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独特的联络信号与水手们的虎胆精神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扯?为讯号。泊港渔船将于日内启航,招岸上的伙计返船做准备工作,即扯起尾帆,张满头帆即示意马上要工航,通知伙计们立刻上船。俗话启航为“开身”。
2、挂箩扯望。渔船于作业中,与友船或姊妹船联络,于白天扯挂鱼箩于大桅杆上为号,称“扯望”;黑夜则以闪烁灯光为号。
3、雾海螺号。春秋季候常有浓雾烟霞障目,不辨方向,则下锚停航,持续吹响海螺壳为号,以互相警告注意避免发生碰撞;更重要的是向认般行的过往轮船发出警号,以避免误撞致船破人亡事故发生。每于浓雾之时,肉眼可辨度往往不及2公心,唯以声响传警,因此,轮船汽笛的沉闷呜布呜布声,与渔船此起彼落的海螺布布声,响彻于风静雾沉的海洋,若交响曲在演奏。于海螺声紧密时,万吨巨轮也会抛锚停航,以待风劲雾散。往往于雾散天朗时,骤见庞大的巨轮停在咫尺之间,人们始觉刚才迷雾笼罩时所处之危险境地。
4、跳浪坑与钢索飞人。每对拖网渔船的网具,轮流使用,轮值用网 称当??将一头网索传递与配对船,或于起网收鱼进所获意外丰裕,需配对船的伙计过船协同兜舀与腌藏渔获时,若风急浪高时,则于两船互靠至10公尺以内,但又因怕撞碰而不敢再靠近,在这关键的时刻,勇敢的水手,脚踩船舷,一跃飞身越过浪坑,抓稳对方船的帆索或桅杆制稳闸索,顺力蹲坐仓面,称跳浪坑;或于大桅顶端所系小活轮(律螺)穿吊可收放的钢索,给准备过船的水手捍紧,由他们借助船身与桅杆的摆动抛力越进对方船面,失足松手,坠撞甲板或坠入海中,真的九死一生之险。但是,惯于风吹浪打,日晒雨淋,顶雾熬霜之海洋生活的渔工们,却视作等闲之事,争相跳越,令人敬佩。
5、桅端瞭望。航行作业于靠近岛屿、暗礁群生之海域,即使目眺可及百里的睛朗天气,也必须派水手攀软梯登上大桅端处向前瞭望,传讯号给舵手,以防航线有偏。软梯以钢索制成,从船面斜挂升至大桅杆端下约5公尺处,攀登者半立半坐于所嵌的小铁椅上瞭望,其高度逾50公尺。航船破浪前进,船身颠簸不已,而桅杆高,不但随着船身摆动,其忽左忽右的倾侧度,则比船身的倾侧度大10倍以上,即船身倾斜2尺,桅端侧斜逾2丈。没有磨炼有素的非凡本领,和适应大倾大摆的倾扎惯性功夫,要攀登钢索软梯和坐稳于小铁椅上,是不可想象的;而能于高处专心注视向前远眺,就更难做到。因此,能纯熟攀登瞭望的,多数是生长于船,自幼经历狂风巨浪部击锻炼之强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