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事篇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香山濒海,渔业古已发达。唐郑愚《泛石岐海》诗云:“……台山初罢雾,岐海正分流。渔浦?来笛,鸿逵翼去舟……”。明黄佐《石岐夜泊》诗云:“香山秀出南海?,四周碧水涵青天……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棹兰桡镜光里。石岐夜泊白鸥沙,南台缈缥浮梅花。蛟浦澄澄洗明月,龟城蔼蔼升繁霞。”
唐代,石岐是珠江口一个渔港,至明代,渔港已颇具规模。以后,因海港淤泥沙沫壅塞,其南、西南、北、东北周围冲积平原日渐隆起,先后形成水田、围田之后,始日渐蜕变成内河航运港口。至清初,石岐渔村之貌仍颇浓厚。康熙60年恩贡生李?(中山沙涌人)之《南河泛舟》诗云:“南河堤畔绿杨风,一水湾环两浆中,荡入卖鱼墩里去。午潮刚到石桥东;水藻牵风漾浅沙,苇芦深处有人家。长堤晒网张渔具,密竹编篱种槿花。”所咏皆是渔村景貌。本世纪50-60年代,石岐的渔村旧貌与渔港残迹仍历历可见,岐江东西两畔,渔航渡艇住家兼用的小船,毗连零星杂处;今西郊与人民体育场、悦来南路附近原河湾浅沼等处,则水上人家居棚,栉比鳞次,至70年代始日渐敛迹。60年代中叶,由石岐镇经营的定置网作业(装大缯)一个生产大队,成员纯是渔民,他们家居镇内水棚或船艇,生产作业远在伶仃内洋,即珠江口外内伶仃与淇澳间浅海,拥有定置网位10门,机动渔船4艘,渔获直接运返石岐销售;中山县水产供销公司也拥有拖网兼灯光作业机动渔船6艘,渔获物多数运返石岐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