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萧楚英荣获新州州长颁社团服务奖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周毅光  
  1994年3月27晶,华商女士萧楚英获新州州长第一次颁发社团服务奖。   该项殊荣颁奖仪式,于当日假座化埠爱海酒楼举行。到会祝贺的嘉宾有: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段津及夫人、领事萧?琬、发起及组织庆贺萧楚英女士委员会主席伍德明医生、SBS民族电台台长刘祥光、华澳联盟执委会主席潘瑞亮博士、侨青社主席梁锡洪、副主席黄琚宁、澳华医学会陈星惠医生、澳洲华商相济会会长黄焕松、澳洲华商老人会丘广龄、澳洲中山同会会长李元亮、中华文化协会会长劲武、天津同乡会会长沈铁、致公总堂副会长刘堂、SBS民族电台粤语组主任李润辉、文华社经理倪多般以及澳洲中国妇女联会、崇正会、悉尼中文学校、悉尼广州姐妹城委员会代表等数十人到会祝贺。 [center][B]获得殊荣有根由[/B][/center]   萧楚英女士祖籍广东省中山市石岐,1915年出生。自呱呱坠地后,她仅6个月亦由父母带往香港居住。她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中字期间,她参加了香港女青年会,并为该会做社会义工,工作十分活跃,对香港社会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中学毕业后,她虽然没有继续读书上,但仍抽空帮助女青年会做义工。1937年她结了婚,婚后育有4子4女。除养育儿女外,还在港开设仁丰电器经营生意历8年之久,后因儿女长大不喜欢经商,就把电器行业务结束,闲居家中,专心培育儿女及主持家务之外,仍没有放弃社区服务工作。 [center][B]移民澳洲 投身社团[/B][/center]   萧楚英女士经过一番心血,终于8个儿女培养长大,均无成家立业,解决了后顾之忧。1977年她由独生子申请来澳定居。那时,她已是62岁高龄,丧失了就业条件,全靠儿子供养生活(现已享受澳洲政府养老金)。但她有一颗服务于社会群体之心,来澳洲不久,她从亲友中得知澳华公会是一个华人社团组织,是专炎华人办事的非牟利慈善机构后,为了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澳洲华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于是毅然加入澳华公会,并从1978年起当上该会的义工。当时,澳华公会公成立三四年,很多工作急待去办,她凭着过去在香港女青年会做义工的经验,根据华人的特点和针对急需解决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他看到港、台及东南亚移居来澳的华人逐年增多,且不少人已进入了高龄,为了把这引起人组织起来,使他们有个好去处,易打发时光,安度晚年,就办了高龄组,她任组长,积极开展活动:第月举行生日会、讲座会和旅行参观。每年举办一次敬老周等活动。由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甚受高龄人士的欢迎,参组的人数越来越多,且越搞越活跃,逐渐闻名于整个澳洲华人社会,也带动了其他组织的民展。随后,青少年组、妇女组和沙莉山少年童子军等的纷纷成立,都是由萧楚英女士亲手发动和组织起来的,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center][B]热爱公益 不辞劳苦[/B][/center]   萧楚英女士十多年来,做了不少公益事业,澳华公会无论任何慈善捐款,她总是抢着去做,不仅到唐人街餐馆商店发动募捐,而且还向亲戚朋友宣传募捐,有时为完成募捐任务,竟废寝忘餐;推销义卖券,一时卖不出去的,就自己把它买下来。开办澳华疗养院筹款,她又一马当先,发起募捐活动,共筹得款项7.5万澳元。此外,佛教团体及其他华人组织,举凡筹募善或为高龄人士服务的,她都义不容辞,作出应有的贡献。 [center][B]以社团为家 十年如一日[/B][/center]   1978年开始在响华公会做义工的萧楚英女士,十多年来,早出晚归,全心服务于社团,没有拿取分文酬劳,自己反而时常掏家。事事起带头作用。有进工作太晚了,便掏钱乘“的士”回家。不管工作如何辛苦,她从未有发出半点怨言。她把社团当作自己的家,每月都到华埠酒楼为高龄人士举行生日联欢会,及向华裔侨胞和华人商界发动募捐。每次活动她都抛头露面,因此,她的名字远近闻名,虽然很多人不知道她的真实名字,只称呼她为“英姐”、“英姑”,但早已知道是澳华公会的“好义工”、“好台柱”。   1991年,萧楚英被选为澳华公会执行委员后,她更加热心工作。近年来,她又从澳华公会转到侨青社等多个团体继续从事社区服务,象她79岁高龄的华裔妇女,仍热心公益,服务社团,实令人钦佩。   这次萧楚英荣获新州州长颁赠的社区服务奖,不仅是她本人实至名归,而且也为华人社区赢得了荣誉,也为华裔妇女树立了榜样。愿在不久的将来,在澳洲华人社区中涌现出更多的“英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