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过街小贩与收买佬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卖菜蔬、肉食、盐油酱醋糖、绸布、小百货的商贩,每日肩挑货担,穿街过巷,扬声卖,边远偏僻小村,亦见其踪迹。他们到人家门口交易,方便百姓。人们称之为“贩仔”,从业者大多数为男性。   卖菜蔬薯芋者,挑一担竹筛,一把挂竹箕的小秤。   卖猪牛肉者,其担挑的一端拴着勾子和2尺见方的圆形砧板,整块肉挂于勾子;另一端为置碎肉与刀秤的竹筛。   卖鱼虾或咸货的,挑一担叠着几层筛子的担子,分筛乘着鱼货与刀秤,还有砧板与一盆清水。他们都有?切起肉除骨等纯熟的托,按买家所需而?切。   卖盐油酱醋糖的,挑一担特制的分层竹篱或木箱,分层瓮盆放置货物。   卖绸布的一般不挑担,将布疋叠成栋,置于一块板子,以碎布捆扎,剪尺插置其上,带画粉片于身挂的袋中,一肩托着布疋,一手持伞,口叫卖布卖绸。人家光顾时,入屋论价量布,并代人裁剪,不懂量身裁衫技艺的少人帮衬。   卖小百货者,挑一担镶玻璃小饰柜,分层格摆置红头绳、发夹、梳篦、丝线、手帕、钮扣、针钗、针顶、画粉、扑面粉、口红、生发油、花露水、小肥皂等。手持系铜扣的有柄小鼓,穿街过巷边走边摇小鼓,发出呖嘞声,以示“有小百货卖”的意思,俗称为“呖鼓佬”。人们闻鼓声而招之停于门口,选货论价。其顾客多为娘们与少女。   巡回于乡村的过街小贩,无论什么行业,其特点有二,一是货真价实,价廉物美与足秤足尺。很少见渗假乱真,以劣充优的。他们每日沿街叫卖,对每户顾客都熟识,若在交易上弄虚作假、随意涨价,一次就卖坏招牌,永远失去熟客。因此,以诚实换取信任,促进货如轮转,避免积压亏蚀。二是以挑担叫卖的,均置木质小钱箱于担子中。这与旧时以铜钱,铜仙、银币为通货有关,钱银质重,置于布袋不便。   水网地带的小商贩,多数以小艇代步,棹着沿河叫卖。   收买佬,是对沿街收购废旧物品者的俗语称。有不少人家世代以之为业,他们肩挑竹箩,沿街叫喊:“鸡毛鸭毛鹅毛换火柴,收买烂铜烂铁旧玻璃樽”,“收买旧书报纸,烂棉胎烂布。”鸡毛为制毛扫、?子的原料。鸭鹅毛中的翼尾长毛为制毛扇的原料,细羽毛则用于制作鹤绒被枕。每只家禽的毛料价值很少,因以换火柴形式交易。旧铜破铁器皿,则用以翻新或火烘溶铸。玻璃器皿,无论完整或旧碎的都收购,完整可用的洗净转卖用家,破碎的卖与玻璃小作坊。旧书纸是制?子脚垫的原料,旧报纸为制纸袋纸盒的原料;纸碎也有用场,土法造纸作坊加工打散,制成再生棉胎;二是拜神用蜡烛加工场用以作烛芯。历来,收买破旧废料的都与各业作坊、加工场挂勾联系,旧废料的销售门路是不用愁的。社会上看不起收买佬的常见,但是从事收购旧破废品料的,却为废物利用,创造社会财富,又为搞好环境清洁卫生起了极大作用。   收旧破废行业,今日仍见,且颇兴旺。过去挑担或棹艇收购的,今已为骑单车、摩托车与驾装上艇尾机般只的所代替;所收购的口类,也大大扩大,增加了塑料、橡胶、尼龙、铝、裁剪布碎、包装物、海棉、电线、音像品等等。加工翻新,溶铸再生等行业,大小厂场亦应运而生而旺。预料这些收旧破废行业,今后仍长期存在,且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