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单车载为运货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本世纪30年代中期,隆都公路、岐关公路建成。其时,华侨与港澳同胞传入的单车(自行车)日见增多,但仍限于少数为拥有。1939年,日本侵略军进攻中山。为阻止和抗击日军迫进邑,东西乡民众奋起,将建成未久的隆都、岐关公路掘烂,几乎全线破坏,使之不能行走汽车。是以可行村道小迳的单车的运输业应运而生,辆数与日俱增。为们把单车的三角架加固,换上较粗的轮圈线,在车尾装上钢质货架,使之成为轻便精良的载客运货两用交通工具。经过多年的磨练,驾驶技术精益求精。中山为的单车车技,闻名于邑城内外。如一车可载数客,载货逾千斤,车尾架叠挂10数埕酒水,或叠载近丈高的轻质货物,一人一车可以运载逾丈长的大农艇等,同样可以行驶自如,隆都、石岐郊区、张家边、南朗、上下栅、唐家、三乡、前山等地,均有专以单车运输营生的队伍。日本投降后,1946年恢复公路原貌,虽客货运输汽车恢复行走。但单车已成为工农商业不可缺少有增无减,因它可以直家店门前,且收费相宜也。70年代,专业运输单车队伍仍非常活跃。至80年代,公路交通建设事业日见发展,各地村道里巷建设也蓬勃起来,汽车可以直驶入村场,不少村街里巷可通汽车,水网地带亦普遍通汽车。兴旺了40多年的单车运输业,逐渐为机动车所代替,至80年代末后,单车只作代步之用。今天常见于路上的载货单车,乃农民、小手工业者、小商贩自运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