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先生现代化思想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孙穗芳(孙中同先生孙女)[/B][/center]   今年11月12日是先祖父孙中山先生诞辰128周年,也是中山大学70周年大庆,更是祖父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00周年,我很荣幸也很感谢能应邀在“孙中山思想研讨会”上讲《中山先生现代化思想》。   在中国历史上,先祖父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导师,中国的国父,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在一个世纪前,他是学医的,却能为中国治病,在古今中外,他被列为最伟大的道德领袖,政治思想家和革命实行家,他是一个开他世纪的实际的人。   先祖父出生于贫家之家,他为?救苦难中的中国而奋斗了40年,鞠躬尽瘁。他领导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产共和; 。奠定了民主中国的基础,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富强和统一作出了伟大的南面,建立了辉煌的历史功勋。对他创世界大同的理想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思想、精神和品德,全世界都一致认为他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他不但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微,也是中车人的骄傲。   先祖父少年时代看到清朝帝制的腐败,民不聊生,列强瓜分,内忧外患,交相煎迫。1878年,他到美国夏威夷求学,接受了许多西方科学文明知识与自由民主思想,萌发了?求同胞、富强祖国的理想。使世界各民族以平等待我之民族。他深知中国不改革,无民图存。   100年前1894-1895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祖父放弃行医,专事救国运动。他留意到当时国家迫切需要的是摆脱贫穷与争取国际地位平等,因此他致力这两方面的工作。1894年,祖父向清宰相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 ,“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但未被李鸿章所接受。他到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积极准备革命与救国运动。   祖父的基本思想是他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并吸取外国文化积极成果,认定“民生为历史的中心”,更指出我国固有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为改造社会的基本法则。祖父是集古今中外科学思想之大成,是继承中国自古代,?、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一贯大道,继五千年文化之精神和中华文明之道传统来发扬光大,并撷取欧美政治,科学之精华,融汇世界民主理论,再加以选择和创造,便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适合在国国情的思想体系。这套思想体系包括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实业计划和孙文学说等,皆是他学识和智慧的结晶。他的思想和实践随时间的推移而是益显出新的光辉而不朽,是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的宝库。祖父的革命现代化思想是以三民主义为中心,而以孙文学说来推动心理建设,以实业计划来推动物质建设,以民权初步来推动社会建设,三民主义不仅在“以建民国”且在“以进大同”。   祖父是东西两方居住过的人,他的一生,一半住在国外,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时代。祖父一生研究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各项建设,所著各项著作皆是针对中国特殊文化背景面设计,他用深入浅出表达方式,达到深入人心,且包罗极其广泛的全位思想。从?救中华民族的角度,提出全方位的办法,其理论角度之高,很难与之比拟,不但博大精深,而且启示光明。孙中山先生的现代化思想,有其徇到之处,且很全面,思想正确,对中国现代化提出很深看法。他当时抓社会关键,给出许多科学药方,更显祖父现代化思想之正确。可是中国大陆对祖父思想研究非常落俊,其它各地有政治原因。自1987年后,经济受重视,则越显出孙中山思想之重要。   (一) 现在先谈孙中山先生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民生主义》、《实业计划》等著作中。就行业来说,交通、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尤其受到高度重视。   1、交通现代化――(在中国大陆的交通太不现代化了,因为一直搞斗争,把精力都浪费了,如早用了孙中山这主张,交通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了。)在祖父的经济现代化思想中,交通现代化被放在首要地位。祖父指出:“予之诗刊,首先注重于铁路、道路之建筑,运河、水道之修治,商港、市街之建设。