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0、割芒采薪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所谓靠山吃山,居于山区或近山区的农民,无论客家籍或本地人,均以割芒采薪为主要副业。旧时,城乡百姓以芒草、稻秆、木柴为生活所需的燃料;也用谷壳(称老糠),但必须具风箱或特制的炉灶;较富裕的人家,有用木炭的。酒楼食肆,亦以芒草木柴为主要燃料。邑城及沙溪、大冲、平岚、濠头等圩市,有芒草柴薪市场。居五桂山周围的农户,农闲时全家男女老幼出动,上山割芒砍柴,搬返村场晒干堆积,于圩日挑运上市,40年代晚期以来,则多用单车载运,至60-70年代,仍然如是,如板芙镇湖洲等村落,有的人家所置单车由少年至壮年,不分男女,见人一辆,皆嵌重型尾架的,每逢沙冈圩期,全家单车出动运芒草木柴上市。山区人自幼磨炼出上山过涧的非凡本领,无论男女,皆视上岭下山等闲;一些少年学生,可肩挑百把斤芒草下山,悠悠然;青年姑娘挑百来二百斤柴从岭顶下来,如履平地。居舍靠近山林,离圩市较远的农户,有在山麓结小窑烧炭的。70年代普遍推广烧煤,80年代以来城镇和部分乡村居民以石油气为主要燃料者日渐增多;而城乡建设与工商业日益兴旺,割芒采薪这项副业,务之者相应大减,劳力务工经商的大增,旧日的芒草木柴市场日渐冷落以致消失矣。割砍之者少,今日行山所见,葱茏青绿满目,扫墓认坟亦难,割光砍秃之处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