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饲养猫犬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务农之家,无论贫富,多数嗜好养猫犬。
猫乃鼠类天敌,亦能驱蛇,养之于户,鼠蛇莫敢内藏。因之,人们以宠物待之。养猫所费无几,一只大猫,日食2两冷饭混合残骨鱼鳃之类足矣。老猫肉乃寒冬进补佳品,俗谓:秋风起,老猫休矣。它虽是宠物,却逃不脱人们解馋之需,凡已三龄老猫,无论雌雄,皆难逃劫运。然猫类繁殖力颇强,猫?一般年产小猫3窝,每窝2至6只不等,也有独生胎者。嫩猫不堪食用,而老猫致补,猫儿养两年始可烹食。养猫户往往于选得接班嫩猫之后,即烹老猫以补身,或售之食肆。小猫经育数月至半年,于自觉练学捕虫捉鼠之际,便可投放市场出售。毛色特异,动静泼辣之小猫,所谓:四蹄踏雪(四蹄皆白色),白颈银胸(颈毛白色,胸毛银色),金丝间雪(毛色金黄间白),铁身乌霓(全身毛色黑)等等,价值不菲。养猫乃饱口福兼生财之道,何乐而不为也。
香山人自古以来嗜食犬肉,邑城与各地圩市或乡村街市,都有专营犬肉店档,现代之著名酒肆,也有五香犬肉馔馐供享。人们嗜之有因:其味甘鲜,气奇香,炆煎时香气飘溢,一家烹犬,四邻皆闻,俗话“狗肉滚三滚,和尚尼姑也起瘾”。有暖脾益胃,补虚寒,壮阳道,暖腰膝,益力气,补血等食疗功效,为寒冬时节进补珍品之一。有的村镇,兴于夏至日烹狗设宴,中山气候,每年夏至最炎热,但炎热不干燥,湿度高,谓于气候湿润时吃狗肉,更益身体,故俗话云:“夏至狗,冇走走”。
农家养犬,十有七八。嗜养犬,一为防盗,二为狩猎,三为捕鼠,四为图利,五饱口福。养雄犬夜间防盗,农闲时作出猎之活工具,和帮助扑捕田鼠;雌犬看家防盗和生育小狗,年产3至4窝,每窝4至8只,育至10至20斤,即可烹食或出售图利。狗只养于农家,乃宝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