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徐州各界人士哀悼孙中山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4月1日,徐州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处举行会议,议决哀悼事项。据1925年4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载《各地追悼》记:
徐州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处,1日下午在县教育开干事会,议决案:
(一) 推定李涵一、陆树东、沈竹亭等八人为照料员。
(二) 招持员为杨少泉、陈心观等五人。又军界招待方中山、徐徽清,警界招待石卓轩、赵浩夫,商界招待周景昌、李霭堂等十二人,工界招待谭小春、孙健侯,学界招待张又之、文兰若等八人。
(三) 颖子扬为招待照料主任。
(四) 4月3日上午十时起,4日上午八时起,为开会时间。
关于3日和4日徐州各界哀悼孙中山之事,据1925年4月3日上海《民国日报》载《各地追悼》记:
徐州各界定4月4日在三女师校开追悼大会,兹经筹备处议决,预于3日联合各校学生举行游行,期以促起人民之哀感,并规定自4月3日起下半旗三日。4日上午九时至一时,为致祭时间,一时起开追悼会,已通知军警长官届时莅会致祭。
3日因下雨游行未果。据1925年4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载《各地追悼》记:
徐州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原定于本月4日开会,3日游行。3日适逢天雨游行与开会均感不便,已由筹备处决议改期举行,并通知各界,一俟天晴期定,再行函告。
4月6日和7日,徐州各界分别举行了追悼孙中山先生的游行和大会。据1925年4月9日上海《民国日报》载《徐州追悼大会记》记:
徐州各界于7日为孙中山先生开追悼大会。会场在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即旧府署),校前为江北第一楼,上扎横匾,书“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字样。校壁前扎松柏版楼一座,横额书“大星陨落”四字,并铬旌亭一座,书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护法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孙公追悼大会”。照壁两旁扎东西辕门,为男女宾分别出入处,场中植旗杆揭青天白日大旗,场后为灵台,中设中山先生半身遗像,台上横额为“没世不忘”四字,题联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场址可容万余人。6日上午十一时至十二时,签到四十余团体,人数万余,午后一时游行。顺序:
(一) 军警。
(二) 童子军。
(三) 大彭市立各小学校。
(四) 第一军军乐队。
(五) 事略亭。
(六) 各高小学(吴氏、扶轮、七师附小、县立一至六小学校)。
(七) 各女校(三女师附小、县立一二两女校)。
(八) 中等女校(正心三女师)。
(九) 中等男校(培心、徐中、七师、十中、铜师)。
(十) 遗嘱亭。
(十一) 各界(徐州日报馆、中华印刷所、救火会、商会、农会、大彭市教育会、铜山县教育会、教育局、农事试验第七工场、县议会市议会)。
(十二)细乐。
(十三)灵亭。
(十四)县警备营。
人民观者如堵,当出发时,鸣炮九响,队前树大旗,上书“徐州各界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出会场直走,经南门大街,出南门,经马市街,北折至救火会,东行经南大马路。稍息,北行经北大马路,进东门,经察院街,至西口折北回会场,沿途分散传单,计三十余种。各生手执小旗,上书“民国伟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字样,并唱追悼歌,另有学生分队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