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香山县改名中山县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4月20日,香山县为永久纪念孙中山,改名中山县,并创设中山中学,建立中山牌坊。据1925年4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载《香山县改称中山县》记:
21日广州电:香山县长呈省署,已尊令改称中山县,20日起启用新铜印。
另据1925年4月25日上海《民国日报》载《香山改名中山县》记:
△刊发县印:
广东省署训令各机关云:
现准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函开,故总理孙中山先生,一生事业固足彪炳人寰,然最为人称道而能振救中国危亡者,厥为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故先生之奋斗虽有时失败,其主义则益彰,向使天假之年及身而睹主义之实现,当非难事也。近自总理逝世后,有主张将北京中央公园改为中山公园者,亦有主张将南京城改为中山城者,余如上海大学、广东大学之争请改为中山大学,无非欲纪念先生之功业,以志不忘,如美人之于华盛顿同一用意耳。本会第六十九次会议,廖委员仲恺提议,请将先生生长之香山县改为中山县,由党施行模范政治,以实行党纲,训练实际政治人才。决议通过,函省长公布施行第由。其办法诚较徒以一都市或建筑物命名,益为完全,用特录案函请查照,希即依照决议公布施行,等因准此。自应查照更定,经已另刊铜质县印一颗,文曰中山县印。 饬发通启,以昭信守。除分别呈报咨行外,合行令仰接口(按:原文如此)即便查照,转饬所属一体知照。此令。
△创设中学
公安局长吴铁城致香山县卢县长函云:
孙先生在时,常以香山之大未得一完备中学为言,今先生已矣,回想遗言,不胜感慨。铁城香山人,追随先生日久,大者远者不能继先生之志,而令此区区之遗言犹有余憾,则后死之责负罪滋甚。不忖冒昧,爰请海内外同志筹集巨赀,在香山市(按原文如此,疑为市乃县之笔误)创办一规模较大、学科完善之中学,名为中山学校,采取六三三新学制,而注重实用,并在先生故里翠亨乡成立一最完备六年制小学,均聘通人学者主持管教,使吾邑教育放一异彩,而为先生永远之纪念。执事主持教育,想必赞同。惟中学校地须有一相当之基址,有谓县城学宫地点最为适合。用特函请台端,征集邑人意见,以学宫为中山中学校址,如得多数赞同,希为见示云云。
△建立牌坊:
香山公会名誉会长吴铁城等,联呈省署设立中山牌坊,省长当以据呈香山县翠亨乡孙大元帅发祥之地,请将香山县改为中山县,并于翠亨乡建立牌坊,保留故居,以为河山生色等情,洵属切要之事,应准照办。至建筑经费应如何筹募,及应否饬由该公会专办,候行香山县悉心核议呈复察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