盖此皆实业之利器,非先有此种交通、运输、?集之得器,则虽全具发展实业之要素,而变无由发展也( 《中国实业当如休发展》 ),”通过铁路系统及大洋港口的建立,通过水陆交通线,将整个中国联为一体,形成统一市场,打破地区壁垒,促进社会现代化早日实现。   今年元月16日,我赴广西钦州港参加两个完吨级码头启用典礼,即是祖父75年前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所规划的中国南方第二大港。该处人士称,祖父为伟大的经济战略家,说孙老先生老早看出来了,应该建设民富车强的国家。因该处乃海防前线,以前与越南有战争,一直到1991年10月才签订了和约,所以建设起小迟了。再加“文革”时把原有的寺庙、珍珠牌楼等都毁了今年初我在那里发起了重建三个佛寺,因为宗教是道德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亡了,要翻身则史无前例。   2、家业现代化――家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祖父在《上李鸿章书》中就强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不足食胡以养民?胡以立国。“主张“家政有管,家务有学,耕?有器”,以便提高家业生产力。生来又提出了“固无地权”的纲领,并强调“吃饭问题就是顶重要的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之生死存亡的”(《三民主义》)。祖父并批出:中国之士地够供六万万人口这粮食,中国的水源可供七万万人使用。可异中国过去没重视祖父思想民,以致造成今日的人口过多问题。   祖父并认为家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机械化,还认为在家业领域中,除了要重视农民解放问题之外,还有七个增加生产的方法要研究。第一是机器问题,第二是肥料问题,第三是换种问题,第四是除害问题,第五是制造问题,第六是运送问题,第七是防灾问题。“其中机器问题最重要,如果用机器来耕田,生产上至少可以加多一倍,费用可减轻十倍或百倍“(《三民主义》)。   今年无月当我赴广州,高书记接待我时讲了,“到现在,我们才明白什么叫‘地尽其利’”。   台湾的三七五减租,及中国大陆的包产到户都源自祖父平均地权的思想。   3.工业现代化――祖父主张在工业领域大力推广机器生产,达到“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上而军国要需,下面民生日用,皆能日就精良而省财力……”。   祖父主张充分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闲置无用的制造武器的“宏大规模之机器”,“以建其无娄之工厂”,制造中国现代化所必需的机械,“以开发中国潜在地中之富”。指出“由于国内一切事业皆不发达,生产方法不良,工力失去甚多,凡此一切之根本救治,为用外国酱及专门家发达工业以图全民这福利………若外国资本不可得,至少变须用其专门家、发明家,以为吾国制造机器,无论如何,必须用机器以辅助中国巨大之人工,以发达中国无限之富源也。“   所以邓公的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其实就是借鉴祖父的思想,市场经济借鉴民生主义,改革开放借鉴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祖父很清楚,中国要能在?世纪的强烈竞争下生存,一定要做到现代化和工业化。而现代化与工业化,必须靠实行民主政治来提供环境。因此,他想藉着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主制度)和民生主义(宿舍经济发展)来解决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他为蓬勃的新中国规划建国大纲,在经济建设方面,祖父曾经说:“所有的企业,能由民间来经营最好”,并且应该鼓励和受到法律的公正充分保护。为了缔造真正的民主制度,他竭力主张多党竞争。在他的政治理念中,人民应该享有接受一般教育的概念。而成为有用的人。在他的理想当中,产行现代化和工业化后的中国,将在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中,扮演与他国在财经和贸易上互相扶助的角色。   (二) 孙中山先生的文化现代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合理吸取上。以下重点认述教育和道德现代化,在这方面中国大陆是太不够了。在文革时,从小学到大深究关门七年,以致人的素质明显下降。   1.教育现代化:1890年祖父在《致郑藻如书》中主张多设学校,“使天下无不学之人,地不学之地。则智者不致失学而嬉;而愚者亦赖学以知理,不致流于颓旱;妇孺亦皆晓诗书。如是,则人才安得不盛,风俗安得不良,国家安得而不强哉!”如果“弃天生之材而自安于弱,虽多置铁甲,广购军装,亦莫能强也!”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强调:“民国新造,凡有教育,应予提倡,乃足以启文明而速进化”(《命教育部核办好蚕桑学校令》)。在兴办妇子师范学校时提出要培养中华民族的“伟在国民性格”,第一件事必须“从教育开妈”(《妇子教育之重要》)。1924年4月提出,革命成功这后,国家之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办教育”,至少要拿出国家经费10%专作教育经费”,后来在《北伐宣言》中又将发展文化教育列人政纲,认为“文化及教育等问题,到此方不落于空谈,以经济之发展,使智识能力之需要昌增,而国家富力之日增,可使文化及教育经费易于筹措,一切智识阶级之失业题失学问题,方有解决之端诸。”   