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4、补锅与焊铜焊锡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旧时,无论城乡,人们做饭煮菜,均用生铁锅。生铁耐燃,而易穿裂。但铁锅穿孔或裂,请补锅师傅用土办法补好,仍可用一段时日,且所费不多。所以,往往修补几回,才购新锅以换。补锅为深受人们欢迎的生业,每一个镇区或户多人众的乡村,几乎都有专业补锅者。他们一般是师徒两人为伍,流动巡回于乡街村巷。每到一地,师傅设档点火于树荫、村门或稍有空地和遮荫的角落;徒儿则挑一担藤织络子,上街叫“补锅”,将破锅挑到设档处,补好即送回顾客家。他们被贬称为“补锅佬”,因工作时所接触的皆煤灰、锅底污物等,身首衣裳手足皆染沾为墨色,故有人称之“亚黑”。因物资缺乏,科学落后,到本世纪60年代,补锅行业仍盛行于乡间,70年代日见衰落,80年代中叶以后基本敛迹。此乃物资日见富,科学日趋发达所然。虽则生铁锅仍为多数厨间常见之物,但一般人家对于穿隆锅并不稀罕,穿了购新的替换,省却麻烦。   焊铜焊锡的小手工艺摊档,旧时乃民间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辅助服务性行业.近代以来,铜、铝、锌铁器皿普及城乡家庭,这种手工业滩挡深受欢迎,以此为业的还兼业修理锁具、手电筒、雨伞等。他们肩挑工具材料箱,穿街过巷,叫喊“焊铜焊锡修整鬼锁”(鬼锁即洋式锁);或大于村的庙堂廊廓开挡营业,而设固定滩挡的仍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