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治丧处善后工作并拟造中山林
发布时间:
2006年06月2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4月3日,孙中山治丧处处理善后工作,并拟在历史攸久之西山碧云寺周围植树造林。据1925年4月8日上海《民国日报》载《西山开始中山林》中记:
中央公园设稷坛内孙中山先生灵堂之各项设备,3日已安全撤去。所有未了事宜,归治丧处办理。治丧处主任孔庸之、杨杏佛等,3日议决治丧处秘书股、事务股、会计股、庶务股各主任赶于今日以内完全结束,所有治丧处之雇员、书记等,分别发薪解职。孙中山家属原拟留一部分在京侍灵,嗣因南京与上海两处葬事筹备处,需人料理,遂决定与由粤来京之各职员,一律于8日出京南下。西山碧云寺一切事项,委李石曾与中法学校各教职员分别担任办理。遗榇派副官马湘、黄雅宽二人率领卫士李荣等七人留守,负责保护责任。至于营葬事务繁重,于墓外并有中山学院、中山园、中山林种种提议,一时尚难决定。至其工程伟大,更非旦夕可成,故不能先暂厝于适当之地,以待从容筹备,此移柩西山之意也。
刻下暂厝之地,为西山石塔。石塔以雕石成之,塔四面为松柏林,塔前后左右,文化团体林立,如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天文台、农场院等,或就碧云寺旧址发或正在从事建筑。其山场之地名总称为碧云寺。碧云寺为辽、金、元、明、清五代古寿。在金元时名为碧云寺;在金元前考据,近年始掘地得有寿昌年石刻,但其详仍未可考。乾隆时,曾加重修。见寺中碑记,至相传为魏忠贤所建筑者,误也。民国六年时,寺之大部倾圯,经蔡孑民、李石曾、顾孟余、夏坚仲、高曙、彭志云等,组织维持,重行修理,并加增建筑,设为各项文化机关。从此,易荒山之古寺,而为郊外学术之中心。石塔亦多年残破,前一二年始重修完整。现塔上设有测风电表等仪器,于美术中更参加科学,亦古寺革新之一表现也。近有中山暂厝之事,各学术团体,正期开始行之,以后每年将逐渐推广,期成为伟大之森林。北方向缺少林木,此事若能有成,亦中山之遗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