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1、造渔船的投资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深中海渔业,必须具坚固的船体,以抵挡狂风巨浪冲击颠簸,故此,造船的资金相当巨大。当代的我国在陆渔民造新船,可以向银行,信用社借贷。旧日渔民被剥夺居陆权,被贬为无“户甲”(没有入籍户口),不计算“丁口”(不列入人中统计正册)的最下等阶级阶层,因此,身怀海洋渔业技术的渔民,想发展或延续祖传渔业,唯求助于渔栏主(在渔港经营渔货加工买卖兼营渔具渔盐的商号东主,即资本家)。在清末,造一对大七鳑渔船,所需银两以千计;民国时代需银元数千块;1955——1957年间,产需人民币10万元。旧时家财丰裕的渔栏主,为谋长期大利滚滚不绝,对于有技术有经验,殷实耿直的渔户上门求助,求之不得,乐意出货。其计算还货的方式,特别周密,可谓铁算盘,永打不破。规定无限期按特定比例计算还息,没有还本计划:即签定契约(协议),渔船每次靠岸卸货,必须在放货者的渔栏或其分店,联号出售渔货和购买渔具、渔盐等;每次靠岸卖鱼(称每水船)所得价款,缴纳10——15%(一些技术特别老练的老渔户,如李秀佳辈,则有低于10%的)给渔栏主,永世按签订比例缴纳,至因海事遭船沉人亡,无可追讨为止。一些用坤甸、酸枝等高级木材为骨架,柚木为?板的渔船,若无海事翻沉或遭战乱匪盗侵焚,一般可使用百年;老杉木为主料构造的,也可用50年左右。因此,孙或曾孙偿纳祖辈遗船所货造船银两利息的常见,如一条无形管命索,系着永远不得脱身。致于渔船每年小修,两年中修、三年大修所需,则由渔民自筹,若无能力,又求助于渔栏主借贷,必须付息还本的高利贷(称“生钱”,初贷金额不变,若不能按期清利息,则利上加利,等于自然增长借贷额)。李秀佳所有的一对柚木七?,传给其子汉宾、汉容、至50年代中叶仍见之出航作业,历渔业改革运动,才免除了付息的沉重负担。善于钻营的渔栏主,老谋深算,放货为渔民造船,世代收息,一本万利。此外,渔盐、渔具出售等,美其名曰议价,实为由渔栏伙计遵照东主授意定价,其利润之深,不可计测。利之所使,渔栏主对渔船主的交往,表面上以上宾待之,尊称船主为老板,平日船主上门到访,必以上等茶烟相待;例于新年初二设宴款待(称请喝“开头牙”酒),宴上菜肴必有白切鸡或豉油鸡,盛鸡肴的菜盘,轩船主跟前,将鸡头对正船主;开宴时,渔栏主抢先夹起鸡头敬奉船主,以示尊之为上首之位云。为财之计,其谋亦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