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澳洲政坛的李润辉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杜扬
打开收音机收听民族电台2EA的粤语播音,常常会听到那温文、悦耳的男声在说话。那动人的嗓音,发自雪梨著名华裔播音员李润辉先生。李润辉先生是雪梨民族电台2EA华语节目广东话组的组长。电台的每次粤语播音,李先生都亲自主持,以自己出色的嗓音通过咪高风把新闻和各种信息传播到华人的千家万户。因此,在雪梨的华人社会,很多人都认识李润辉先生,或者知道他的名字,听到过他的声音,做过他的“空中朋友”。他是澳大利亚华人中的知名人士。
[center][B]来自孙中山的故乡[/B][/center]
李润辉先生原籍中国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港头村。日军侵华时期,李润辉双亲李子豪和阮韵铿都逃难到粤北韶关。抗战胜利那一年,李润辉先生在韶关出生。当时,他上面已有一位姐姐,一家人在粤北过着艰苦的漂泊生活。
抗日战火方熄,内战烽烟又起。从韶关返回故乡中山不久的李润辉一家,再一次举家迁徙。幼小的李润辉随父母移居香港开始了在太平山下谋生的日子。后来,母亲又诞下了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一家七口就靠父亲在疋头行工作维持生计。
6岁那午,李润辉又回故乡中山生活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并开始读小学。此时,他已经开始懂事,故乡的山水草木给他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那是肥沃的珠三角洲,那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的故里。
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同乡人,李润辉会为此感到自豪。他的祖父辈中就有直接受到孙中山先生教益的。他的外祖父阮镇奎先生早年侨居美国三藩市时,便曾追随孙中山先生为中国国民革命而奔走。伟大革命家的爱国精神,使李润辉很小时就受到影响。
返回香港之后,李润辉先后在“建立”和“端正”两所小学读书。毕业后他进入慈幼中学。那时候,李润辉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他午兄弟姊妹的童年生活都过得很节俭。从小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对李润辉后来的成长和养成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性格,起了一定作用。
[center][B]从小打好作文基础[/B][/center]
在小学和中学时代,李润辉又好动,又聪明,他十分喜爱足球运动,常常参加学校的足球比赛,虽然踢球水平不高,却慢慢炼得了强健的体魄。他爱好文学,尤其是中文文学,他喜欢写作作文常常得优异的成绩。当时,香港的学生盛行向报章投稿的活动,李润辉是积极的参加者之一,经常写一些诗、文稿件投寄报章。
李润辉16岁那一年,香港中国学生周报举办全港学生征文比赛。在1500多人参加的这个比赛中,李润辉以优异的文采取得了前16名,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李润辉扎实的中文基础,有他自己努力的因素,也有父母的影响因素。他的父亲的中文修养很好,曾担任过香港中山隆镇同乡会的文书主任工作,母亲也读过书,颇懂中文。李润辉自己说,正是在父母的严谨教养下,自己的中文根基才得以扎稳。
不过,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润辉便没有在学校继续深造中文的机会了,他中学没有毕业,便要远渡重洋到澳大利亚继续续中学——当然只是接受英文教育,那年是1961年。
[center][B]负笈澳洲刻苦学习[/B][/center]
那个年代,香港人出洋留学的还不多,移民更远远未成为热潮,在香港生活了才不过十年左右的小李润辉,为什么要告别父母姐弟,离乡背进负笈人地生疏的澳大利亚呢?
