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仁山书院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建于明嘉靖24—26年(公元1546—1548年)间的仁山书院,位于邑城县署后面仁山上,即今中山纪念堂附近。乃知县邓迁所建,设课堂3间,后面有仕学台及凉亭1间,东面有香山士人发挥过作用,是仅次于学宫的官办学府,它存在约249年,至清靖嘉庆年圮,没有复修。   邓迁《赋仁山书院》诗云: [center]仙羊真气未全收,瀛岛高元足胜游。 丛桂盈盈金玉阙,扶桑历历凤麟洲。 海外烟霞还赤县,花间台榭亦丹邱。 江湖登眺朋徒共,北望京华万里楼。[/center]                          (见《香山县志·卷九》)   明正德5年(公元1510年)庚午科解元,15年庚辰科进士,嘉靖年间获封宫詹学士,岭南著名学者,世称泰泉先生的石岐人黄佐撰《仁山书院记》,原文如次:   晋安文岩邓君宰香山,政成无事,顾县署后坡坨翳奥草间,即所谓仁山也,?而登焉。四周幅员将三百余武,业为郑圃。谊而归之,乃与寮??心游,目舒迥临千里。盖脉发于罗浮,施于黄山,入于海面,大洋三直里而遥为潭洲、为金星、为三洲,诸山棋帛海上;又十里为云亭、为张多澳;自东北逶迤而西,势夷而纡,又三里许。东为莲峰与城台武山对峙,中则斯山主焉。其南贵峰尖耸,高几十倍,然?仰拱揖,若共几席苍碧,四出翕然飞动其殆,胜地也。乎闻诸舆人曰:是宜构以稽经诹政者也。君韪焉。于是鸠工冬?,肇建书院。东西为二夹道,其一长二十有二丈,循后堂之东折北而达;其一长一十有七丈,循公堂之南抵西洞门而达。为堂三间,高二丈,深三丈二尺,而阔过之。由大门北入,循西阶门而升,则云霞草木霏布滋蔓者,入人怀袖毕萃。于前堂背筑基高二丈,构台三间,深三丈三尺,其阔如堂,扁曰仕学,则读书处也。山形益以完,盱眄益以广,岚蒸晖变,冥合万化,益以启潜潭之思。又自东阶门而入为丰乐园,其桁一十有二丈,其从十丈有奇。凡夹道台园,皆缭以垣,其周一百五十有二丈;形势高旷,土宜植物,松桧花竹丛栽其中,垂荫蔽芾,浩气自溜;轻风摇动,天籁互?;弦歌燕语,恍在宵汉。殆有不谋野而获,不风雩而乐者矣。是役也,资不官费,力不民烦,官师荐绅咸助成之。舆人诵曰:?莽弗鞠,仁山当复高台广堂,仁我无疆,益慨昔之遗,而庆今日之遭也。嗟乎,应龙作雨必蟠势以全其神,君子役智必燕息以全其性。公署游观之构,盖亦多矣,未有天作奇秀以待人者。夫登眺于翠微联合之间,与物为体,八荒我闼,可以识人矣。矧又仕不遗学毗民关政若斯之懿者乎。黄发青衫,番番??,造予请记。载笔使镌用鸿厥,懿于永久。(录自《香山县志·古迹·廨宅》)   清嘉庆9年,香山知县彭麟撰《跋·仕学亭略》原文如次:   仕学者,明邑宰邓文岩所建仁山书院台名,黄文裕公为作记者也。公圮已久,后人于其地立亭,无扁识亦无碑记,不能考其日月,今亦圮。余即其旧基葺而新之,仍颜以仕学,以台为亭,聊志表章之志示乐。嘉庆丙寅阳月朔日。   注:邓迁字于乔,号文岩。福建晋安人。嘉靖丙午年举人,选授香山知县,在任3年。旋升授嘉兴府府判。   附录邑人赋仁山书院诗二首:   嘉靖辛卯举人郑之藩《仁山书院为邓侯赋》:    [center]高跋丹崖淑气收,宦游犹胜赤松游。    飞轩隐结朝诸岛,曲槛纡回带远洲。    中镇七星为泰岳,南宾五岭作蓬丘。    公余便读三纲领,不愧不称仕学楼。[/center]   之藩,莲塘街人。成化十年甲子科第三名举人,祀乡贤郑鸿孙。   明末例贡生,广西布政司检校,莲塘人。郑孔生《仁山书院为邓候赋》: [center]长空渺渺瘴烟收,百尺登临必壮游。 月影夜凉连北斗,奎光秋霁落南州。 碧梧至止丹山凤,紫气茏葱绿树丘。 一枕醉余生八翼,飘然飞去绕龙楼。[/center]                          (录自《香山诗略》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