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附户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0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来自外地,依靠雇主生活,又已落地生根,但不属本地族人者,称“附户”。公元1923年的《香山县志续编》记载,宣统元年民政表及二年户数表综合编列的,香山县一至九区,总户数为184875户,其中正户179911户,附户4964户。附户占总户2.685%。附户所含阶层,大体有三种:   一是小价(音介),由外地来应雇为某氏宗祠世代为奴者。如古镇苏家祠有一户罗氏者,海洲袁家祠一户梁氏者,隆都涌边村李氏祖祠一户王氏者,今均有后裔居国内外。古时,名门望族的子孙,不事宗祠之早晚上香,初一、十五点神灯,清明节打点拜扫祖墓等事,称之为下流事务,由公尝出钱雇外姓人为奴专务之。从外地来应雇或卖身的男性,保留原姓氏,入籍为宗祠公仆,专责包手揽该宗祠及祖坟的一切事务,以及为该宗族的上层人物,如族长、值理、村长、长老等人家的红白事、年节备货等奔走。他可以携眷同来,或应雇后婚娶,由公尝划给若干田园鱼塘,与之自营维持生计,又于祠堂近处建小屋给与居栖。“小价”是正式称谓,各地俗称不同,隆都称“佬仔”,古镇称“僮人”或“邦年”,海洲称“下使”,均含辱之意。世俗于请柬左侧或下末处加注“恕乏价催”(今人有以价代价者),意即:“届时不再遗小价来催驾,请你依时光临。”古人对别姓的小价,礼节上尊称“贵价”,如“贵价驰书来指”(见《宋史·曹彬传》)。   二是官宦、地主、商贾、富有侨属等人家买回来的奴仆。正式称谓:男的叫家人、书童;女的叫丫鬟、小鬟、丫头。俗称男的“佬仔”、“僮仔”、女的妹仔、使妹、婢女。男性的一般随主姓,结婚后仍为奴仆,后裔有继承为奴的,也有脱离主家的。有的丫鬟被男主人立为妾,永世服侍主人和主妇;有的婚嫁后脱离主家,随夫籍。   三是从外地来受雇于地主富农或农场主家的长工,成家落籍之后,子孙仍依靠雇主为活者。   在香山,辛亥革命以后,价人与书童日渐少见。而丫鬟则至1950年仍存在,土地改革以后,附户这个阶层始消失,他们始得到与当地氏族同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