李润辉说,由于家庭经济不很丰裕,父母要供养姊弟五人读书生活,十分吃力,当时考虑到,如在香港读完中学,恐怕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因为那笔昂贵的学费不是清贫家庭所能负担的。出洋读书,或者还有机会改变命运。他午听说,到澳洲读书,可以半工读,自己挣钱交学费及维生,而读大学还可以免费,若要入澳洲的大学,先来澳洲读两年中学还是上策。于是,16岁的李润辉便只身来到了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除了一位由香港来澳刚读完书的表叔以外,李润辉在澳洲再没有任何亲朋戚友了。来到澳洲之后,他在一家天主教学校读书,并在该校寄宿。
李润辉回忆说,当时的寄宿生活很艰苦。虽然澳洲物产丰富,但他午常常只能吃上隔几日的面包。肉食方面,鸡和猪肉都没得吃,能吃上些大肠、羊肚等内脏已算不错。学校里的修士很凶,还经常打人。寄宿生每天的洗澡时间只有三分钟,是集体在残旧的浴室进行的。那些沐浴花洒已经“老掉牙”,水是一滴一滴下来的,三分钟如何能洗个好澡?每到周末,寄宿生都不准外出,还要穿着整齐的校服,在校内做些拣拾废纸之类的劳动,以供家长或宾客参观。
这样艰苦的寄宿生活,李润辉在香港还没有领略过,开始时实在感到很不习惯。这种孤苦零丁,无处诉说的苦况,可以想象。生活艰苦之外,课程和教学方式的大转变,也使李润辉感到很不适应。原来喜爱的中文课程没有了,授课全部都用英语,李润辉在学习上尤感吃力。
然而,李润辉不甘心落后,他比别人倍加努力。两年时间内,他克服了各种困难,成绩大步迈进,到会考的地年,他取得了全校最好的成绩,数学科的分数还进入了当年全新南威尔士州的前20名之内。
中学毕业,李润辉考入了著名的雪梨大学,由于在数理化方面成绩较优,他便选择进入土木工程系学习,几度春秋之后,李润辉取得了雪梨大学荣誉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进入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获取了硕士学位并获得土木工程系的高等的奖项。经过艰苦耕耘,终于结出硕果。李润辉离乡别井努力换来的成绩,没有辜负父母长辈无的期望。
[center][B]环保专家真知灼见[/B][/center]
学有所成,李润辉随即投身社会,成为专业界的精英。他自毕业后便参加了新南威尔士公务局的工作,20多年来,他曾经参与或主持过很多项建设工程的设计和研讨工作,工程类别包括了桥梁、河港、码头和水利设施等。
李润辉早期参与设计的一些工程,经过廿余年时间,有些还一直使用,如MUSWELLBROOK区的一座桥梁和BATEMANSBAY的T字形码头,至今依然“健在”。
今日的李润辉,已是新南威尔士州公务局的高级工程师,还担任了公务局的环境保护部主任,成为环保工作的专家。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人类今日越来越重视的课题,伴随工业现代化而来的是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受到大规模的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发展下去,人类终将自己毁灭自己。因此,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不再受更大伤害已是刻不容缓和事情。在环保部门工作的李润辉,深深感到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重大。
李润辉在公务局每日处理建筑工程计划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审核,权力主要在海岸、河港等范围内。如有关工程对环保法规有所不合,便要对计划进行修改。由于李润辉在工程设计方面又是内行,因此他往往能提出有专业水平的修改意或建议,工作得心应手。
