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舒烈士小传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刘舒,原名刘硕朋,中山市东区齐东村人,1917年出生,乳名金促,参加革命后改名刘舒。1937年冬到延安学习,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6月在抗日军下大学毕业后,被派赴山东沂蒙山区同日本侵略军作战,不幸于1939年春光荣牺牲,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center][B]出身于华侨家庭[/B][/center]
刘舒出身于华侨家庭,父亲刘其清在本世纪初就云澳洲谋生,在悉尼郊外的一个庄园里当田园工人,深受底层生活之苦。他和几个”卖猪仔”云的同伴耕种20多公米土地,经常要挖深水井汲水灌溉,还要除草施肥。农忙季节,每天从早到晚劳动,做到手脚不停,然工资不但低微,且受庄园主的欺负。六七年后。他才转到悉尼做工,略有积蓄,即开小店营生。他深感国弱民穷,在外国做人也受凌辱。因此,他每次回国时,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儿女要学国自强。刘舒的大哥刘秀恩,是古巴华侨,略有文化,初做店员,后得父亲资助开小商店,稍有盈余。但由于用人不当,被人侵吞货款。终致发动太平洋战争,占领泰国后他被迫躲进深山,从此失踪了。刘舒的家庭经济主要靠外汇支撑,还耕种小量耕地和山头园,饲养生猪三鸟,聊可平稳度日。
[center][B]读书救国理想破灭[/B][/center]
刘舒幼年就读乡间小学,1932年初转到石岐竟修学校。每天早晨,他步行几公里到石岐上课,下午五时放学后又步行回家,生活艰苦,他常利用中午在校的空隙时间,做好课内作业外,就到阅报室看报纸,或者把家里给的午餐费省下来买书看,因而他读了不少鲁迅,茅盾,巴金等名家的著作。他读书学习抱着不耻下部的态度,不论对课内课外读物,遇到不懂之处就向硕卿,教师郑干伯等请教,有时又与同学一起研究,讨论问题,还常利用节假日去长洲,张溪等地走访同学,或邀请一二知已到他学里作客,交流学习心得。他的学习精神好,肯用功,进步很快时值日寇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国家处于危亡之际。他忧心忡忡,萌发读书救国的思想。1933年秋,他考上了中山县立中学,直至初中毕业。
刘舒在县中读书期间,勤奋学习,力求上进,是学校里成绩较好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与阮洪川(抗战初期任中山县抗先队副总队长)等一起,被选为学生会干部。他并兼任班级读书会的负责人,组织进步同学学习时事,政治经济学,拉丁化文字同时开展学生救亡运动。然而当时县中校长林卓夫是国民党的顽固派,对学生的思想和活动都管制很严,不许越雷池半步;还有极少数同学如阮金兆,郑泽铿,陈燕如等,受托派思想的影响,以极”左”的面目出现,迷惑同学,混入读书会,争夺学生运动的领导权。刘舒就在平样复杂的环境中开展过斗争,追求进步探索救亡之道,路途布满荆棘。
1936年秋,刘舒升学到广州知用中学读高中,但他只读一个学期,就自动辍学了,原因是他到广州后,结识了一些进步同学,参加了读书会,研读了上海左联和生活书店出版的读物,又看了苏联的进步电影,扩阔了视野。此时正值北平”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推向全国。广州学潮四起。他平时所景仰的上海文化界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李公朴,邹韬奋,史良等”七君子”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投进苏州监狱。消息传来,刘舒义愤填膺。平时,他又亲眼看到白鹅潭上美,英,日等国的军舰耀武扬威;日舰水兵还在长堤横行霸道,在大三元酒家吃了酒席不给钱,还把台布扯掉打烂桌上碗碟。但老板不敢哼声,门外警察也不敢过问,怕处理日兵会引起日本驻穗领事馆提出抗议而挑起事端。而国民党当局还提出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口号,消极抗日积极么共打内战,刘舒感到国难当头,国将不国,加上考虑到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即使勉强支持自己读完高中,也难以支持自己升上大学,这样他读书救国的想法也就破灭了。
[center][B]弃辞警察职务[/B][/center]
1937年初,刘舒在读书无望。救国无门的困境中彷徨,适逢警官学校促成班招生,他于是决意去试试投考,希望学点军事知识,将来能在社会立足,又能独立生活,结果他被取录了,学了是属新会县管辖的,他鹅时出发去江门,见蓬江商贾云集,船舶频繁往来。貌似繁荣,实际是走私贩私猖獗,苛捐杂税繁多,烟赌林立,娼妓不少。一天晚上,他带领几个警员到旅馆查房,查获几个卖淫者,经分别查问,都说是从农村破产而来的,家境贫寒,被迫卖淫度日。刘舒心软了,手也软了。他对她们处罚不下来,教育释放了之。彼此,他自己也觉得不能再在这个黑染缸待下去为虎作伥了,不久打了辞职报告,回到中山家乡。
[center][B]勇敢投奔延安[/B][/center]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件爆发,抗日战争开始了。随着战火南延,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9月间,广州遭受日机轰炸各大,中学纷纷迁离广州,我同广雅中学同级同学陈文贤,吴冷西,董世梅,招麦汉等商量,决定投奔陕北,学打游击,参加抗日。当时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还未建立,我们几经周折,才找到广州地下文联写了赴延安的介绍信,并商定在广州集中出发北上。刘舒知道我要去延安后,立即专程找我,要求与我们同行,我终被他诚恳的态度感动而答应了他的要求。
