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2、出海渔船的类别与装备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本世纪50年代初期,中山基本没有机动渔船,香港与澳门也少见,渔船全是风帆,靠风势和海潮为动力。   船型有大、中、小三种类别。最大型的称七?(船体内分间七格密封仓)、亦称大密尾(船尾半圆形,中留置挂舵柱柄的裂缝);船体长60-70公尺,船仓第2间至第6间的深度为6公尺左右,头尾仓斜上较浅;其宽度为6-7公尺。因常年航行、作业于3-5级风浪中,船仓底部必须置放重达10-30吨的石块石条等物,以压载和保持船体平衡浮航,和相对地压住桅帆等惹风物于强风时导致的颠斜倾侧力。设3柱桅杆,其中设置于第二个仓口(水手生活仓,俗称头仓)后侧的大桅最高大,全长约70-90公尺,桅下部直径50至65公分,加上帆的重量以吨计;设于船首近处的称头桅,其高度约等于大桅的25-35%;尾桅设于船尾架侧,桅杆高长度约大桅的15%;大桅的帆为主要动力,头尾帆(俗称?)仅作辅助动力和转舵拐弯,或逆风顺潮航行时起调整动力作用。旧时多用粗草席(即常见装盐用的划袋料)缝制帆?,以麻线穿缝连成,系于杉条间茅竹(称?肠)上,以麻缆间铅线为圈,挂于桅杆。近代以来,多见用白粗扣布或薄帆布制帆,无论草席与布,船帆的耐用期均仅1年。   中型拖网船称开尾(船尾外部呈屈扁开放型,密封船板缩入舷内,整个舵外露)。船体宽深长度等于大七?的80-85%左右。   小型的称横拖。其形似大七?,但宽深长度仅及大七?55-70%间。因船小,桅杆相应偏矮,帆细,航行作业时须借助体乘风,形偏横之势,因名。其舵与别不同,呈长刀型,深插海水中,以平衡稳定航向。   本世纪50年代中叶以来,中深海渔船多已装置机械动力(称机帆),设较短的桅杆而少挂帆,机器的重量代替了部分压载物。一部分装上先进机器和配备制冻、冷冻、发电、起网等机械。改装为中型渔轮的,则只设天线,不设桅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