对于全球的环保问题,李润辉相当关心。他认为,环境保护是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发达国家从前在工业化的时候曾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如今发达了,富有了,对环保的认识提高了,知道了要保护环境,也懂得了批评发展中国家不重视环保工作,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多数仍贫困落后,它无要解决起码的温饱问题,自然无法顾及环保问题,而且它们污染破坏环境的做法是从发达国家从前的经验学来的。因此,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不应仅仅是指责发展中国家,而应该更多地帮助它们发展经济,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使各国共同富裕,使全人类的环保意识都获得提高,这才是保护全球环境的根本出路。专家之见,高瞻远瞩。李润辉对环保问题的真知灼见令人折服。
[center][B]中英文翻译的专才[/B][/center]
环保专家之外,李润辉又是一位具有澳洲NAATI认可的三级翻译员资格的中英文翻译人才。
由于李润辉原来已打下较好的中文基础,而他来澳洲生活之后一直都没有放弃阅读和使用中文,因此他能保持很好的中文表达能力。1990年和1991年,李润辉先后两次参加报章主办的全澳中文征文比赛,分别获得了第三名和第二名。
在英语方面,他从在香港念小学起便开始学习,来澳洲之后经过长期的学习和使用,无伦口语与写作都已达到相当高的英语水平,中英双语同有高水平,使李润辉在中英语互译方面得心应手,有很深的翻译造诣。
现在,李润辉凭其翻译才能和资格,成为新南威尔士政府方面的翻译员。他除了要主官方做翻译工作之外,还经常为报刊和华人社团做翻译工作,很受欢迎。
[center][B]民族电台十年播音[/B][/center]
播音员的工作只是李润辉的业余工作,他在民族电台2EA担任广东话组播音员,已有10年之久,但一直都是业余兼职的。
十多年前,民族电台2EA已开始有华语播音,热爱中华文化、年富力强的李润辉早已对会华语广播工作产生兴趣。他觉得,通过电台的播音工作,既可为澳洲华人社会的资讯交流提供服务,以增强华人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又可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藉以提高中华文化和华人在澳洲的地位,进一步使华人融入澳洲主流社会。于是,他有了做华语播音员的打算。
1982年,李润辉加入了雪梨民族电台2EA的华语播音工作,凭着自己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流利的语音、深厚的中英文基础、较广阔的知识面和热诚的工作态度,他的播音工作越做越好,逐渐成为电台粤语播音方面的台柱人物,后来就一直出任广东话组的组长。
在民族电台做播音员,工作是相当繁重的。播音员要兼做翻译新闻、编辑、记者和资料面的工作,还要自己安排节目,联系访问,最后才是坐在播音室向听众广播,整套的工作都由自己包手揽,用广东俗语来说就是“一脚踢”。
兼职工作往往比正职工作更辛苦。在民族电台做播音员,只有有限的“车马费”,基本上是义务的工作。从前,广东话组有七八人,后减至二人。最近,电台进行改组,人数没有增加,而每周播音时间则增加了一倍。李润辉在电台的工作如何繁重,便可想而知了。
但是,敬业乐业的李润辉先生,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民族电台的播音工作。他深感自己为澳洲华人广播的责任重大,也深深地热爱这一工作,不辞辛劳,鞠躬尽瘁。他主持的节目中,有些还很适应听众的需要,例如每星期二晚的“澳洲英语口头禅”节目,便很受华人新移怕欢迎。
[center][B]司仪出色广受欢迎[/B][/center]
播音工作的长期锻炼,使李润辉的口才之高、语音之美都获得人们的普遍赞赏。他又有着斯文的外表,端庄的仪态,再加上中、英语言才能的优异,毫无疑问,李润辉已具有优秀司仪人才的司仪人选。
李润辉常常有机会在华人社团活动中被邀请担任司仪工作,他的出色的司仪才能有着很多的发挥余地。热衷于为华人团体服务的李润辉,十分乐意接受社团的邀请,只要与职业工作的时间不冲突而自己又不太忙碌,他都欣然应允出任司仪。近年雪梨化人社会一些重要活动,如雪梨中国城嘉年华会、1990年澳洲华人团体在堪培拉联邦国会大厦宴请总理霍克的酒会、1992年的雪梨中国文化会演出活动,李润辉的司仪工作都给参与者们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李润辉做司仪工作虽然驾轻就熟,但每次都是很认真负责的,事前的准备工夫做得很充足,对于要向观众报导、解释的内容,都尽可能自己先了解清楚,打好腹稿,尽量减少出错的机会。临场发挥时,从容大方,辞令得体,令人听来既感亲切,又获知识。在雪梨华人社会中,像李润辉那样称职的司仪人才还是不多的。
