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2、民风与陋习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船上自卫。渔船主全家生命财产俱在船上,大部分渔工以船为家,人们长年累月生活磨炼于惊涛骇浪与急风暴雨之环境中,多具强悍性格。且世代遭受官军团勇海盗地痞流氓所欺,无论在海洋舴或港湾停泊,遭欺负抢掠,唯靠自家护卫。基此,船上多备可加引线点燃爆炸、颇具杀伤力的自制竹筒炮或渔炮之类,成年男女多数怀燃炮投掷技能与胆色。竹筒炮状若大型爆竹,取可爆性火药,以草纸填实于小竹筒中,装置纸制引线,应用时以神香或烟卷点燃引爆。控以来从港澳购备外国所产黄色胶条状作药导火线和引爆小药包(俗称急、火急、爆急),自制渔炮以取代竹筒炮。黄色胶条状炸药状若普通腊肠而扁,质软绵半透明似纸包软糖,不裹引爆药包不爆发,用火燃之只焚不爆。应用时裹扎含导火线之引爆药包于其中间,点燃导火线引爆。其爆发力可大可小,裹扎炸药条越多,缚得越紧,爆发力越大,故歹徒棍视之若虎,一遇点燃,即若惊弓之鸟四散,即使渔船上的男性不多在,见女性点炮投掷,亦不敢冒然上船。也有一些深海渔船备有驳壳(盒子)枪以自卫的,在船体颠簸的环境,身南海命中率亦很高。   2、办酒席。渔家婚嫁寿诞等喜庆事,摆酒奉客在船上进行,酒席多设的,便与友邻及同邦群船连头系尾靠泊在一起,酒席设于甲仓面,宾客蹲坐围圈共叙,少有上宾下宾与宾主之芥蒂,大家共欢一场。   3、上无家私。因船体动摇颠簸,以及船上空间浅窄,所以一律不设桌、几、椅、凳等家私;一只小钱箱或手饰箱,便是全船的特有家私。人们在船上,唯有蹲坐(屈腿而坐,脚板与膝头呈八字形,屁股与脚后跟触着并帖着船板。粤间痞着)于甲板或仓面,因须适应船体摇动不已之态也。另外,在船上没有鞋屐,人们常跣足赤脚,渔民上岸购物办事,亦多数跣足,生活所惯也。   4、生长于船,老死在舸,殓葬海洋。渔民世代以船为家,长年累月飘泊于海洋。虽有惯常靠泊的渔港,但非固定居址,常因作业转变,转移渔场,或战乱时势之变等,随时有“扯?开身”转移常泊港口之举。于航行作业中,船上有人患病,仅用船上所备草药、膏丹丸散以治,极少转舵送病人靠岸延医。若病情危急,返魂乏术,生者将其尸抛入海洋,实行海葬,乃惯常之事;即便是船主病发,亦少有返航就医者,认为“病死在船,即是死于自己的家。若死于陆上,即成为无家孤魂”。又说:“死于陆上,有钱买得山地安葬立坟,遗族海上生涯,到清明节,亦难于上坟扫拜,亦即与无主孤魂无异。”极少见渔民家庭有宗祠祖墓者,远房宗亲观念也非常淡薄。有的病生随船靠岸,亦只延医上船诊治,不愿上岸就医;个另患慢性疾病的离船上岸就医,或遵医嘱暂停出航,则惹起风言冷语,说是“贪生怕死,推动渔族本色。”这习俗延至50年代中叶仍见。1955年夏,一船主林运动员保,于西海渔场作业老病复发,渔船停泊闸坡港卖鱼,送他上岸就医,因一个航次没有随船出海,病愈之后感叹地说:”险些死于无躺尸之舟,上岸求医,下不为例。”   5、信奉妈祖。相传古代福建莆田湄洲屿一渔家女林默娘,其父出海捕鱼遇风袭,船沉,人生死未卜,默娘哀痛不已,乃跃入海中,幻想救父。数日后,海浪涌默娘及其父尸体于沙滩,父女虽死,面目仍若生人。乡勉其孝行,立庙祀之,冠名妈祖庙。立庙之后,凡有祈求必有灵应;尤以海洋作业渔船,凡遇狂风巨浪,渔民莫不祷求妈祖,均能化险为夷,故奉若神明云云(台北中华书局《大辞典》1121页)。又被崇为天后、天妃,《清一统志·兴化·仙释》载:“宋天后,世居莆之湄洲屿,宋都巡检林愿第六女。始生时有祥光异香,长能乘席渡海,乘驭云游岛屿间。康熙四年升化,是后常衣朱衣,屡示灵海上,里人祀之。宋、元、明时,累著灵迹,加封号,本朝康熙十九年封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敕建神祠于湄洲,勒文以纪功德,加封天后”。苏、闽、粤沿海多建有妈祖庙、天后庙、天妃宫等。旧日石岐有天妃庙多座,小榄、海洲等处也有天后宫、天妃庙;今澳门妈祖庙仍在,且香火旺盛。渔民所到海港、岛屿,凡有妈祖庙的,必往朝拜;凡有为妈祖建醮演骊(称酬神打醮与演神功戏)的,渔民于捐资赞助。他们所信奉祈拜的神明,唯妈祖一位。   6、嗜食蛇鳖羹肴。