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在安徽会馆举行天津市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4月18日上午十时,天津市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在安徽会馆举行。大会由孙洪伊先生主祭。当时会场门前高搭牌坊,场内悬有挽联数千副。中设有案,陈设鲜花,桌上悬有孙中山遗像。案之对面的戏台上有警厅军乐,台旁有中山先生前所摄留音机,讲演革命主义,并由发起人备有像片万余张,传单十余人,计有二十余万张,分送与会者,以作为纪念。与会之各团体如下:
宋氏私立第一、三小学、甲种商业学校、志城救国团、私立第二小学、青年会职部、药王庙学校、行宫庙学校、北洋大学、河北大寺学校,法政学校、南开女中、中西医界卫生救国团、回教联合会、天津妇女国民会议促成会、直隶省银行、仓门口基督教会、救国十人团、国货售品所、河东小关学校、广北学校、高工学校、私二学校、堤头小学校、基督教国会、如意庵学校、城隍庙学校、圣慈庵学校、程氏私立学校、直一女师范学校、南善堂、旧县署西学校、西方庵学校、第九代用学校、私立广育学校、直一师范学校、乙种工业学校、织染同业会、良心救国团、玻璃同业会、救国唤醒团、镜工同业会、赵氏私立学校、达仁女学校、反帝国主义大同盟、红十字会、新民学校等团体。
外宾参加追悼会的有俄国总领事柯兰尼斯克及副领事及其夫人、翻译等。柯兰尼斯克发表了讲演,略谓: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首倡民族解放之伟人,我国人非常钦佩,而对于孙先生主张亦非常赞成。三民主义适于中国。深望贵国实行,我国极愿援助,以睦邦交。
另外,俄国商务局经理列文赠追悼会二元,购买花圈,以表心意。
参加追悼会的地方官员有直隶省长杨明德、警厅队长杨子修。其他个人加入者约一万余人,警界方面北区署长刘凤鸣、特别二区主任舒乃藩、东区署长周治、南区署长赵惠溶、中区署长陈泽九、西二区署员袁振廷等。
为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大会组织了讲演队。江竹源为主席,分八个小队。第一队长门乞中,第二队长李猷,第三队长魏竞初,第四队长马小峰,第五队长邓颖超,第六队长辛璞田,第七队长史汉洁,第八队长苏楣,讲演员为宋则久、宋朝义、王南复、马济民、刘雁宾、李逸等三十余人。
各界所送挽联上千副。
直隶军务督办克景林之挽联是:
[B]统一甫萌芽,顿教砍地兴悲,哀民国开基元老;[/B]
[B]大千仍浩劫,孰是回天有力,竟先生未了全功。[/B]
直隶省长杨以德之挽联是:
[B]革命岂忘心,只知有国,不知有家,大义常昭垂万古;[/B]
[B]遗言尚在耳,虽死之年,犹生之日,英灵未泯获三民。[/B]
天津各界人士隆重追悼孙中山先生的活动,既颂扬了孙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丰功伟绩,也充分表达了天津人民对孙中山先生的无限景仰之情。
发起人孙洪伊等祭文:
民国十四岁次乙丑四月十八日(按:1925年4月18日),洪伊等,谨竭诚致敬,致祭于孙中山先生之灵:
呜呼先生,人群木铎。天胡不憖,忽焉徂落。国先导师,民亡先党。地崩天倾,山崩海涸。翳维先生,诞降珠海,良医活人,忧国心癖。遐想悠然,韬光匿彩。旷览古今,矢志更改。清政不纲,复国为仇。色目猖獗,我族虔刘。狐鸣篝火,先生所羞。布告天下,崛起广州,曰予革命,远肇汤武。应天顺人,复我疆土。推廓君权,创设民主。制惟从宜,事不师古。徂垂先时,庸从所惊。倡莫予和,功隤垂成。若泉始达,若米有萌。遂专海外,远涉寰宇,雄鸡一鸣,天下皆白。肱股先和,亦收群策。三民五权,实为创获。自西自东,道通九译。又有佥壬,持节万里。助桀肆虐,以人为市。?里之囚,虎尾而履。动心忍性,亦其危矣。至人不死,处险如夷。通以穷光,祸乃福基。风起云从,裹粮影随。彼昏之毒,徒为世嗤。念年奔走,顺风如呼。予手拮据,予口卒诸,艰难险阻,舍命不渝。民风不变,待公而苏。国由贤俊,义旗迭张。前仆后继,惨毒相望。哀我哲人,逢此自殃。乃眷天顾,集于武昌。江华浮浮,民气勃勃。共和告成,曾不三月。饮水思源,济用有筏,先生之功,万代不没。建设方始,犹为其难。彰彰约法,奕奕盟坛。百年至计,终古不利。皎日丽空,寸心常丹。天下为公,尊荣敝履。慒哉大业,付诸奸宄。民权未伸,筹安祸起。得人为难,问于大史。尧则幽囚,舜实野死。今古皆然,天何昧只。地维不绝,违天不详。渐台自殒,当涂速亡,国亦敝矣,元气剥伤。群雄角逐,共决大防。郁郁神州,攘攘战场。夫维先生,常伸正义。护法军兴,澄清搅辔。戡乱实难,鞠躬之瘁。曰予不怠,国命所寄。博爱为怀,有死无二。人欲之险,康衢荆棘。泼刺不深,萧墙敌国。舞袖回旋,鲲鹏垂翼。抚驭军民,中怀恻恻。气壮山河,功成什一。积劳致疫,古圣皆然。一夫不获,未敢息肩。诚能服人,德学摧坚。南征北怨,力役未恋。载欣载奔,闾巷喧?。曰惟先生,慰我疗饥。抚我福我,我心则怡。天胡此辞,弃我如遗。大星早落,泰山其颓。天地低昂,风云变色。巷歌歇响,与人悚息。如可赎兮,愿罹九难。顾瞻周道,曷其有极。野祭何补,怨悼填胆。未来之责,伊谁能胜。载念遗训,若履春冰。神游寥廓,永閟山陵。呜呼哀哉。尚飨。