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缅怀邓炳章烈士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邓炳章烈士是中山上栅二村(今属珠海市金顶镇)人,系我表叔邓乃彬的长子,即是我姑婆的孙子,他与我同在上栅小学四年级读书,那时候中山已经沦陷,半主任是李冠华(石岐人),校长蔡祝芳(上栅人)。他读书很勤奋好学,每个学期都是名列全班第一。他行由香港至印度的远洋船的。在战火纷飞的年月里,生活受到了影响;他母亲简亮轩为人是很开朗的,思想比较进步,易于接受新事物,毅然了两个儿子加入了山区游击队。    长子邓炳章参加中山五桂山区抗日义勇大队后安排在手枪组,次子邓炳豪在九区(今中山阜沙,黄圃,南头一带)一支抗日武装队伍----梁伯雄大队中当勤务兵。    1945年5月12日,中山先国民流亡政府和”挺三”司令伍蕃制造了中山有史以来的”千古奇冤”:出动了5支共3000多人的队伍,悍然向驻九区坡头,?沙的抗日队伍-----梁伯雄大队发动猛烈进攻。当时是按珠江纵队司令部的指示,坚决抗击来犯的顽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梁伯雄大队以敌多我少的英勇作战精神,不怕牺牲,奋战到底。为了保存力量,同志们边战斗,边突围。撤出了坡头,?沙转移到江边九顷据守。因为此地是沙田水网地带,没有回旋和隐蔽的余地,造成了20多人壮烈牺牲的惨重损失,梁伯雄队长牺牲时年仅34岁。郑文政委被俘也遭惨杀害於尖峰山下(现农中礼堂后面)。    仅生存的只有邓业炳豪一人,当时他只得14岁,年纪小,生得也瘦小,已被打得遍体鳞伤。1945年8月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他到香港找着我。他的伤势还没有痊愈呢!后来调养好身体,通过他舅父的关系,在香港中国银行任职,现已调 往巴基斯坦中学了。钟展云在修仁时期,结识了由上海来的青年美术,木刻家沈振黄,从而有意专美宣工作。后来便离开曲江到了柳州。参加了当时派往驻广西随四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演剧四队”。此时沈振黄早在柳州立鱼峰下从事美术工作,而队内的周令钊也是名噪一时的青年美术工作者,这段时间,钟展云深得益友指点,合作。曾在柳树桂线上的厂校间展开抗日美宣工作,还大量绘制、张贴宣传图画。    1944年夏,震动西南的湘桂大撤退开始,钟展云继续活跃在桂林。名城大火后,钟亦失踪,疑已在满城烈焰在牺牲了。    张国演,县中英语教师,中山张家边人,自幼在沪长大,受过上海工部局学校严格的书院制度教育。”八。一三”淞沪抗战时,他奔职投身抗敌后援工作,后来南返。1938年暑假,他和高中部学生郑镜波和要棣云等(均中山人)赴港,与广雅中学高中部学生黄泉湛及其他青年学生,组团北上。他们先在南浔线的德南随邓龙部活动,广州告急,他们南返救援,后邓部驻防西江肇、梧一带,因西线无战事,张等亦先后离去。    注:我是番禺人,曾在烟墩岗畔生活过,1938年清明后,因病上广州博济医院住院做手术,其后浪游西南,再没回过石岐寿山里了。虽然如此,不眠往往梦访铁城。虽说学浅人微,加以遗忘易错,但念及故人,则又觉缅怀先行,责无旁贷,因述 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