[center][B]热心社团关心政治[/B][/center]
李润辉行以成为雪梨华人社团的知名人士,还有一个生要原因是他十分热衷于华人或民族社团的服务工作。他是雪梨化人论政团体“澳华论坛”的创建人之一,并两度担任会长。他担任过新洲华人团体协会的领导成员,负责总务工作。他现在还澳洲种族平等协会秘书、澳洲华文作家协会雪梨分会英文秘书、澳洲文艺文化协会顾问、澳洲中医药协会顾问、北雪梨业余体育会顾问和南史卓菲区工党支部副领袖。大量的社团工作,占去了李润辉的不少业余时间。
学生时代的李润辉,已是学校里面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活跃分子。他说,外祖父当年积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如今自己也乐于投入社会活动,可能是受到外祖父遗传因子的影响。是否有这样的原因,姑且勿论,但李润辉确实为澳洲华人社会和民族团体作了不少贡献。
对于种族歧视的言论,李润辉是积极的批判者。1984年,墨尔本的白人教授布兰尼发表了反亚洲移民的言论,诋毁亚洲人的形象。李润辉义愤填膺,立即挥笔写了一篇批判长文,寄到全国性的日报《澳大利亚人报》去,以个人名义发表,驳斥布兰尼的种族歧视言论。很快,《澳大利亚人报》便来访问他,并用全版的篇幅把文章刊登出来。后来,李润辉又多次应邀参加了当时的电视台和电台有关移民问题的辩论。
李润辉的行动,对当是澳洲华人社会的反种族歧视运动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1984年底,李润辉与沈慧霞、张明及陈国雄等多位雪梨华人专业人士一起,筹建并成立了“澳华论坛”。成立这个论政团体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澳洲华人对政治的兴趣,推动和鼓励华人参加澳洲的政治活动。1988年,李润辉首次被选为论坛的会长。
[center][B]痛责种族歧视言论[/B][/center]
1988年,联邦议员何化德继布兰尼之后又一次发表反亚言论,引起澳洲华人社会的激愤。作为当任“澳华论坛”会长的李润辉,进入反击义不容辞。他经常参加澳洲很多中、英文报章以及电台和电视台的有关辩论,又参与发动雪梨地区30多个社团联名去信政界领袖,驳斥反亚谬论,宣扬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是年8月,李润辉等在新南威尔士少数民族团体协会的周年大会上发出反种族歧视的动议。动议在其他民族团体的一致支持下获得通过。
一段时间之后,反亚言论和气焰渐渐被打下去,下正义得到了伸张,这是澳洲华人团体和各民族团体及主持正义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李润辉在其中也作了不少贡献。
卸任会长之后,李润辉仍然是“澳华论坛”的中坚分子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过了一年,即1991年,节润辉又一次获选担任了“澳华论坛”会长的职务。
多年以来,李润辉在“澳华论坛”和其他社团积极参与工作,努力推动各社团的发展进步。他多次在中、英文报章上发表文章,论述有关澳洲的多元文化主义、移民与澳洲的关系、华人在澳洲参政等问题,直抒胸臆,使人有所启发。
在第二次担任“澳华论坛”会长期间,李润辉先后组织了“澳洲应否成为共和国?”、“迈向2000年”、“定居澳洲——移民面临的挑战”等多个研讨会,参加者都很踊跃,在雪梨华人社会中有一定的影响。
[center][B]参加党派不存偏见[/B][/center]
李润辉推动、鼓励澳洲华人参政,他自己也是积极的参政者之一。他是澳大利亚工党的党员。
李润辉认为,既然澳洲华裔是整个澳洲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该关心澳洲的社会事务。华裔与澳洲其他民族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也就有同样的义务。为着整个澳洲的国家利益,为了推动澳洲的发展进步,也为了促进华人与澳洲各民族的团结,澳洲华人应该积极参与澳洲的政治活动。