祖父认为中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以展,特别是导致了吏治的腐败、性格的盲从和落后。   祖父针对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弊端,主张以西主教育制度为借鉴而对之进行重大改革,应像西方国家那样将每人的本职工作和在学校所学的专业密切结合起来,作到学以致用。祖父实际上已提出了兴办各类学校,设立不同学科以及培养多种专门人才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教育思想。   北京“中国在学”是祖父1912年创办的。这些“中国大学”的学生。很多根本没有听过祖父的名字,更别说看过他的著作了,今年北京“中国大学”开始复校了。在河南郑州,1985年我捐了十万美元合办黄河大学,可异去年已被郑州大学合并。   2.道德现代化:祖父是世界上著名的道德领袖,祖父主张以人格治国。祖父对中国固有的道德非常重视,祖父讲:“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他认为,没有道德,国家亦不可能生存,中国若要永远屹立于世,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唯有维持高的道德标准,国家才有希望至于不坠,长治久安。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险了大家要团结以外,我们要把中国固有的道德恢复起来,这就是四维八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社会的和谐、和平是要靠信义来维持的,在固有的文化中,我们要保存其精华,舍弃其糟粕。   祖父说过,中国的政治哲理,条理分明,外国人是比不上的,在《大学》中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一个人由内发扬到外,从个人的内心做起,念念善念,净念相继,发扬本性中善良的德性----助人。再助人发挥做人的本性,使之觉醒,找回真心。祖父教导我们应信仰真理,要真诚,有了真诚,才会有勇气和力量。这和力量就可以救中国,一直达到世界和平。这也就是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祖父还强调“替从人服务”的道德,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世界道德之新潮流》)。   他大声疾呼“国民要以人格救国”,“我们要造成一个好国家,便先要人人有好人格”。“人类的人格既好,社会当然进步”(《国民要以人格救国》)。“要培养好的人格”,每人都应“从自己的方寸之地做起”,通过磨练和修养,“把自己以前不好的思想、习惯和性质,像兽性、罪恶性和一切不仁不义的性质,都一概很除”(《革命军的基础在学深的学问》)。要知道忏悔的力量很大,忏悔可使无罪不灭,罪灭福生,以此消灾,灾消吉至,因为一切天灾人祸乃人心不善之反映。   (三) 孙中山先生现代化思想的三个基本物征。   1.坚持对外开放。祖父长期生活在海外,对于外国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有较多的了解并有较深的体会。他坚决反对闭关自守,主张对外开放,认为中国“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的演说》)。可是从1949年到1978年祖父中同故居也被封闭了卅年,这种割断历史的情况,有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亡。在政治上,祖父不娄借鉴和吸取西文先进的政治制度。他认为三民主义与林肯主张的民有、呢治、民享意思是“相通的”。1903年表示:“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1916年提出要把美国“最好的民权制度介绍经国民。1919年强调美国“为今世民权共和之元祖”,赞扬美国创建“新世界之共和”,“而开有史以来未有之创局也“(《三民主义》)。1920年号召人民向美国、法国与“欧美爱自由之国民”学习,学习他们“革去帝国造民国”的精神,不做奴隶做主人。在晚年曾追忆说:“当吾人有创革命,推倒专制及腐败政府而设立民主之时,吾人实以美国为模范”、在经济上,祖父主张引进外国酱、人才、设备、方法和科技,明确提出“欢迎外宾,欢迎外才,以发展我之生产事业”(《孙文学说》)的口号,认为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人才,“我们中国就要先派十万留学生到各国去留学,至少亦要学十年方能回国办理建设各项事业”,这无疑太慢。所以,“凡我们中国应兴事业,我们无资本,即借外国资本;我们无人才,用外国人才;我们方法不好,即用外国方法。物质上文明,外国费二三百年工夫,始有今日结果,我们采来亦用,诸君看看,便宜不便宜《在安徽都督府欢迎会上演说》)。   在文化上,祖父提倡学习外国先进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和知识,如他在《孙文学说》中为了说明“知难行易“这一要领,有条不紊地从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城、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精辟的谁论证和分析,吸取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万有引力等等。在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中批出:“要借鉴于欧美,要把欧美已住的民权经验研究到清清楚楚……”,发果不参圪欧美已住 的经验学理、便要费许多冤枉工夫,或者要再蹈欧美的覆辙。   