深中海有一种皮鳞色泽灰黑相间,形如陆上的银环蛇(簸箕夹)的毒蛇,俗称海蛇,学名Hydrus platuruslinnaeus,其齿有剧毒,遭咬者九死一生。但其皮肉骨内脏均是烹制蛇羹的上品,因每于渔获中见之,人们必活捉,聚养于船仓论底层特备之蛇仓,靠泊停航时,捉之放入开水中烫死,脱其鳞片,调以姜片果皮,原条连皮肠脏煎汤,至熟透调盐,全船入员分羹以尝,津津有味。俗话海蛇羹不但味鲜美,且有疗风湿、祛疲倦、治淡汗盗汗之功效。故船上男女老幼皆嗜之。 海鳖,学名玳瑁Chelonia imbricata L tortoise Shellturtle,为海陆两栖巨型动物,常年生活于海洋,产卵孵化于沙滩,其状若龟,俗称海龟。常于拖网中有所获,巨者体重数百斤,小的几十斤。所获小的,即日宰烹,调以姜片红糖煎成半汤半肉食之;巨型的缚置船上,待回航靠岸,宰之分赠友船烹尝。其肉若牛肉,其腹格皮、足蹼皮、背壳沿皮软韧,调姜片、甘蔗(或红糖)煎至熟透,肉皮松软,味极鲜甘,无腥膻气味。人们谓之具清热散毒兼滋补肝肾之功,因多数渔民爱啖。有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生灵,获之乃福运将至之征兆”,不忍宰之,于其背皮刻注记号,或以铅线穿系足蹼为记,放生海洋,称“放生祈福”。   7、甘冒致命之险,爱尝鸡抱羹肴。鸡抱鱼又名气泡鱼,学名河豚Spheroides vermicularis,与海豚有别。生长适应性极强,淡水河与咸水海均见其踪迹,栖息于海洋的体型大,每尾5—10斤的常见,常成群结队翔游。其精卵、肝脏、肠肚、涎液及排泄物均含剧毒物质,中毒致人于死地。但共肉爽滑无骨丝,烹煎至刚熟或炒熟,味极鲜美,嚼之若鸡肉,因冠“鸡抱”美名;用以煎汤,亦美极之品;?净腌晾作咸干品亦佳。其独有之奇特鲜甘气味,胜于任何海味。以作体虚气弱、久病初愈者或产妇为食疗物,有益且无副作用,因之,冒险嗜之者众。初尝者食后,多有“返寻味”的。于渔港,历史上不时发生这样的事:昨天此船宰烹鸡抱鱼因洗不净和煎未熟透,食用者中毒,几乎全船人致命,闻者胆寒;但是今天邻船又在炮制烹食肥美的鸡抱鱼。人们口馋,冒死尝鲜之事,并非鲜有。   8、深受鸦片毒害。深中海渔民长年生活劳碌于海洋,活动范围局限于船仓与甲板,劳动之外,便是睡觉或叙荼喝酒,此外,没有任何娱乐性消遣活动以调剂,非常枯燥乏味。船队停泊港口时,若上岸娱乐消遣,又常遭陆上人欺负,因此也是屈待于船艇为多。于娱乐与作业时,遇渔获丰裕或狂风暴雨,劳动时间和强度相应增加,艰辛与风险程度亦增加,尤其是做船主、大工、艄工的,测天色、看云雨、忖风浪、度方位、量罗盘、操舵向,日夜操劳,莫敢稍离岗位;水手与杂工虽可进仓稍作休憩,但必须日夜保持头脑清醒与精神抖擞的状态,仓面传来“起身”之令,必须以最迅速的动作跃起,争相爬上仓面各就各位,以防万一。其疲倦之状,可以设想,因之,毒魔乘机而入。鸦片烟有提神与麻痹功效,抽吸后立刻有精神兴奋瓜,故船主 、大工、艄工多嗜之,备烟灯烟枪于船仓;水手、杂工亦相仿效。是以不少船只,全船成年男女,皆沦为“瘾君子”道友,甚至随船生活的小孩,也因惯于嗅吸鸦片烟雾气味,而跃跃欲试。本世纪50年代初,在船上抽鸦片之风仍禁不止。因吸毒成风而致经济负担愈重,人的精神渐趋颓丧,最后又破产或不能继续从事渔业劳动,变成浪荡于小艇行乞而告终的,屡见不鲜。如李秀佳,原个人拥有巨型七?拖网船两对,及充足的渔具,其船皆坤甸酸权骨架、柚木为?,在南海各渔场之中,可谓佼佼者;追随的跟邦船,他也拥有相当股权。而其家族及船上伙计,男女皆有抽鸦片瘾头,因终致破产。李于行将丧失指挥生产能力之年,私人拥有的财富仅剩一对残破不堪的七?,而跟邦的亦如树倒猢狲散矣。其原因首先是人民政府厉行禁烟,措施严格;次为道友自身因烟瘾越大,买烟膏支出越多、致囊空如洗,又渐次丧失劳动能力,惧怕终致论落行乞收场,而萌发戒烟心里。渔民戒鸦片烟瘾,可以将就在船上进行,其法是以酒代烟。先用鸦片烟膏浸酒,烟膏溶化于酒后,权以饮酒顶瘾;浸第二埕酒酒时,烟膏减半,第三埕再减半,至最后,不下烟房客,纯饮米酒,其时烟瘾得脱了,瘾君子却变成是每餐不离杯的酒徙,大多数以此法戒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