李润辉为什么参加工党呢?他说在1984年和1988年澳洲的两次反亚浪潮中,他觉得工党所表现的态度很中肯,坚持维护种族平等的政策,使得种族主义在澳洲不易成气候。基于这种好感他便选择了工党。1989年,李润辉正式加入工党成为党员。李润辉对党派的态度是很有胸襟的。他认为,不管什么党派,只要其政策能以澳洲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就值得支持,值得拥护。各党派政策上实际没有重大的分歧,一些具体措施不同,或可说是“殊途同归”。
在党派不同,李润辉不喜欢参与对别人的攻讦。他说,他希望不同党派的人士发扬互谅互让、互敬互爱的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大家一起为大众谋利益。李润辉从前就曾支持过不同政党的华人参政者。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尊重参加不同政党的人士,尊重他们的理想。
[center][B]有意竞逐议员提名[/B][/center]
李润辉不讳言自己参政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争取和维护华人在澳洲的权益。人认为,政坛上有华人代表在说话,容易向执政当局和社会表达华人的呼声,也容易使当局重视华人社会。华人参政说明华人已能在澳洲政治上发挥作用,华人的社会政治地位自然也会获得提高,这样,华人的权益也会受到尊重,获得保障。
人们现在才知道,去年雪梨市议会竞选前,后来当选为市长的沙陀先生曾邀请李润辉加入他的队伍。当时李润辉鉴于已有另两位华人(曾筱龙和何键刚)有意参加竞选,自己再加入竞争的话会分散华人投票者的选票,于是婉拒了沙陀的邀请。
目前,李润辉的目标是争取获工党提名参加下届新南威尔士上议院的竞选。李润辉表示,虽然也会有其他华人意欲竞逐提名,但竞逐提名的更多是其他民族人士,多些华人参与只会提高华人的机会,提名和排位是由工党内部决定的,如果竞逐提名的人被工党认为真有才干及在华人社团中有较多支持,则被提名的机会便较高。李润辉承认自己在工党的资历较浅,但他相信自己的决心和能力。而且,现时距提名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李润辉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
[center][B]幸福家庭忙中有乐[/B][/center]
已届不惑之年的李润辉,精力充沛,工作勤奋。每日繁忙工作,使他在家的时间比很多人都少。不过,他却是很爱自己的家庭生活的。
李润辉敬爱自己的父母,他常常把自己今日的成就看成是父母严格教育有功劳。他在去年参加一个“母亲节征文比赛”时写的《我的母亲》一文中,便流露出了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之情。中国民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深深地植根于李润辉的思想之中。
李润辉1974年与来自马来西亚的陈美萍女士结婚,组成了幸福的家庭,他们育有二女一子,女儿分别是15岁和12岁,都在上中学;儿子只有8岁,正在念小学。会计专业出身的妻子,现在自己开设了一家时装同店。一家人都在为事业、学业忙碌。
李润辉始终最忙的一个,有时,他下班以后,还要到妻子的店铺去帮手。工作之外,很多社会应酬活动,使李润辉分身不暇,更没有多少时间回家倍伴妻子儿女了。所以,李润辉常常表现出对他们的负疚之情。
当然,在可能的时候,李润辉还是挤出时间与家人同乐,进行一些全家户外活动,偶尔去一下外地旅行,调剂身心,使家庭生活多些姿彩。
[center][B]朝着新目标向前进[/B][/center]
李润辉先生随和,诚恳,平易近人。他虽有不少个人才华,有相当知名度和不浅和阅历,但他没有架子。他谦恭,大方,待人以礼。朋友有困难,他乐于襄助;社团有任务,他勇于承担。
电台的工作,他负责到底,十年来几乎从不缺席。
他的生活很充实,没有多少白白浪费的时间。他的知识面和兴趣很广泛,但从不感到满足。
他要不断的进取,不断的向上,现有事业上的成功,他都看作是过去。走上政坛,做政治家, 他人生里更高的理想,更新的目标,更广阔的前途。朝着新目标,他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这就是平凡的而又不平凡的李润辉先生。
(原载澳洲《新报周刊》,郑嘉锐寄自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