2.确保国家主权——祖父非常重视清政府因借外债而丧权辱国的历史教训。他指出“满清借债之辟窦,第一丧失主权,第二浪和无度,第三必须抵押“(《与胡汉民、廖促恺的谈话》),认为“因果的不善,动辄妨害国权”,而“借债立约得当,则永不失败”(《在上国铁道协会欢迎会的演说》)。   “开放门户,仍须保持主权”,“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惟止可得用其资本人才,而主权万不可授之于外”(《广西善后方针》)。他曾以埃及借外债“失主权”而亡国,美国借外债“不失主权”而兴盛为例,提出借外债的三项原则即“一不失主权,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轻”。1919年他在《实业计划》中将能否确保国家主权视为关系中国存亡大事。“惟发展主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祖父主为外国人控制中国海关关税是清朝政府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多次表示应予取消。   3.保持中国特色——祖父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应是适合中国国情并保持中国特色的现代 化。他批出“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士习惯和欧美的大不同;中国的社会既然是和欧美的不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美的机器一样“。”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士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如果一味的盲从附和,对于国计民生,是很有大害的……。我们能够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世界潮流去做,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否则“国家便要退化,民族便受危险”(《三民主义》)。西文文明无疑要引进,但“须要那善果,避那恶果”,并“取法乎上”,认为在宪法方面,“英是不能学,美是不必学的”(《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在国家制度方面“中国有中国的制度,俄国有俄国的制度,因为中国同俄国的国情,彼此向来不相同,所以制度也不能相同“(《与长崎新闻记者的谈话》)。   1923年元月23日辟越宣言(辟中山与越飞——苏俄代表):当时辟中山问越飞,如照苏联方法需多入才可达民富国强?越飞答:“到少100年或再长些。”辟中山说:“用我的办法,只需卅年即可达民富国强。”中国人有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教条,却不用。文革时把南京藏经楼当年中国佛教协会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雕刻在137块石碑上的三民主义一个字一个字的挖掉。多年来在这方面我作了多次努力。当1990年广东中山基金会成立时,我物损了5000美元作修处长此三民主义石碑之用。   1990年8月在中山的孙中山思想研讨会及1991年8月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孙中山思想研讨会中,两岸及全世界孙中山思想研究学者达到一共识,即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三民主义”。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已故世,我们不能篡改或割断历史,因为这有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兴亡,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亡了,要翻身则史无前例,而祖父的思想代表中国近代文化的宝库,不但博大精深,彪炳史册,充分体现了祖父?救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伟大而深邃的智慧。祖父的现代化思想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不仅远远超越了他的前代人和同代人,而且确实领先于他的许多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祖父的现代化思想与实践于中华民族的现在以至于未来的现代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天的中国人需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博爱”的精神,必须在海峡两岸进行心灵建设,将迷失之心改为般若智慧之心,将贪欲之心改 喜舍之心,将仇恨之心改为慈悲之心,真正体会孙中山先一的呼声:“和平、奋斗、救中国”。   同时以仁爱为出以点,以科学为本质,以养民教民为目的,以和平为原则、以平均地权,颈者有其田、节制私人资本、发展国家资本为方法,一面增加生产,一面平均财富,一面解决当前民生总是,一面防患未然,使中国永无残酷的社会斗争发生,而走向自由、民主、安全的大同世界。这样我们才学到了先辈智慧的结晶。惟有如此,才册中国富强康泰起来,也惟有如此,21世纪才有可册是中国人的世纪! 1994年9月26日书于檀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