我们去延安是秘密的,怕张扬出去容易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拦阻,又怕牵连家人,只说”去西安读书”。当我们集中在广州时。因同去的共9人,人多容易暴露,便分组习票上火车,并分成小组活动,以避免国民党的军警特务在沿途的搜查拦截。由于当时铁路沿线不断遭受敌机袭击,且军运忙,难民多,检查严,我们经过武汉,郑州,洛阳时都曾被滞留过,两三天的火车路程竟走了七八天,才到达西安,我们在西安北郊七贤庄到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接上头,经审阅介绍信和简单的口试笔试后,他们同意我们去延安。但从西安去延安,须要经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不能一批走。只能分批走。我产执照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安排,拿着他们发给的介绍信,分批乘汽车闯过国民党军队控制的三原县封锁线,才踏上陕甘宁边区的大地,刘舒和许多同行者一样深深地抒了一口气,当他看到边区政府的布告,标语,见到当地农民的勤劳,纯朴,听到年青小伙子和儿童的欢乐歌声时,刘舒感到满目是新天,新地,新人,新气象,时露笑容,再三雀跃,鹅时他也哼出几句歌声。经过三天步行,我们终于到达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我和刘舒等成为第一批到达延安的中山人。
1938年春,斗门邝健玲接着去。原中山六区的古元是在1938年秋去的。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去延安就更困难了。
到延安后,刘舒被分配到陕北公学第八队学习,校长是成仿吾,副校长是罗迈(李维汉),队长和队主任都是老红军同志。他与聂荣臻同志的弟弟同班。学习课程主要是游击战术,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教师多是原红军的团以上干部,也有专家学者。而来作讲演或专题报告的,有毛主席,周思来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洛甫(张闻天),中组部长陈云,中宣部长何凯丰,以及任弼时,李富春等领导同志。学习时间二三个月,除学习政治外,还学习军事,如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夜战,近战,野外演习等。在劳务方面,有挖窑洞,修飞机场,建文艺演出舞台等。
1938年1月下旬,我舞欢送三,四,五队毕业上前线后,3月4日我们六,七,八,九,十队也毕业了。毛主席在这天的欢送会上说:第一欠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办了黄埔军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抗战时期,办了陕北公学,学员来自四面八方,现在毕业了,要到前线去,要到敌人后方去,要到全国各地去,坚持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要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毕业前夕,学校在五个队近600名学员中,挑选30名学员送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刘舒被挑选中了,在举行毕业礼业后的第二天,刘舒即到校部办理行政关系和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直到延安城里”抗大”校本部报到。此去,他很高兴,因为”抗大”侧重军事教育,要过严格的军事生活;而且理论学习也更系统深入。刘舒被分配到第三期(1937年8月1日,1938年5月底)第三大队(知识青年大队)学习,刘舒对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训练的学习有劲头。特别是毛主席作的几次大报告,如《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等讲演,他都认真做好笔记,密密麻麻的记了一大本,后来”抗大”建立参谋训练队,由原在陕公教游击战术的老红军贾若愚负责组建,又把刘舒抽去学习,直到在抗大毕业分配为止。
[center][B]奔赴山东敌后抗日战场[/B][/center]
1938年5月底,”抗大”第三期学员毕业并陆续分配工作,6月初贾若愚奉命率领刘舒等一批毕业学员奔赴山东敌后战场,他们离开延安,东渡黄河入山西,经河北去山东,长途跋涉步行约1000公里,冲破敌,伪,顽的层层封锁线,夜行晓宿,整整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缍到达山东沂蒙山区。此地山高路隘,回旋余地大,群众基础好,八路军先头部队已到达,又有当地地下党组织和游击队在活动,党中央派来了这批”抗大”毕业学员参加战斗后,力量更加壮大。经过大大小小的截击,伏击,爆破等战斗沂蒙山抗日游区逐渐向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过渡。刘舒自离开延安以至途中及抵达沂蒙山后,都断断续续地给其家人和我来信,约略谈及行军和战斗情况,他很关心中山家乡的抗战局势,特别要求我对他的弟妹的学习和进步多加关心。体现了他对桑梓,对手足,对同志的殷切情谊。1939年春。他的来信中断了,初时,我们还以为因广州,武汉相继失陷。日寇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分割,交通阻塞,通信困难所致。其实,们才知道,原来刘舒在此时已为保卫沂蒙山区人民的一次反扫荡战斗不幸牺牲了!
刘舒烈士从一个华侨家庭出身的子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在党的哺育下,从民主主义者逐步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他的奋发向上,公而忘私的精神是永远什得我们怀念和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