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10、唐绍仪关于孙中山逝世之谈话并嘱其公子代表吊唁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26日   来源: 中山网   
  唐绍仪就是孙中山逝世发表谈话,并于3月13日嘱其公子唐榴代表他前往孙寓吊唁。据1925年3月14日《申报》载《唐绍仪关于孙中山逝世之谈话》记:   字林报云:关于孙中山之逝世,唐绍仪氏语本报记者云:中山先生一生,从事于民治政府之运动。今遽逝世,全国当同表哀悼。余(唐氏自称)与中山先生同省同县,余等相识,已四十年。及民国肇元,余等常相共事,革命势力之所以致于强健,与舆论之所以集中于民治运动,要以中山先生之力为多。不过十三年来所引起之错误与反动,亦不为少。以迄今日,国中多数人士,虽略变易其旨趣,中国究以何种民治为宜,而民治运动之势力,则未尝稍衰。余初与中山先生、伍秩庸先生结合一团体,坚信民治主义,以代表一般之舆论。曩者南北媾和之际,秩庸先生代表革命党,余代表政府,满清于以告终。当余出京之前,人皆知余倾信于民主主义,余被膺是命即因此。所以避免不必要之流血战争者,亦即因此。和议既成,中山先生被推为总统,余为国务总理,秩庸先生为外交总长。顾民治主义之自身,为极大之理想,其领袖亦必永为历史上最伟大之人物。民治主义之方式至众,吾人所试验者,并未能臻成功,其失败并附带若干之耻辱。但此种观察,似近急躁,并不关重要。盖此等试验之失败于民众之赞助民治运动,初未有何损害,国人县群认现今尚在试验时期,由此试验与错误之中,方能寻出适合中国历史国情之民治政府的方式。中山先生知其然,故尝寻求可以实行之各种方法,而其未能成功,此盖由于自然。他人为之,亦不能成功解决此问题也。但从试验之结果,与吾人理想所及,其较适合中国国情者,当属地方自治。此议在过去数年间,尚无甚势力,而今则其势力已遍及全国。余以为改造不仅限在省政府,并应及于县村。吾人现将开始此最小单位之改造。至到中山先生所领袖之国民党,仍将存留,该党为中国惟一之政党,其党员颇多能为国家而牺牲一已之人物。中山先生未死之前,其党内容不免偶有龃龉,惟亦系大团体中所常有之事。今中山先生既死,其半常因与中山先生私人关系而入党者,或将引云,但此亦属小节。民治主义理想如长留在中国,国民党亦永久存在。又现在全国流行省自治运动,此种政治倾向为扫除军阀专横与秘密政治活动之惟一工具。举凡秘密政治、秘密财政、秘密鸦片及军火之行动,与秘密的国际条约,皆为中国民治主义之大敌。中山先生对于是等秘密,深之不喜,曾力主公开。因此亦曾见恶于喜取秘密者,惟中山先生仍宁受怨憎,而不顾语人以伪。至于中山先生之死,及于政治上之影响,吾人将悼异先生之弃世。吾人于哀悼中山先生之际,尤应注意一事,即中山先生实为中国民治主义之奋斗者,其他各种之对人问题及意见之争论,均不必记忆。其毕生存留最大事实,为反对专制之奋斗,反对腐败之奋斗,及为政府正义之奋斗。此种思想,已深入全国人心云云。   人陆报云:中山手工艺后,民党要人多愿拥护唐绍仪继任总理,但唐氏本人改用委员制,谓以委员会为执行机关,较优于选一人为总理,于他日实行委员制后,唐氏之是否愿任委员,则须视选举者之性质及同列之人选以为断,但渠不愿与激进党共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