚多,诸如龙虾、对虾、大虾、白虾、红虾、竹节虾、麻虾、琵琶虾、尿虾、沙虾等。沙虾产于靠近淡水河口之河沟浅滩,形似对虾,色白透微红,无鳌,卵子和精液负于壳内背部,体形较小,大者一市斤20只,一般三四十只。南朗镇属珠江口外浅海,盛产沙虾,四季有获。烹食沙虾,以白灼、生蒸最佳,其风味是鲜甜爽口香滑兼备,脍炙人口。或剥壳取仁炒,或作冬瓜盅佐料幼鳞?沙 又名龙利,全身披幼小鳞片,背部呈浅黄褐色,口眼歪斜,体形扁,似南瓜子,从头到尾一条脊骨,肉无骨丝,肉质硕实,腹腔小,肠脏不多,生于微咸的泥滩中,喜贴身泥面小凹洼,口眼向上,诱食小鱼虾毛,其肉一年四季皆爽而不粗湿,嫩滑而不松散,其味之鲜甘,居其他同类鱼之上。中山境内以南朗、坦洲两地产幼鳞?沙最盛,人们用刺网、饵钓和堪称高超技艺之脚迹捕蟹法捕捉之。烹?沙鱼,多用清蒸或加料蒸法。
龙?与?? 横门口外至湛澳岛广阔浅海,盛产龙?与??,这两种鱼属高产类,价格中下,但其风味独特,也时见登高级宴席。
龙?亦称?鱼,无鳞,瘦长,形如小蛇,全身透浅红色,于浅海淤泥中栖生,渔民常用特别的铁耙名叫?划的工具捕之,或用定置网装捕,产量极高。有一种名叫朱笔的鱼类,与龙?混生一处,故捕获龙?必有朱笔,其形比?短而肥硬,有幼小鳞片,呈朱红色。?肉鲜甜软滑,朱笔味若?,而肉略粗。
烹龙?朱笔鱼肴,有三种方法:一姜丝蒜蓉豉汁蒸,二煲?粥,三晒淡口鱼干,三者皆可口之品。50—60年代蜚声国际的龙须罐头鱼,就是用?鱼炮制的。
??又称黄皮、狮头鱼,全身披得薄的金黄间银色鳞处片,肉厚而松散,肠脏小而鳔大,生活于深约一公尺的咸而带淡的水域,秋冬盛产,春夏较少,渔民以围网或定置网装捕之,为中山特产,其他地方少见。豉汁蒜蓉蒸??或油泡??,皆脍炙人口的民间好菜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