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21、江苏教育会举行追悼孙中山大会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4月19日,江苏教育会同人举行了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据1925年4月20日上海《民国日报》载《两团体追悼孙先生》中披露:   江苏省教育会,昨日(19日)假南市陆家浜中华职业学校职工教育馆开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下午三时开会,礼堂正中悬孙公遗像,像前案上供各色之鲜花,右侧为讲坛,四壁满悬挽联。是日到会之男女,约有千余人,由副会长黄任之(按:即黄炎培)致开会,词,略谓:   孙中山先生为全国所景仰之伟人,哀悼孙先生者,不但我江苏一省,亦不但我江苏之教育界,不过因孙先生言行,与我教育界有至重大之关系,故不得不单独开会追悼。孙先生一生之事迹功勋与学说,为诸君所熟谂,毋庸鄙人多述。然吾侪应知孙先生之言行,与我教育界究发生何种关系耶?我以为教育原是一种方法,方法必须根据主义而决定。然则我教育界所用之方法,能否跳出孙先生三民主义之范围,余可以肯定地说,孙先生之三民主义,即我教育界之主义,孙先生之三民主义,想为诸君所审知。诸君试想,自民国成立以来,海内人士,有仅知提倡主义而待托空言无补实际者,亦有提倡主义而不能引起群众之同情者,惟孙先生所倡导之三民主义,则能引起全国大多数群众之同情,起来共同努力奋斗。此种主义,足为吾教育界实施教育主义之模范者一。   其次,孙先生始终抱定三民主义努力奋斗,四十年如一日。此种为主义奋斗的精神,足为吾教育界之模范者二。   孙先生一生只知贯流澈其三民主义之主张,无一毫自私自利之心。廓然大公,以故身后一无所有。此种“大公无我”之精神,足为吾教育界模范者三。   又吾侪应知孙先生之待人接物,非常虚心。此层固时常与先生接近者知之最稔,然余又何以知之?兹可据一事报告诸君,以民国七年孙先生离粤来沪,即著述?《孙文学说》一书。一日,孙先生约蒋梦麟君及余等赴渠之寓所商量此书之内容,此种虚心谦让之襟怀,足为吾教育界作模范者四。   总之,中山先生一生之言行,足为吾教育界作模范者甚多。今此全国之模范人物,既一旦长辞而去,吾侪又安得不特别开全追悼耶。 次奏乐毕,即全体起立向孙公遗像行三鞠躬礼。次章太炎演说,章氏所讲之大意:   (一)为孙先生一生之略史。   (二)孙先生之革命事迹。   此两节以各报早有详尽之纪载,兹不备录。   最后由杨杏佛君代表孙哲生君答谢辞,略谓:   今日承省教育会及在座诸君开会追悼孙先生,孙先生之家属非常哀感。中山先生之民主义,在此内外重重压迫之下,一时不能实现,然吾全国四万万人,能万众一心,如中山先生之努力奋斗,则三民主义即可实现。诸君试想,世界任何一国,有开始即成为一共和国或开始即能实现民生主义者乎?故只须我四万万人善体中山先生之意,按照其主义,一致在可能的范围内努力干去,则三民主义自有实现之可能云云。 次即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