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村义塾美斋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书塾新美斋。云衢书院——今南?镇云衢中学的前身,原址于永甯乡大字都,故延福时大字围,西村黄道山下(今南?镇属)。乃南宋景定甲子年(公元1264年),乡人王蒋梁拜四氏创建,以课乡族子弟之义塾。斋名为香邑第五任知县洪天骥所题。元代名士沈普撰《新美斋记》清代邑著名才子方天根撰《新美斋铭》叙其事。新美斋历南宋末、元、明代,至清代中叶,嘉庆戊辰年(公元1808年)迁建云衢书院,始告结束,持续存在545年,为史册有记载的邑内最古老、历史最长久的书塾。所出名彦,当系济济矣。
沈普《新美斋记》原文录:
古之教者家有塾,其来尚矣,后世里社义斋之设,则又推广其遗意也。至元丙子秋(按:公元1336年),予宰湟邑时,清江罗君义叔领群幕,其友人王君斯美自香邑?舟而来,语予曰:吾邑西村有义斋,扁曰新美,盖邑之贤士创于南宋景定甲子,而邑令天岩洪公天骥名之也。其地爽?,山川相缪,扶舆清淑之气咸萃焉。凡子厥孙,于是乎藏修息游,择其经明行修者师之,且捐金买田,收其租入为束?廪膳,教育之奉,殆如邑校焉,亦吾乡之一盛事也。……(录自《香山县志·古迹·廨宅》)
方天根《新美斋铭》原文录:
邑东鄙之西村,旧有新美斋,盖其乡人读书之地,邑侯洪公颜之者也。自宁迄今,未有铭之者。爱取新美之意,而推广润色之,其辞曰:岿然高斋,峙于东鄙,孰董其谋而克虑始,虑始伊何,爱命畚筑。顾此平旷,是立家塾,告其村人,而父而兄置之土田,以为代耕。丹?既治,我侯乃来周视廊庑,则喜而怡,是锡嘉名。厥为新日新。……(录自同上)
注:洪天骥字逸仲,号东岩。福建晋江人。少时已有聪敏奇导之素质表露,熟读经史百家。南宋淳?7年(公元1247年)登进士第,宝?4年(公元1256年)选授南宫殿检校官,时文天祥参与考试,天骥阅其卷后,作为上等处置,时人赞其高明,称之目光深远独到。景定3年(公元1262年)封宣教郎,必任香山知县(史册有记载的立县后第5任知县)。从到任之日始,即以教养造就人才为首要任务,修复学宫大成殿、明伦堂,扩建西斋,捐出薪俸促成其事,没有为邑学而向百姓聚敛钱财。在处理政事上,一改那些华而不实,喧嚣浮夸之陋规陋俗,严历制裁奸狡猾之徒,尝说:“不用那些包揽持讼,诡辩为害之徒。百姓才可安宁”。经过整治,革除弊端,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经略使洪勋,赵汝等曾给以赞扬。旋迁升潮注入知府,卒于任内。文天祥曾为他撰写表扬状上禀朝廷。生前著《东岩集》。文学与乃兄文毅公天锡齐名,时称二洪。
(见《香山县志·宦绩·宋》)
沈普的来历未详。《新美斋记》有“予宰湟邑时”与“王君斯美自香邑?舟而来”句,度其时任东莞县尹。
方天根字应复。石岐人。生于乾隆嘉庆年间,邑学生,乃香邑著名才子,志书说他:“躬介沉潜,敏悟,所为古文、词、绘事、篆刻皆卓然可传”。可惜早逝,卒年38岁。遗著《风佩轩遗草》一送卷。(见《香山县志·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